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簡史》:史上第一個橡膠保險套像腳踏車內胎一樣厚,旁邊還有大接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保險套一向都很昂貴,直到查爾斯.固特異在1839年發現橡膠硫化製程。這使得原本遇冷變硬、遇熱變軟的橡膠具有彈性。但第一個橡膠保險套像腳踏車內胎一樣厚,旁邊還有一道大接縫。
文:泰瑞.布雷文頓
保險套(西元1564年)
- 加布里瓦.法羅皮奧,西元1523年―1562年,義大利摩德納、比薩和帕多瓦
保險套讓世世代代的人們得以避免意外懷孕,同時因為預防愛滋病這類疾病散播而拯救了無數生命。羅馬人似乎是用山羊膀胱做成保險套,埃及人用亞麻布套,日本人用皮革和鱉甲。中國人將塗油的絲紙或羊腸纏繞在陰莖上預防傳染和懷孕。
加布里瓦.法羅皮奧(Gabriele Falloppio)是帕多瓦大學的解剖學與外科醫學教授,同時也教授植物學。他的工作主要是處理頭部解剖,對人們認識耳朵、眼睛和鼻子的內部結構貢獻甚多。法羅皮奧是第一個用耳窺器來診斷治療耳部疾病的人,也出版3本關於外科、潰瘍和腫瘤的專書。
法羅皮奧也研究兩性生殖器官,他描述了從卵巢到子宮的輸卵管(fallopian tube),此單字至今仍帶有他的名字。他寫了最早的保險套使用說明,在去世後的1564年出版為《法國病》(De Morbo Gallico,法國病是指梅毒)。法羅皮奧建議使用一種他聲稱自己發明的裝置。亞麻布先浸泡在鹽或藥草溶液,然後在使用前晾乾。
他描述的布套剪裁到只包覆龜頭,然後用一條絲帶綁住。法羅皮奧聲稱亞麻布套已在1100人身上做過實驗,報告說他們沒有一個人感染梅毒。不久之後,帕多瓦臨床醫師赫拉克勒.斯薩克森(Ercole Sassonia,西元1551年-1607年)描述一種更大的布套,也用亞麻材質,但會包覆整個陰莖。

《法國病》出版之後,陰莖覆蓋物的使用傳遍歐洲。除了亞麻布,文藝復興時期的保險套還有用動物的腸子和膀胱製作。至少從13世紀開始,手套製造商就有販售清洗處理好的腸衣。這些裝置被用來避孕而非預防疾病,最早跡象是1605年一位天主教神學家提出指責。
1666年,英國出生率委員會將出生率降低歸咎於使用保險套,這是第一次在公文中使用保險套這個詞。這詞的由來頗有爭議。已知最早用動物腸衣做成的保險套可追溯到1648年以前,它在杜德里城堡(Dudley Castle)的一間臥室被發現。荷蘭人則開始將「精緻皮革」做的保險套出口到日本。這時候的保險套是重複使用,可在當時繪畫的背景中看到被掛在鉤子上晾乾,準備下次再使用。
到了18世紀,歐洲各地能看到保險套專賣店。在倫敦,「菲利普夫人」與「帕金森夫人」在小冊子裡競相推銷他們的產品,而「珍妮女士」專攻洗過的二手保險套。此時的保險套有多種品質和尺寸,材料有用化學處理的亞麻布,也有用硫磺與鹼液軟化處理的膀胱或腸子。
保險套一向都很昂貴,直到查爾斯.固特異(Charles Goodyear)在1839年發現橡膠硫化製程。這使得原本遇冷變硬、遇熱變軟的橡膠具有彈性。於是保險套就能用橡膠製成,但第一個橡膠保險套像腳踏車內胎一樣厚,旁邊還有一道大接縫。
大量生產是從1844年開始,很快也發展出不需接縫的製造方式,生產出我們視為現代化的保險套。它們可清洗和可重複使用。1861年,第一個保險套廣告出現在美國報紙上,《紐約時報》為「鮑爾醫師的法國風情」刊登了一則廣告。乳膠材質從1912年被引進,讓保險套變得便宜而且用完即丟,一次性保險套於是誕生。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乳膠保險套被大量生產並分發給世界各地的軍隊。1950年代,乳膠保險套被改良到更薄更緊,並加上潤滑處理。儲液端設計也接著被採用,它可將精液收集在尾端,減少溢漏造成意外懷孕的風險。儘管有塑化材質的出現,乳膠保險套仍是最受歡迎的形式,不過所有保險套材質仍被俗稱為「橡膠」。
隨著1960年代避孕「藥丸」和治療性病更好的抗生素出現,保險套的銷售出現下滑。然而,因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的發現,使得這產品重現商機。據說每年大約會使用掉60到90億個保險套,但並沒有可靠的統計。
「法國病」
第一次有詳細記載我們稱之為梅毒的爆發流行是發生在1494年的法國軍中。這疾病在1495年橫掃歐洲:「它的膿包通常會從頭到膝蓋滿佈身上,導致肌肉從人的臉上脫落,幾個月內就能致死。」到了1505年,疾病散播至亞洲,不到幾十年就傳出「在中國造成大量死亡」。
梅毒在15世紀通常被稱為「大痘病」,天花則被稱為「小痘病」以便與它區分。梅毒在英國、義大利和德國被稱為「法國病」,在法國就被稱為「義大利病」。荷蘭人稱它「西班牙病」,俄國人稱它「波蘭病」。土耳其稱它「基督徒病」,大溪地說它是「英國病」。這些國家名稱的由來,通常是外國船員與當地妓女在無預防措施的性接觸中將疾病散播開來。在感染初期階段,「大痘病」會長出類似「小痘病」的疹子,但小痘病是更為致命的疾病。若是未經治療,梅毒死亡率介於8%至58%,而天花是20%至60%(超過80%死亡病例發生在孩童)。
