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你知道嗎,中醫推拿師也要熟練針灸認穴的功夫

你知道嗎,中醫推拿師也要熟練針灸認穴的功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Wikipedia

「氣血循環」在中醫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即是此意。在中老年人,除了神經退化之外,肌肉、骨骼的僵硬與老化疼痛,也是十分顯著;藉由「中醫傷科」的推拿按摩理筋手法,以疏通氣血,為輔助治療之主流。尤其是老年人或是受傷的病患,氣滯血瘀的情形較為嚴重,而中醫傷科的「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也剛好可以派上用場。

基本上而言,中醫傷科學是一門十分特別的學問。整復師與推拿對於認穴的功力,甚至要與針灸師不相上下。由於背部的俞穴(膀胱經的穴道)十分龐雜,要確立其位置也是十分不易。

基本的中醫傷骨科教材裡,也是十分講求實用。在《正骨心法》以及《傷科大成》,乃至於《少林銅人簿》的敘述之中,何處受傷就用哪一種藥方,可說是敘述的十分詳細,也比較沒有所謂的模糊地帶。於實際上的開立處方中,則更能得心應手。

中醫傷科以《正骨心法》以及《傷科大成》為主,而眼科部分則是以《眼科心法》以及《審視瑤函》為經典著作。由於要記誦以及熟練的部份很多,受限於篇幅,針對《正骨心法》為例,取其中一節作一個仔細的導讀。

《正骨心法》通常會針對受傷的部位、治則、手法、外敷內治藥方以及治療次序,作一系列的說明。如以顛頂骨(頭蓋骨)部位而言,有敘述其部位:「顛者頭頂也。其骨男子三叉縫,女子十字縫。一名『天靈蓋』,位居至高,內函腦髓,如蓋,以統全體者也」。

禁忌:「或碰撞損傷,如卒然而死,身體強硬,鼻口有出入聲氣,目閉,面如土色,心口溫熱跳動者,此證可治」。

治療方式:「切不可厥拏,並扶起盤坐,蓋恐驚亂之氣上沖,或從傷處,或從七竅走洩,必傷性命也。惟宜屈膝側臥,先將高醋,調混元膏,敷於頂上。以定痛消腫,活血拔毒。再將草紙捲點著,令煙氣熏其口鼻,再燃煤淬入醋內,使熱氣薰蒸口鼻。如無煤之處,燒鐵淬之亦可。以引五臟血脈,使之通和。待其口中呻吟有聲,即以童便調八釐散溫服,可以氣轉陽回」。

外用:「外用手法,推按心胸、兩肋、腋下、腹上。並輕託內腕攢筋,頻頻揉摩,即掌後高骨寸關尺診脈處也。夫衝撞損傷,則筋脈強硬,頻頻揉摩,則心血來復,命脈流通,即可回生」。

內服:「常服正骨紫金丹。復外用散瘀和傷湯,洗去前敷之混元膏,再換敷混元膏。服丸藥後,或大便色黑乾燥,此乃腸胃存有瘀血」。

Photo Credit:  chia ying Yang

Photo Credit: chia ying Yang CC BY 2.0

《眼科心法》將眼球與外面之兩胞分為五個區域(五輪)。五輪者,肉輪、血輪、氣輪、風輪、水輪也。謂之輪者,目睛運動如輪之意也。上、下兩胞為「肉輪」,內、外兩眥為「血輪」,白睛為「氣輪」,黑睛為「風輪」,瞳仁為「水輪」,此明五輪之部位,分屬五臟也。而治療的方式與原則,也是從這五塊區域著手(原則上這五輪代表五行,肉輪主土屬脾、血輪主火屬心、氣輪主金屬肺、風輪主木屬肝、水輪主腎屬水)。

關於中醫眼科,除了治療眼疾之外,還有診斷疾病與內傷的參考用途。如《少林銅人簿》中,著名之「診傷觀眼訣」(類似西醫的「虹膜診斷學」)即是,十分值得讀者多加研究與應用。

中醫傷科與眼科,於現代化醫學的角色上來說,並非只是推拿與外傷敷藥而已。在當今中醫治療與應用日漸普及,傷科推拿的手法與外敷內治藥物,除了可以行血去瘀之外,在紓解筋骨、消除疲勞都有一定的效果,如能配合針灸、燻藥等方式,相信效果會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