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網》:孩子的「線上名譽」受影響,來自於父母的目光短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很多父母總是很常沉迷於在網路上分享孩子各種令人驕傲或不這麼體面的時刻,卻沒有意識到,或完全瞭解這樣行為的長期影響。
文:蘇珊.麥可林(Susan McLean)
孩子的線上名譽
人們在網路上搜尋你的孩子名字的時候,會找到什麼?Google或其他搜尋引擎上存取了什麼?
孩子的社群網路檔案、頭像、圖片或發佈的評論,甚至是他們在網路上的「朋友」(不管是否真實),學校電子報、運動俱樂部的網站、舞蹈比賽、運動競賽或獲得的獎項?如果用 Google 圖片搜尋,是否會找到他們難堪或私密的照片?
孩子在網路上做的事、參與的活動、發佈的內容,都可以反映出他們的特點。然而,當電子郵件地址成為給別人的第一印象時,人們會對他們有什麼看法?
這些對於未來的他們,無疑更加重要了。
就像先前探討過的,網路是恆久的,當某樣東西被放在網路上,就幾乎不可能刪除。於是,孩子的數位足跡便形塑了他們的線上名譽。
什麼是數位足跡?
「線上名譽」這個概念在十年前根本就還不存在,但當時大家使用網路的時間,並沒有久到可以留下足跡。
而現在,線上名譽的建立根本不需太多時間。
電子郵件、履歷或線上申請表、社群網站的頭像,如:Facebook、Instagram或推特、社群網站上的朋友(罪惡關聯的謬誤),孩子的數位足跡,可在網路上很多地方找得到。
從網頁上「讚」的次數,到用他們的名字在Google 等搜尋引擎(電子報文章、期刊、部落格或評論)搜尋到的內容和圖片、瀏覽的網站,包括部落格,和他們曾經(現在)擁有的不同帳號、手機上的藍芽顯示名稱、WiFi熱點名稱等等……你可以看得,出數位足跡是多麼容易被留下。
自MySpace於2003年問世以來,社群網站即開始蔚為風潮。
Facebook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社群網站,每個月有二十二億個活躍用戶。現今流行的App,也包括推特、Youube、Instagram、Kik、Snapchat、WhatsApp、Yubo、Sarahah和Melon,再加上使用網路攝影機的App, 如 Skype、YouNow和live.ly,更不用說孩子在線上玩的各種遊戲。
孩子的一舉一動、圖片、文章、評論和通話都被這些應用程式儲存下來,成為他們獨一無二的「數位足跡」,無法消除。
這些年來,我與一些企業、菁英運動團體、媒體和學校等各種組織均有合作。
他們告訴我,比起從前,現在更常搜尋申請人的資訊。
對他們而言,能力和技術很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申請人是否給人正直、明智、靠得住、和誠實的印象。
這些潛在雇主在決定是否給予你的孩子機會時,他們會先在線上搜尋你的孩子的資訊。若他們不喜歡找到的資訊,這個機會就會給與那些線上資料較為正面的人。換句話說,人們對孩子的印象,直接取決於孩子在網路留下的東西。
你大可爭論這個決定的公平性,抑或抱怨人們過於主觀、急於下結論,但不論如何,這就是現實。對於現今的孩子和青少年來說,他們在未來爭取機會的成敗,端看他們的線上名譽。現今職場更加競爭,遠不是幾個有力的推薦人說幾句好話,就夠了。數位足跡相對良好且正面的人,相對可以贏得更多的實習、見習的機會。
這裡,有個很好的例子:
某個八年級的女孩,去面試某項音樂獎學金。
過程中的第一階段,是證明她的音樂才華,她輕鬆通過並晉級下一階段。當參加下一輪面試前,她被告知:「下次來之前,先上網搜尋妳自己,把網路上所有跟妳相關的搜尋結果印出、並帶過來。我們也會做同樣的事,而且,我們預期兩份結果會一樣。」
僅僅八年級的女孩,就已必須因自己在網路上的行為受到評斷。你應該去想想自己在網路留下的痕跡,並想想必須採取什麼行動來清除這些行為,因為做這些事永遠不嫌早,也永遠不嫌晚。若等到要爭取機會的時候才開始思考自己的數位足跡,實已無益。
你的孩子,他們的名譽
大多數孩子的數位足跡,並非從自己開始建立。
對於孩子和青少年而言,光是在線上發佈資訊之前需要先想一想,或許已經不是件很樂意的事了,當他們長大成青少年時才發現其他人,實際上已經給他們建立了數位足跡,並且,他們不能輕易地用刪除鍵擺脫那些不想要的東西,這件事,才會讓許多青少年感到恐懼。
那麼這些數位足跡長什麼樣子?它又能如何塑造孩子的線上名譽呢?
這個現象,很有可能肇因於父母。
- 你是否會發佈未出世孩子的超音波照片?
- 你是否把孩子生活的各個面向,都寫在部落格上或對之做出評論?
- 你是否會在網路上分享孩子生活的各種時刻?
- 你是否會與全世界分享孩子有趣(難堪或尷尬)的時刻?
當說到孩子的數位足跡時,父母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即便稍早提到的研究,指出了很多父母的目光短淺,可愛寶寶的洗澡照在直系親屬間總是很受歡迎,但這張照片,如果被儲存在網路色狼的電腦裡,就可能導致邪惡的聯想。
同樣地,當一個可愛的小寶寶長大成青少年時,他們會喜歡自己洗澡裸露的照片,被放在網路上給所有人看嗎?
很多父母總是很常沉迷於在網路上分享孩子各種令人驕傲或不這麼體面的時刻,卻沒有意識到,或完全瞭解這樣行為的長期影響。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與其歐洲孩童網路研究計畫(EU Kids Online)的一項研究發現:很多未滿九歲的孩子,在出生之時就在網路上留下了最初的「數位足跡」。
這些年輕的孩子,將會是終生受到數位時代積累影響的第一代。
他們會繼承從父母開始就已建立的數位檔案,這些父母通常認為這些訊息仍然保有發佈當下的隱私和安全性,或是他們在發佈孩子的超音波照片或醫生報告時,根本沒有想過這些問題。
Tags: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