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真相才有和解:面對1965年屠殺事件,印尼擬重啟真相與和解委員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印尼民主化進程中,轉型正義的焦點之一就是1965年的反共屠殺事件。印尼政府近日有意重啟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然而當中存在爭議。
印尼官員透露,政府有意重啟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為過去人權侵害事件尋求寬解,包括印尼歷史上至關敏感、1965年成千上萬人遭到殺害的「九三〇事件」。
《路透社》報導,曾經有相似的委員會在於2004年開始運作,調查過去三十年強人蘇哈托(Suharto)治下的暴力事件。作為全球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印尼在1998年轉型為民主國家,蘇哈托也應聲倒台。不過,該委員會後來停止運作,因為憲法法院判定其違反規定,因為並非所有案件都有進入法院審理。
印尼新任首席保安部長Mohammad Mahfud MD在12月26日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目前正在研擬法律,讓議會決定哪些案件需要經過受審的情況下,重啟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原則上維持人權侵害事件需要經過法院審理。」他說,「關於1965年反共事件中的12個案件,會被重新處理。」
1965年事件的受難者與家屬團體的一員Hadi Sutjipto表示,他很樂見看到和解進程走向下一步,「很多老年受害者都已經死亡或凋零,他們從未心懷報復, 只是想要姓名得以回復。」
1965年的反共屠殺是印尼歷史上敏感的一頁,也是如今政府推動轉型正義的癥結。據《BBC》報導,50年前印尼軍方和宗教組織針對共產黨、左翼人士和華人的攻擊中,估計有50萬-100萬人被殺。其中因為華人被視為與中共同路,該屠殺最主要的部份就是迫害華人,這段歷史長期塵封為禁忌。蘇哈托時期,印尼的大部分歷史教科書中都沒有提到該次屠殺。

印尼總統顧問委員會以及國家人權委員會在2014年,首次舉行關於1965到66年反共大屠殺的研討會。當時參與組織此會的退休軍官阿古斯·維多約約(Agus Widjojo),表示印度尼西亞的社會被當年的屠殺所撕裂,呼籲政府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
關於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以及其司法程序仍舊充滿爭議,Mahfud MD該會曾有不同的意見。據《雅加達郵報》報導,Mahfud MD 曾表示,政府如果採行專制手段,當然會讓決策比較容易,不過會傷害授權改革的正當性。他說明,國家有體制去解決人權侵害,目前遵循民主的方式,當然會導致進程較慢。他提及,如果有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話,解決1965事件就會比較容易。
《阿納多盧通訊社》報導,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順利連任並在10月就職後,就沒有任何相關案件進入法院審理,相反的,政府正在籌畫設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以非司法程序解決人權侵害事件。
以上為講述1965年九三〇事件的紀錄片《沉默一瞬》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Indonesia to revive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路透社)
- Jokowi handles human rights better than Soeharto: Minister(雅加達郵報)
- Indonesians want past human rights cases resolved(阿納多盧通訊社)
- 印尼討論50年前的屠殺 反華仍是敏感話題(BBC)
責任編輯:徐卉馨
核稿編輯:杜晉軒
Tags:
向下扎根的永續教育,才能延續到未來: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未來選擇地》門票,提供新北市國小學童沉浸式體驗永續環境的學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 未來選擇地」永續概念展之門票,邀請新北巿國小學校班級學童教育觀展的公益活動。藉由永續展的互動式體驗可激發學生更多思考,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響應永續教育議題,亦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理念。
聯合國在2015年9月宣布的全球發展框架——「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共列出17個項目,涵蓋了社會發展、經濟、環境等各個面向,期待全球國家可以一起努力,在15年內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在這17個項目中,與氣候/環境相關的內容就有5項,包括SDG 11永續城鄉、SDG 12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3氣候行動、SDG 14保育海洋生態,以及SDG 15保育陸域生態。由此可見,環境的變化是如何牽動了全球的神經、關乎每一種生物的生存可能。在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我們距離永續目標的實現,依然迫切且遙遠,身為居住在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該做些什麼?又該怎麼做?
今天的選擇,決定世界的走向
由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基金會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捐贈,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及綠屋共同主辦籌劃展出的《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以倒敘法打造出一個假設的、 200年後的地球,帶著參觀者一起從2222年的未來,一步步倒回2022年的今天。在展覽中,參觀者將親身經歷未來生物多樣性消失、無自然的世界,再回到我們的生活現況——極端氣候、冰川融解、雨林消失、海洋污染、塑膠微粒⋯⋯希望藉由展覽,與身處於地球暖化時代的人們,溝通永續議題的重要性;也讓大家更了解地球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變化,拋出值得思考的議題,呼籲所有地球公民能夠一起展開行動。
每一個孩子,都是形塑未來的關鍵
作為提供全球專業電子零組件通路服務領導品牌的文曄集團,在實踐SDGs、ESG(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的縮寫),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等與環境永續相關的課題,向來不遺餘力。而文曄教育基金會,更本著「多元學習,翻轉教育」以及「關懷弱勢,回饋社會」的理念,投入資源與心力,帶動偏鄉的教育的多元性。2019年開始的「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就立志要提供孩子們另一種觀看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學習角度。

