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國眾議員提《台灣特使法》:AIT處長等同「駐外大使」,須經參院任命

美國眾議員提《台灣特使法》:AIT處長等同「駐外大使」,須經參院任命
現任AIT處長酈英傑。|Photo credit: 美國在台協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因為台灣和美國無邦交,權宜之下才有AIT這樣非官方的機構。如果法案通過,AIT台北辦事處的處長人事任命須經過參議院確認同意,被認為是台美關係正常化的再進一步。

(中央社)美國眾院「國會台灣連線」主席夏波今日(美國當地時間23日)提出法案,要求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任命須獲參院同意,比照一般美國駐外大使提名程序。法案也要求,AIT處長應擁有無任所大使的位階。

眾院「國會台灣連線」主席、共和黨籍眾議員夏波(Steve Chabot)與民主黨籍眾議員薛曼(Brad Sherman),今天上午在眾院共同提出俗稱「台灣特使法案」(Taiwan Envoy Act),要求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的任命案須經參議院確認同意。

夏波法案明定,儘管有其他法律規定,美國總統應在參議院建議下任命AIT處長,任命案並須經參議院確認同意;除此之外,AIT處長應享有相當於無任所大使的位階及地位。

根據美國憲法規定,美國總統有權決定美國駐外大使人選,但提名案須由參院確認同意。AIT台北辦事處處長雖實質上等同美國派駐台灣大使,但據了解,AIT處長一職目前是由美國國務卿任命,任命案也不須經過參議院表決同意。

2007年時,時任共和黨籍眾議員唐克多(Tom Tancredo)也曾在眾院提出類似法案,不過法案當時並沒有被排上委員會議程,最後無疾而終。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會長郭正光今天發聲明表示,AIT處長是美國派駐台灣的「實質大使」,台裔美國人希望看到AIT處長任命經過參議院同意,這樣美國國會才有權透過同意程序,來監督美台關係。

郭正光並說,

AIT處長的一舉一動都像個大使。這也就是為什麼由參議院同意他或她的任命更為恰當。最後,這不是國務院派往加勒比地區的人。台灣海峽仍然是世界上的戰爭導火線之一。參議院理應在最大程度內檢視這位潛在的AIT處長。

關注台美關係的臉書專頁「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指出 ,因為台灣和美國無邦交,權宜之下才有AIT這樣非官方的機構。不過,AIT的成立當時的法源依據是美國國會通過的《台灣關係法》,「一個因為國會授權才得以成立的機構,國會卻沒有權力掌控其人事權,這樣不太對吧?」如果法案通過,AIT台北辦事處的處長人事任命須經過參議院確認同意,該粉專指出,這樣的作法就跟「美國派駐到其他國家的大使一樣」。粉專貼文並指出,雖然這個法案通過的機率未定,但可以看出台美關係的確是一步一步地在朝向「正常化」的方向前進。

現在AIT的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William Christensen) 來自美國猶他州,在去(2018)年8月11日任職,是資深外交官,曾於美國國務院人力資源局擔任高階生涯發展顧問,也在位於夏威夷的亞太安全研究中心(APCSS)擔任外交政策顧問,他的海外派駐經驗還包括香港和南非。

酈英傑發表演說 聚焦美台人民關係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日前在AIT內湖新館發表年度第4場政策性演說,聚焦美台人民之間的關係。

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高碩泰(Stanley Kao)從政大外交研究所畢業後進外交部工作,曾被任命為駐義大利代表,2016年5月被任命為駐美代表至今。雖然是代表,但他們的身份就相當於美國和台灣互派的「大使」。

美國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過去持續推動駐美代表處正名為「台灣代表處」,認為「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讓人覺得只是代表「台北」,而非代表台灣2300萬人,因此希望能推動正名,將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TRO)。

新聞來源:美議員提案 AIT處長等同大使任命須參院同意(中央社)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