《時尚業生存戰》:擔心失敗的「購物不安」,讓消費體驗充滿壓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消費者在購買時尚商品時,最恐懼的即是「失敗」。也就是說,買了也沒辦法穿,堆在衣櫥中變成肥料的狀態。
文:齊藤孝浩
因氣溫而改變的衣物
最會構成消費者購買契機的,是季節轉變時的氣溫變化。縱使冬天異常寒冷,只要到了天天最高氣溫都超過15度的3月,大家也會想要脫下厚外套,穿上春裝。
冬季特賣結束,到了2月,時尚雜誌開始撰寫春天的時尚潮流。在社群網站上追蹤的媒體、品牌、網紅也談到了春裝的話題,以前曾購買過的店家更是寄來DM與雜誌。當你無意間接收到「天氣逐漸溫暖起來」的消息,同時眼見街上、學校與公司裡到處都是換上春裝的人們,你也終於開始考慮要買新衣了。
開始考慮要買新一季衣服的消費者,首先可能會從通勤圈與生活圈中消費過的品牌、精品店等專賣店看起。此外,這些人可能也會先尋找、篩選出在雜誌與媒體上看到有喜歡風格與商品的店家,並前往該店所在的車站大樓及購物中心消費。現在,只要用網路搜尋即可在品牌網站與網路商城上獲得資訊,大家是否時常會在出門前搜尋品牌、商品與關鍵字,先調查過店家的場所與營業時間後才前往呢?
腦中充滿著下一季的流行服裝想像並與新商品邂逅的時光,對喜歡時尚的人來說是最為歡欣鼓舞的。不僅僅是入手目標商品,與從沒想過的商品邂逅,也是購物的其中一個樂趣。
當購物轉變為壓力的瞬間
購物讓人感到開心,另一方面,消費者對購物覺得麻煩與不安也是事實。
首先,在找到理想商品前必須付出一定的時間與勞力。你認真逛著曾買過好幾次的店、或事先在網路上搜尋所選出來的店家,若有找到中意的商品那倒還好,如果花了這麼多時間,卻沒能找到理想的商品,原本快樂的購物就會令人感到痛苦。
又或是想要悠閒逛街購物,卻一再被店員緊追不捨地推銷。或者是想要問問題卻找不到店員、店員在接待其他客人而必須等很久……當無法依照自己的步調購物時,就會讓人感受到壓力。
之所以會前往店舖消費,有些人是已經想好要買什麼商品,例如白襯衫(有目的購買)。也有人只是來逛逛,從店家的穿搭提案中找找看有沒有感覺不錯的(衝動購買)。
每當拿起一個個商品,消費者就會思考各式各樣的事情,譬如合不合喜好、材質觸感如何、品質如何。此外,消費者還會想到:「這件的商品和自己衣櫥內的衣服搭配性如何?」也就是所謂的「好用程度」與「百搭程度」。
若是像優衣庫與無印良品會提供「基礎商品群」,除了部分特殊花樣的物品以外,和各種商品搭配都不太會有不協調感。然而,當你想要挑戰新設計與新花樣的服飾時,即便你很喜歡商品本身,如果沒有適合搭配的單品,或許也不會下手購買。
問題是店裡只會放當季的商品,即使店員說「您和這件商品很搭喔」,然而知道自己擁有哪些服飾的人,終究只有自己。若店裡有類似商品,還能夠稍微確認搭配效果如何,否則消費者就只能在腦中想像所有的行頭與穿搭效果,來考慮要不要買了。
消費者最恐懼的「失敗」
消費者在購買時尚商品時,最恐懼的即是「失敗」。也就是說,買了也沒辦法穿,堆在衣櫥中變成肥料的狀態。
其中一種「失敗」是買了喜歡的單品,回到家裡想著要和已經有的哪幾件衣服搭配,卻發現搭配起來不符合想像,根本沒有可以搭的衣服。
也可能是雖然有衣服可搭配,但實際能穿出去的場合與頻率很少。這也是顧客在購買時會考慮的事:能穿的機會很多嗎?是可以在辦公室穿,還是只能休閒時穿?是只能在當季穿的流行品,或是能夠穿好幾年的百搭商品?
其他的「失敗」還包括穿了以後他人的評價並不好,或是跟別人撞衫而感到尷尬的狀況也不少見。
好不容易找到了喜歡的商品,如果沒有自己的尺寸,顧客也會很失望。我認為,這可說是時尚消費中最糟糕的服務不佳案例之一。
找到了自己的尺寸,要試穿也很花時間,尤其假日人潮多時試衣間常要排隊。縱使試穿了覺得喜歡,客人也會在意耐久性與保養方式,能否簡單清洗與保養很重要。若是在維護上要花費很多清潔費用,穿著頻率就會減少。為此,近年來可以在家裡輕鬆清洗的商品變得很受歡迎。
此外,萬一尺寸不合或想要更換成別的顏色等,能否在一定期間內退換貨,也多少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究竟何時才會是「購買時機」
解決了各式各樣的疑問,終於打算要買時,還有個關卡在眼前等著,那就是「是否現在要購買」。顧客近年常會猶豫現在買究竟划不划算,畢竟除了夏季與冬季的季末特賣以外,能夠買到便宜或划算商品的機會也增加了。
若知道很快就會絕版或斷版的話,顧客當下就會買了。然而,當客人知道店舖和網路上都有足夠的庫存,或許就會在冷靜思考後想說「改天再買吧」、「在網路上購買比較好」。
又或者是,同樣的商品在其他店面──包含網路店面購買會比較便宜嗎?最近有沒有折扣活動或是特賣會?會不會馬上降價?身為消費者,要是知道其他地方賣得比較便宜是會失望的,因此忖度現在購買會不會有損失也是很自然的事。如果知道馬上就會舉行半價特賣會,或是線上購物網站時常發行優惠券等,一旦活動頻繁舉行,消費者自然也就不想按照原價購買了。
要是這類狀況經常發生,顧客就會習慣性地等待降價,要是變成常態,只要沒有打折或發行優惠券,顧客就不會購買,商品的成本結構也會變成必須以打折為前提來賺取利潤。結果,商品品質下降了,消費者感受不到價值,不願意再當回頭客。這就是業界長年以來不斷犯的重大過錯之一。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