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為什麼不加班?比「工作和生活求平衡」還更重要的事

為什麼不加班?比「工作和生活求平衡」還更重要的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許多人常說「工作和生活要平衡」,但若沒有以更快的速度成長,我們將會連「生存」都是問題,公司也不是真的多在乎那些營收及人數成本,但公司自己並不會成長,唯有讓每個員工都能要求自己成長,公司才會真的有所成長。

文:周乃宏

為什麼不加班呢?

前陣子是打考績的時間,我老板把我叫過去深談了一番。跟我確認了一下工作分配是不是有問題,為什麼有的人加班時數特別高,有的人卻特別低?他認為我今年給底下的人打出來的考績蠻極端的,好的很好,糟的很糟,為什麼會這樣子呢?說說那些糟的是怎麼回事吧。

其實他們並不是工作品質很糟,也不是跟同事處的不好,其實我考績也沒打得多糟,就是中間偏下一點而已(然後好的打到快滿分,所以差異就很大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因為我覺得他們就是沒打算為了工作上的進度多付出一些,或是沒有特別留下來加班多為自己充實一些工作所需的職能。分配工作給他們,他們就做,有外插進來,原來的工作時程就「理所當然」的往後挪。要是被分配到的工作是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他們也不會在真正投入執行以前,先行自己study一下相關的背景知識,完全就是把study的時間排上進程表,按表操課。

另外,在新領域的學習上也不是太深入,跟工作有相關的就學學,簡報的時候完全就是「不求甚解」。按照我的標準,滿分100的話,這種積極度不高的組員分數就是60~70沒錯,絕對都是「合格」的工作者,也和當時應徵時我描述的工作量差不多。

前幾年,我常宣導一個觀念:「在工作按時完成的前提下,我不強求各位加班,你們當然有權利去選擇你們下班後的生活。公司有資源給你們,來加班看職務相關的資料,不管是技術文件或是語言學習,公司都願意付你們加班費,希望你們多利用公司這樣的資源,讓自己的職能有所成長,學到的都是你們的」。

當然,大家的選擇就很明確:只要沒有工作需求,絕不加班。

shutterstock_1188695488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回到一開始那個,我老板認為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公司希望員工加班的理由倒也挺冠冕堂皇:「能力不夠的,為什麼不加班趕上進度,跟上大家呢?能力好的,又為什麼不願意多為公司付出,為自己獲取更多的職能成長,為公司賺取更多的利潤呢?」我自己以前也算是半個加班狂,我老板就別說了,而我們的大老板更是出了名的精實派。不過說句良心話,他們都真不是只想靠加班解決問題的蠻力派,而是真的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認同這份事業,要讓公司有更好的產品品質,更強的競爭優勢。簡單來說,他們就是真的很認真,所以無法理解為什麼大家是這麼的不認真?

我當然很明確的接收到老板的訊息了,可是若我連自己都說服不了,我又怎麼去要求大家留下來加班呢?以前我跟大家說的是那麼「正確」和「尊重」,這一秒開始我要怎麼變成壓搾勞工的壞主管呢?人家自己對職位晉升跟考績獎金就沒什麼企圖心,工作上沒太過份的延遲及亂子,我是在跟人家緊張什麼?一昧的只是要求加班,或是恐嚇大家說公司還是對大家的加班時數很在意哦,最好沒什麼事也留下來加個班哦……不然會發生什麼事我也不知道哦……

這種事在沒有真正理清思緒,有所覺悟的前提下,我實在是沒辦法講得出口。

我決定先跳開「加班」這個詞的本身,去想清楚我對這個組織及組員的期望是什麼。有的組員職能很不錯了,但面對工作上的要求,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不論是在趕上時程,或是追求輸出的品質上,他們都不馬虎,會在加班時間認真的做到最好。有的工程師則是輸出品質真的很優,即便他們不加班,至少以一般工程師的職等要求上來說也已經很足夠。而那些真的只把該做的事做完,準時下班的,不就和公務員一樣嗎?他們雖然沒在公司加班,但從工作的表現看來,他們回家若沒有什麼自我進修的時間安排,可能玩玩遊戲,或是追個劇,一天就這麼過去了,我一點都不意外。

雖然我對這個組的定位是一個「特種部隊」,當他們都有這樣的職能可完成任務,讓工作和生活取得平衡,我又有什麼好要求的?我那種不協調的衝突感又是怎麼回事呢?

公司持續在給我們幹部一個訊息,雖然公司今年業績不錯,但因為人數也膨脹了許多,所以人均產值其實沒有什麼實質的成長,希望大家能進度盯緊一點,務必發揮每個人的最大效益。好啦,好啦,我知道每家公司都會發了狂似的追求成長,也很合理,但不急著成長是就會倒掉嗎?頂多是維持現狀不是嗎?

只是在求成長?其實是在求生存

中國的羅振宇在《羅輯思維》的最後一集「這一代人的學習」說到,知識焦慮已經不是新名詞了,大家都有。為什麼會到「焦慮」的程度呢?因為在知識深度導向的現代社會,各行各業的進步及成長已經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個人也好,企業也罷,對知識的焦慮不是來自於成長多少,而是能否繼續生存。以前不識幾個大字的農夫,肯吃苦耐勞,辛勤耕作,老天爺還是會賞口飯吃的。現在不識字的話,有車他都不會坐(在中國是完全行動支付的狀況下),農耕機器也不會操作,是會餓死的。

在《科技島讀》的「國家與個人的新契約」中提到了「個人能力的擴張」這個概念。網路及科技顛覆了過去許多的創業模式及進程,才會有現在的馬克.佐伯格或是伊隆.馬斯克這些這麼年輕就取得那麼非凡成就的創業者及企業。馬雲說他拿著望遠鏡都找不到對手在哪裡,不是他很自大,是網路放大了每個人的力量,大到足夠去改變世界,企業若沒有能持續強化優勢的護城河,就是等著哪天突然被某個竄起的新技術或新產品端掉整個市場,是會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