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瘦瘦的就一定健康?當心成為內臟脂肪過多的「偷肥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他們常常沒有運動的習慣,但皮下脂肪並不厚,外表不顯胖,但脂肪都堆積在內臟器官。時間久了,偷肥族的胰島素阻抗性升高,血糖控制愈來愈差,血脂肪升高,身體毛病愈來愈多。
文:白映俞醫師
梅姐59歲,退休4年,跟著鄰居去抽個血做健康檢查。醫師告訴梅姐:「妳的血糖過高,已經到糖尿病前期囉,得趕快多運動,注意飲食,否則血糖控制不好,接下來會有一身病。」
梅姐看到報告上的紅字,驚呼:「怎麼可能,糖尿病的人不應該都是都胖胖的嗎?我體重這麼標準,為什麼還會血糖控制不良?」
醫師看著梅姐,搖搖頭道:「有群人就是這樣,說不上胖,但也談不上健康,因為其實好些藏起來的脂肪正在壞事,我們稱為『偷肥族』。」
「偷肥族」其實是外來語。原本是「Thin on the Outside, Fat on the Inside」,也就是外表看起來瘦,但內在油脂可不少。有那麼一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味道。取「Thin Outside Fat Inside」外瘦內肥的字首就變成了「TOFI」,念起來像極了「偷肥」。
為什麼會有「偷肥」這樣的說法呢?身體質量指數BMI是目前常用的健康指標,用體重的公斤數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像是體重60公斤、身高150公分的人,其BMI數值為60除以1.5再除以1.5,也就是26.67。
一般而言,成人BMI介於18.5到25之間的話,屬於正常體重。然而醫師們發現,有一群人即使BMI數值小於25,體重落在正常範圍、沒有過重問題,但這群不肥的人還是屬於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再仔細瞧瞧,這群人就是偷肥一族。他們常常沒有運動的習慣,但皮下脂肪並不厚,外表不顯胖,但脂肪都堆積在內臟器官。時間久了,偷肥族的胰島素阻抗性升高,血糖控制愈來愈差,血脂肪升高,身體毛病愈來愈多。

反觀另一個極端,想到相撲選手,大家都會想到「體重很重、整個人很大隻」這種印象,鐵定是過胖的一群。然而有個研究替相撲選手做健康檢查,發現相撲選手們雖然每天吃很多,體重比一般標準超重許多,BMI高達到50至60,但他們的內臟脂肪並不多,都是胖在皮下脂肪。因此這群相撲選手的膽固醇不高,沒有胰島素阻抗性的問題,相形之下似乎打破大家認為胖子不健康的刻板印象。
那偷肥族與相撲選手的差別究竟在哪呢?學者發現,隱藏的危機在於脂肪分布。
讓我們十幾歲時臉部「澎皮澎皮」的是皮下脂肪,就在皮膚之下待著;肚皮捉起來能捏在手上厚厚的一塊,這也是皮下脂肪。還有一些脂肪會躲在我們的內臟,這些脂肪會包著心臟、肝臟、胰臟等內臟,我們捉不到摸不到,則被稱為內臟脂肪。
雖然聽起來都是脂肪,但堆在哪個地區還是很有差。內臟脂肪一多,對身體並不是什麼好消息。因為這些包在肝臟、胰臟外的脂肪,會亂放出化學訊息,影響身體運作,甚至傾向貯存更多的脂肪於內臟裡。這時患者就更容易有「胰島素阻抗性」,血糖調控變差。
這些脂肪也會誘發身體產生更多發炎反應,血管內因此沉積斑塊且變得狹窄,血壓升高;而且肝臟還可能把內臟脂肪轉成膽固醇,增加血脂肪濃度。因此,當內臟脂肪增加,血糖、血壓、血脂都會失去調控,這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第二型糖尿病、中風、高膽固醇的機會都大幅提高。

我到底是不是偷肥一族?
現在研究學者們可以利用核磁共振,對人類的身體組成一覽無遺。如果體重正常但腹部脂肪太多,就可以被認定為是偷肥一族。不過這個診斷方式太貴太高級,平常不會就為了看腹部脂肪多不多而安排核磁共振的。
所以更簡單的方式,就是看腰圍。
請試試看用捲尺繞過自己的肚臍和腰部,如果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或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就屬於超標。
- 看身形
你可能聽過蘋果型的肥胖,和西洋梨型的肥胖。蘋果型的肥胖是胖在腰圍,也就是腹部內臟脂肪存的比較多,身軀大,但手腳可能細細的。從前面我們提到的可知,蘋果型肥胖屬於內臟脂肪多,很會做亂,比胖在臀部、大腿的西洋梨型肥胖更危險。
- 量體脂肪率
體脂肪和血脂肪不一樣,血脂肪是在講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這些需要抽血才能得知的數據。體脂肪是指人體脂肪佔體重的比率,現在很多體重計都會靠著計算電阻同時測量體脂肪了。如果男性體脂肪比率超過25%,女性超過30%,也就是身體超過四分之一的體重是由脂肪構成的話,屬於體脂肪超標。不過這裡的脂肪就是指全身的脂肪,而無法了解到脂肪的分布是內臟多還是皮下多,並不是很精準的方式。
所以看到這裡,請大家有個概念。偷肥族說的是體重正常,但內臟脂肪過多的人,但內臟脂肪分泌化學物質,干擾我們的荷爾蒙,與眾多慢性病有關。所以別再笑嘻嘻地看待自己「宰相肚裡可撐船」的肚子啦,腰圍愈廣闊,後來得到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機會愈高。
過去我們能理解、常見的肥胖型態,是指熱量攝取太多,多過我們能消耗的,那這些卡路里就存進身體形成脂肪。但其時脂肪分布在哪個部位,也是值得注意的。偷肥族這群人不是那種會愛大吃大喝的人,只是一天到晚坐著,愛吃甜、愛吃油炸、不運動,年輕坐在教室裡,出社會坐在辦公桌,退休後坐在家裡追劇滑手機,脂肪就日積月累,在腹部內臟之間悄悄待下來了。
即使兩個人體重相同,體脂率相同,脂肪分布還是可能不同。而內臟脂肪多的那位,更容易罹患慢性病。

而想擺脫偷肥族,你需要運動。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