相關書摘 ▶《發明簡史》:電影發明的專利大戰──愛迪生與被失蹤的正宗電影之父
書籍介紹
《發明簡史:驚奇不斷的科普大百科》,好讀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泰瑞.布雷文頓
譯者:林捷逸
進入發明與創新革命的專業嚮導!「本書不像以往介紹創新發明的書籍那般老生常談,而是想要找出誰才是名符其實改進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並且造成什麼影響。」──本書作者/泰瑞.布雷文頓
一本蒐羅史上各種創新技術、突破發現、科學新知的發明全書。從刀刃到光纖網路,從火藥到GPS定位,作者精摘歷史上各類發明創新與技術突破,讓我們了解,這些造就現今日常生活的各種發明,背後誕生的那神奇一刻。
改變世界的頂尖科學家與發明,你了解多少?
- 愛迪生其實不是發明大王!
- 誰在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前就先飛上天?
- 達爾文搶走了本該屬於誰的榮耀?
- 整形手術是怎麼發明的?
- 沖水馬桶是誰發明的?
- 第一封e-mail是何時寄出的?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2023迎向雲端浪潮,掌握職場躍進方程式,培養雲端硬實力就在此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未來,「雲端」將成為企業運作過程不可或缺的數位競爭力之一,而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WS即將於2月23日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免費傳授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並幫助參與者認識雲端、學習AWS提供之上百種的免費雲端服務。
回首2022年來勢洶洶的數位轉型浪潮,數據運算、資料儲存、提升安全性等雲端技術早已成為企業製程最佳化、擴充業務規模、創造價值的重要利器,而在新的一年中,數據分析公司也指出,整合AI分析平台上雲不只能有效降低部署時間、減少人力成本,亦是在可見的未來中,提升商業價值、邁向永續轉型的科技大勢。因此,許多企業也延續轉型浪潮餘波,積極導入大數據、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等進階數據科技,並搭配各式雲端服務來強化企業內部運轉效能,迎戰全新的市場挑戰。
數位革新不落人後,AWS助您入門雲端
當「雲端」從產業發展、轉型的熱門關鍵字轉變為2023年不分產業別,都有強烈需求的職場必備硬實力,每一位在產業中耕耘奮鬥的從業人員、或是初入社會職場的新鮮人,又該如何提升自我,加緊腳步跟上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數位革新呢?
好消息是,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mazon Web Services(AWS)即將於2023年2月23日的下午2點至5點,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透過專為雲端新手設計的一系列實用入門課程,一步步帶領大家了解雲端技術以及AWS服務。
專業講師彙整雲端精華,基本服務、創新應用一次滿足
AWS線上雲端培訓日是針對雲端新手所量身打造的免費入門實用課程。課程內容由AWS的資深業務發展經理KC Liang,以及AWS技術培訓師Stanley Huang共同帶領,兩人將從雲端趨勢、技術概念、產業應用等角度逐一介紹,並透過深入淺出地介紹及示範儲存、資料庫管理、運算和網路、資訊安全等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以及AI機器學習、區塊鏈、5G及衛星通訊等熱門創新服務,讓您即刻上手AWS高達100多種的免費服務。

課程結束後,除了獲得AWS提供的培訓證書、養成雲端技術能力,亦能了解如何透過雲端服務掌握市場優勢,所以無論是對雲端服務感興趣的新鮮人、企業或資訊相關的高級主管,還是擁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AWS線上雲端培訓日都能為您建立雲端技術概念、拓展應用視野,為個人或公司帶來正面性的影響。
更棒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不只開放免費報名,凡完整參加並填寫會後問卷的參與者皆可參加抽獎,有機會將Air Pods(第三代)與AWS客製露營燈免費帶回家!此外,若您是新用戶,在活動前註冊AWS免費帳號並填寫贈品申請表單,還能直接獲得「AWS不鏽鋼智慧型保溫瓶」,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