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制】郵遞區號改「3+3」、基本時薪漲至158元,21項最有感新制上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即將迎接2020年,多項影響擴及全國的新制跟著上路,如何避免「踩雷」、又有哪些新福利呢?
文:黃筱歡|圖:游承穎
2019即將進入尾聲,邁入新的一年,2020年元旦起便有多項新制上路,與飲食、交通、生活息息相關。若沒多加留意,小至在百貨公司沒有免洗餐具吃飯,大至違規罰款讓荷包心痛。《關鍵評論網》整理了21項與你最有關的2020新制,除了自己知道外,也分享給狀況外的好友知道吧!
飲食篇
1. 淘汰劇毒性農藥,2020年2月全面禁用「24%巴拉刈溶液」:(相關文章)

2. 全台13縣市百貨量販店,2020全面禁用免洗餐具:(相關報導)

3. 防範「黑心蛋」,2020禁用「破殼蛋」蛋液做原料:蛋液常被拿來做提拉米蘇、美乃滋、蛋糕,不過有不肖業者以逾期蛋、破殼蛋混製成液蛋產品賣給烘焙餐飲業者。食藥署宣布,2020元旦起,將禁止蛋膜破裂、蛋液流出的「破殼蛋」作為液蛋原料,違者最重罰300萬元。
生活篇
4. 基本工資調整:

配合基本工資調漲,勞工保險與勞工退休金分級表也將同步跟進調整。「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第1級的月投保薪資將調升至2萬3800元;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工資分級表則新增第20級月提繳工資/月提繳執行業務所得為2萬3800元。
5. 服役新制!民國83年次後役男選擇更多、役期更短:為培育國家人才,2020年將開放民國83年次後的役男申請社會役(含醫療、社服、長照專長等)或研發替代役(須具碩士以上學歷,產業類別涵括半導體、資訊、國防等22大產業),各2000人的名額。另外,82年次以前研發替代役男的役期為3年,但經調整,2020年起83年次後服研發替代役者,役期為1年6個月。
6. 地震震度新分級元旦上路:目前中央氣象局將地震震度分8級,但5級(強震)與6級(烈震)級距區間較寬,不利區分災情差別。氣象局參考美、日相關作業與國內學者研究結果,把原來的5級(強震)及6級(烈震)再細分為5弱、5強、6弱、6強,未來民眾看到5強以上等級地震,就要有緊急應變的準備,新震度一共有10級。
7. 泰簽新制延至2020年3月實施:泰國駐台辦事處原訂11月30日起實施台灣人赴泰電子簽證新制,要求申請泰簽必須提供財力證明影本,引發民眾與旅遊業者抱怨不便。為了讓申請者有充分準備的時間與熟悉作業系統,薪制將延至2020年3月開始實施,未來申請泰國觀光簽證所需之證明文件,除本國身分證影印本、機位和在泰國的居住證明外,需一併附上申請人的存摺封面及最新頁面、薪資或其他收入證明。(相關報導)
8. 郵遞區號「3+3」2020年3月全面上路:現行郵遞區號命名規則為「3+2」,前3碼為行政區編號,後2碼為投遞段編號,不過由於郵遞區號只有前3碼有搭配機器做自動分檢,後段2碼則沒有搭配,仍須人工作業,導致分信緩慢。未來「3+2」做法將走入歷史,郵遞區號將變成「3+3」,把每個收件地址數位化。

9. 租金補貼擴大實施,單身者每月最高可領5000元:

現行的租金補貼主要照顧中低收入的弱勢家庭,單身者則要滿40歲才能申請。2020年擴大舉辦租金補貼,20到40歲的單身青年、2年內新婚家庭、以及育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也可以申請每月2600元至5000元的租金補貼,補貼期限最長12個月。申請者所得標準也放寬,由必須低於租賃地公布的最低生活費1.5倍,改為低於2.5倍。預計補貼對象將從每年6萬戶倍增到12萬戶。
10. 公共托育補助延長,每月最高補助1萬元:(相關報導)

交通篇
11. 悠遊卡電子支付上線,用手機就能搭捷運:悠遊卡公司電子支付「悠遊付」將在2020年第一季上線,除了原先服務不變,將可以透過下載的「Easy Wallet APP」綁定悠遊卡與銀行帳戶,由悠遊付錢包加值至記名悠遊卡中,就能以手機QR Code掃碼或感應完成消費支付、收款、線上付款及轉帳,也可以幫悠遊卡自動加值,可以直接用手機感應搭乘大眾運輸。(相關報導)
12. 提升交通安全,機車考照前駕訓補助提高至1300元:為強化學員防禦駕駛觀念,降低肇事率及死傷人數,2020年元旦至11月底,將提高機車駕訓班專案補助金額。民眾考機車駕照前先上3天機車駕訓班、且順利取得駕照,每人補助金額由1000元提高為1300元,名額也增加到1萬人。
13. 快速公路拖救費統一,「超跑條款」也出爐:為避免拖吊業者亂喊價,交通部統一訂定小型車及大型車拖救收費標準,2020年元旦開始實施。未來小型車十公里內收基本費1500元,超出10公里里程,每公里加收50元。大型車則依車種噸數,收取2625元至6825元基本費,超出10公里里程,每公里加收55至85元。另外,超跑造價昂貴,在國道發生事故時,不少拖吊業者不敢拖救,交通部高公局為此訂定「超跑條款」,根據底盤高度與新車價值,明定拖救基本費率表,其中底盤高度低於10公分、且新車價值超過2000萬者拖救費用最高,為2萬元。
14. 防視線死角,大型車強制安裝視野輔助系統:大型車輛轉彎因有內輪差導致視野死角,往往是造成車禍的主因,為降低車禍發生率,2020年元旦起大客車及大貨車,須裝設行車視野輔助系統,包含左右兩側視野鏡頭可顯示車身兩側影像的車內螢幕系統等。若定期檢查時仍未裝設,將給予1個月改善,逾期未改善,將開罰1200元到1800元罰鍰,超過6個月尚未改善,就會註銷牌照。(相關報導)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