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沈一鳴將軍,台灣應借鏡波蘭2010年軍政首腦墜機事件

悼念沈一鳴將軍,台灣應借鏡波蘭2010年軍政首腦墜機事件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波蘭這起墜機事件,是國家處理敏感墜機議題的最成功典範。現在面臨總統大選之際,同時陷入藍綠與兩岸關係緊張的台灣,是可以從這次經驗中學到很多事情的。

進入2020年的第二天,對台灣而言最不得了的消息,就是參謀總長沈一鳴將軍不幸於今天的墜機意外中死亡。發生這起事故的原因是什麼?是否與選舉有關?筆者沒有興趣做太多的臆測,只單純就沈一鳴將軍去世對國軍可能造成的變動做簡單的討論。

由於筆者過去擔任軍事雜誌編輯時,也與沈一鳴將軍有過數面之緣,就順便介紹一下這位優秀空軍將領的事蹟吧。

誰將接替沈一鳴?

自1949年政府遷台以來,國軍並非沒有高級將領在直升機意外事故中殉職的先例。1974年12月12月27日「昌平演習」期間發生的一起UH-1H直升機墜機意外,就導致13名國軍高級將校死亡。

若非前國防部長,時任陸軍總司令侍從官的高華柱上尉捨命搭救,就連陸軍總司令于豪章上將都將難以脫險。但是陸軍官校12期畢業的于豪章也摔成了重傷,軍旅生涯也就此斷送。

于豪章離職後,其陸軍總司令職務由副總司令馬安瀾接替。然而參謀總長為國軍軍令系統中最高的最高職務,沈一鳴將軍殉難帶來的衝擊想必要比當年于豪章的負傷更為嚴重。

尤其沈一鳴是在2019年7月1日才升任參謀總長,還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在職務上死亡,自然將給國軍帶來人事上的大地震。尤其總統大選之日步步逼近,下屆參謀總長的繼任人選是誰就成為更加敏感的議題。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軍方做了一個還算正確的決定,就是讓新參謀總長的篩選工作延後到選舉結束再進行,減少不必要的政治衝擊。依照國軍現行制度,在新的人選選定以前,參謀總長職務將由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劉志斌海軍上將代理。至於未來接替參謀首長的可能人選,因為沈一鳴將軍參謀首長的職務未滿,按照國軍現行制度還是可以由空軍出身的將領接任。

空軍司令張哲平拜會賴峰偉(1)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空軍司令張哲平上將(右)前往拜會澎湖縣長賴峰偉(左),雙方就軍民關係和地方事務進交換意見,並互相致贈紀念品。(澎湖縣政府提供) 中央社 108年3月25日

不過現任空軍司令熊厚基,才升二級上將不到半年,資歷太淺。假若要從空軍中選擇繼承者,應為2019年7月由空軍司令升任國防部軍政副部長的張哲平上將。考量到F-16V的採購案已經通過,未來美國與中華民國的合作關係將圍繞著空軍為核心,由張哲平接任參謀總長應該不是不可能。但是考量到維持軍種平衡,從陸軍或者海軍人馬中篩選也不能完全被排除。

現任陸軍司令陳寶餘,升二級上將的資歷同樣不夠資深,較有可能者還是現任國防大學校長王信龍上將。海軍方面,現在代理沈一鳴行使參謀總長職務的劉志斌已經是海軍上將,而現任海軍司令黃曙光上將也已任職超過三年,同樣是可能性很高的人選。只是受到潛艦國造案仍沒下文的影響,或許王信龍上將的可能性還要更高一點。

波蘭空軍Tu-154墜機事件

類似的軍政首腦墜機死亡案例,在國外也並非沒有前例,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那年4月10日,出訪俄國的波蘭總統卡辛斯基(Lech Aleksander Kaczyński)搭乘的Tu-154專機在斯摩棱斯克機場降落時墜毀,機上96名乘客全體遇難。由於出事的Tu-154是由波蘭空軍派出的政府代表團專機,上面死亡的還不是只有卡辛斯基總統與夫人而已。

跟著總統一起遇難的,還有波蘭軍隊七個最高首腦當中的六個,包括總參謀長貢戈爾(Franciszek Gągor)通通死亡。整個波蘭軍隊等於在一瞬間內失去了所有領袖,只剩國防部長克利奇(Bogdan Klich)憑藉一己之力避免部隊分崩離析。

RTR2CSVS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2010年造成波蘭政府損失整批領導人的空難現場

更嚴重的是,波蘭總統造訪俄羅斯的目的,是要與俄羅斯總統普亭一起悼念卡廷大屠殺(Katyn massacre)的受難者。

卡廷大屠殺在波蘭與俄羅斯的關係史上,地位如同南京大屠殺在中國與日本的關係史上一樣複雜。這是發生在1939年蘇聯與德國一同出兵,瓜分波蘭以後爆發的歷史悲劇。總計有2萬2000名波蘭俘虜,慘遭蘇聯紅軍在卡廷森林中集體殺害,等同於消滅了一整個世代的波蘭青年軍官。此舉也種下了波蘭人對俄羅斯人的民族仇恨,一直到蘇聯解體後的今天都沒有散去。

由於史達林與希特勒的短暫結盟,在1941年6月22日後宣告終止,與納粹德國大打出手的蘇聯成為英美兩國重要的反法西斯盟友。為了維護蘇聯抵抗法西斯的正當性,英美兩國不只刻意迴避提及早年蘇聯與軸心國相互勾結的歷史,還對卡廷大屠殺的真相予以掩蓋。雖然波蘭流亡政府有派人前往調查,但史達林只是雙手一攤,將責任通通推給了希特勒。

要等到蘇聯快要解體的時候,才有試圖推動改革的戈巴契夫承認了當年紅軍的暴行。卡廷大屠殺的受害者被允許參觀了卡廷紀念碑,並由蘇聯政府正式提出了道歉。

戈巴契夫的立場,基本上得到了普亭總統的承認。只是身為俄羅斯民族主義者,普亭認為這筆帳應該算在史達林與蘇聯政權的頭上,俄羅斯人民與波蘭人民同為共產主義暴政的受害者。

但是普亭的態度,看在波蘭人眼中始終是懷疑的,就好像無論日本總理如何對南京大屠殺表達歉意,都沒有辦法平息中國人的質疑一樣。普亭蘇聯特務的背景,乃至於他以強硬手段抵制北約東擴的行為,都讓波蘭人懷疑他可能變成第二個史達林。尤其是2008年俄羅斯對中亞小國喬治亞發動的侵略戰爭,更讓波蘭人難以對俄國人產生一絲一毫的好感。

對波蘭人而言,無論普亭是另外一個史達林還是另外一個沙皇,俄羅斯都是難以信任的國家。死在空難中的卡辛斯基總統,更是以對俄羅斯強硬而聞名於世。


“黑鷹失事”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