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令人失望和驚喜的電影

2019令人失望和驚喜的電影
圖片來源:電影《小丑》、《我們.異》、《九龍不敗》、《瘋狂的外星人》劇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失望與驚喜主要在於觀影前的期望與觀後現實的落差,令人失望的電影,可能仍比令人驚喜的電影處於更高的製作水平。

絕對主觀,口味人人不同,恭喜發財!

失望與驚喜主要在於觀影前的期望與觀後現實的落差,不代表影片本身質素。令人失望的電影可能仍比令人驚喜的電影處於更高的製作水平。

令人失望的電影:

1)《Joker》(小丑)

這是招罵的選擇。男主角華堅馮力士表演的確出色,更勝《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中的Heath Ledger 。選《小丑》排第一是因為它得到威尼斯金獅奬,票房更破紀錄,坊間一遍叫好。左中右紅藍綠都感到這齣戲為他們說話,有豐富的解讀空間。

這不是很好嗎?有甚麼好失望呢?

joker-featured-image
Photo Credit:Joker,來源:IMDb

就是導演這樣聰明的左右逢源操作,讓我感到其創作上缺乏真誠。表面上電影採取和其他超級英雄電影大相逕庭的社會寫實風格,但內容其實全是抽空的、象徵性的,當中最真實的只是情緒。但用民粹操作裝扮成對社會現實的回應,這正是今日世界的一個重大危機。

2)《瘋狂的外星人》

肯定是寧浩《瘋狂》系列最差的一齣。前作的小格局把多線敘事的密度和張力壓縮再爆發,但《瘋狂的外星人》卻要趕著大國崛起挑戰美國的主旋律操作,但這樣的醜化操作真的有趣嗎?把「米」國的精英描繪成給中國的魯蛇吃屎的傻瓜,就很爽了嗎?情節的犯駁卻顧不上了。《瘋狂》系列的成功不是在於劇本的細密勝過其他國產片嗎?

最大的問題是把虐待動物視為敗部復活逆轉勝的國粹,投射出來的是殖民世界觀:外來者欺壓我,我有能力時便欺壓別人。世界是不會有和平的。外交只是戰爭的準備。這樣好笑嗎?

對《西遊記》的執迷,也反映出寧浩創作力枯竭了吧。

0_kBlCNvsSy9zzJjoP
圖片來源:電影《瘋狂的外星人》海報

沈騰和韓寒的《飛馳人生》好看多了。

3)《九龍不敗》

陳果說這是他首齣主流商業片,但你當它是cult片可能沒那麼失望。但作為cult來說《九龍不敗》也是差的cult片,失控但不過癮。

其實《謀殺似水年華》才是陳果的首部主流商業片罷?

KW
圖片來源:電影《九龍不敗》劇照

《九龍不敗》有魔幻設定,那條龍的CG差勁就算了,動作片決戰到最後由神龍出現收拾殘局,設定崩壞。武打設計不好看,角色設計離奇,缺乏魅力。張晉是不夠運,即使有機會當主角,也遇上《九龍不敗》這些爛片,給陳果害慘了。

4)《殺神3》(John Wick,台譯「捍衛任務3:全面開戰」)

又討罵了。本來這個系列的黑暗地下世界觀設定是很有趣的,每一集逐步開展,到這一集導演卻玩太大了,設計變得混亂。幾乎每個主要出場人物都表現過「改變主意」這行徑,但編劇寫出來沒有說服力,從John在「為愛妻活下去」與「跟Winston的情義」之間的取捨、長老及委員會的想法、Winston 的盤算、日本頂尖殺手讓賽被反殺……粗粗的混過去就算,反正影迷只想看動作場面。

MV5BMzYyNTM5NjA0Nl5BMl5BanBnXkFtZTgwNTg3
Photo Credit: John Wick: Chapter 3 - Parabellum IMDb

所以為何John從幾層樓掉下去都不死就不要深究了。

5)《我們.異》(Us)

MV5BMjU0MjMyOTc4OF5BMl5BanBnXkFtZTgwMTY0
圖片來源:電影《我們.異》劇照

你不能用一堆有政治喻意的符號去代替一個完整的劇本;一個有 Twist 和伏筆的故事也不等如是好故事。《我們.異》(Us) 的編導 Jordan Peele 效法最愛玩伏筆和扭轉劇情的 M. Night Shyamalan,但更不足。Shyamalan不少作品觀眾會感到中伏,只是對其扭轉的劇情不爽,但劇本結構相當完整,佈局尚算嚴僅。

《我們.異》的複製人陰謀設定卻是不完整的。當中最關鍵的是本尊和複製人之間的覊絆的原理、運作原則、變化設定……等等能缺的都缺了。


令人驚喜的電影:

1) 《G殺》

2019年香港的情況印證了《G殺》準確捕捉了香港年輕一代的集體悲憤。這是香港的絕望寓言。杜汶澤飾演的黑警形象——就如今年幾乎每齣港產警匪片都會出現的黑警角色一樣,在2019年瞬即就過時了。他們不再是大樹中的枯枝了。

G1
圖片來源:電影《G殺》劇照

《G殺》是《香港製造》20年後的加辣版,「你們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世界……歸根結柢是你們的」這個歷史反諷一脈相承,而當日的紅衛兵活到今日仍有很多身壯力健亢奮如虹。

電影最大的缺點是楊卓娜戲份太少;劇本最大的缺漏是她竟會嫁給杜汶澤。

2)《大象席地而坐》

相對於《G殺》,《大象席地而坐》捕捉了中國大陸年青一代的灰暗絕望 (不包括那些在西方國家開法拉利的)。胡波真是天才,王小帥真是可惡。《地久天長》中主角的孩子若能活下來,面對的就是《大象》主角的困境。王小帥繼續領奬,而胡波沒有活下來。

ucnrvh8cyf9pbhtp64kheopx3hpnry
《大象席地而坐》電影截圖|Photo Credit: 繁盛映畫 / SNAPPP

《大象》四小時,但看的時候感覺沒有那麼長;《地久天長》三小時,感覺卻像四小時。

《大象》濃重稠密得如令人窒息的霧霾。貫通全片的淺焦距鏡頭使每一個人物的世界都被壓逼在一個平面裡,如斷腿的大象一般動彈不得。胡波拍出了和他的前輩截然不同的電影,是為中國電影史揭開新一頁的創作,可惜這已經是他最後一部作品了。

3)《新喜劇之王》

又是逆民意之選。因為看的時候已聽到不少劣評,抱著影迷心態去看,已不期望電影有多好笑。如果預期它是悲劇來看,感覺會很不一樣。21世紀周星馳自己完全控制之下的創作,和他在1990年代集體創作的「無厘頭」比較,他是很想拍悲劇的。《喜劇之王》在1999年上映時遭受挫敗,是因為人們沒有預期他拍得這麼悲情。他這個喜劇之王成功之背後,是一個嘗試演正劇但失敗的痛苦經歷,卻料不到他的才華在另一方面。

0_-cAnfXQ8sV85dNf7
圖片來源:電影《新喜劇之王》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