「我們從2019年開始接觸偏鄉的孩子們,教他們攝影,和他們一起觀察生活周遭的細節。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真的充滿了各種驚喜,他們拍學校角落中的生態、拍同學、拍自己,也拍一片天空充滿神奇色彩的瞬間、拍一個池塘閃閃發光的樣子。孩子們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生活的地方,有這麼多美麗的東西。』我聽了好感動好感動。」文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秋寶與我們分享道。這個經驗,讓林執行長更加相信,孩子不僅僅是未來,更是需要我們保護、引導的未來。
在這次展覽發起之際,文曄集團希望藉由展覽中的互動式體驗,激發孩子們思考,讓永續教育向下紮根,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的理念。因此特別購入1000張特展門票贈予新北市各小學,邀請孩子們參與這次展出,期望透過企業影響力,為台灣教育探索新的可能。索票小學包含新北巿嘉寶國小/思賢國小/私立育才國民小學/民義國小/後埔國小/海山國中/汐止國小/修德國小/和美國小/大坪國小/瑞濱國小/平溪國小/鼻頭國小/麗山國小等。

對地球好一點,就能帶來改變世界的機會
「永續即日常」,是文曄集團對永續議題的中心思想,因此不管是公司營運的模式、內部的工作環境規劃,或者員工的永續精神教育,文曄集團從未停下滾動式修正、持續從內部向外擴散的腳步。包括在物流上導入先進電子系統,全面無紙化的庫存管理;將包裝減量、注重回收,從上到下貫徹環境責任。而辦公室的環境規劃,則強調低碳、減碳並期許零碳,例如改採節能的電器產品,以及中午休息時間關燈,一方面省電,另一方面也能讓員工好好休息。
林執行長說:「永續、環保的概念並不是遙不可及的big words,而是跟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你從睡醒開始,要用什麼牙膏、穿什麼衣服,早餐要喝茶還是喝咖啡?去上班要搭車、開車還是走路?每一個選擇,都在影響環境。所以我們不只企業的營運強調永續,更在潛移默化中,讓每一位員工對環保更有感。比方我們做食安的教育,幫助大家了解怎麼計算食物的碳足跡;之前辦的減肥比賽,總共有400多人報名參加,最後參與回測的也有將近300人,大家一起減掉了890公斤左右,腰圍總少了692寸。這個活動很受員工歡迎,好玩、有挑戰性,對地球和自己的身體都好。」林執行長熱切地分享著文曄集團對環境永續的努力,在在顯示出對這個議題的重視度,以及為地球付出的熱情。

「到了2050年,你會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大人?而200年後,你留給未來的孩子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球呢?」這是《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所拋出的問題,也是文曄集團對孩子們、對未來,所感到的責任。這次捐贈票券給新北小學的行動,只是為實踐「將永續觀念向下紮根」的一個起點。文曄集團希望繼續探索新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提醒全球所有公民都必須攜手合作,降低破壞,與地球和諧共存。開始行動吧,從今天起,為成為我們所期望的世界改變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