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的反送中如何把香港拉近2047?

2019的反送中如何把香港拉近2047?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赤風正以內陸向海吹去,港人堅如磐石抵擋,相信會令其規劃產生變化,對於台灣而言是多了一道屏風。若果赤風將香港風化成沙石四散,必定有碎沙飄在台灣島上,這股赤風也會強大成颱風,將台灣吹得連跟拔起。

文:鍾景全(中山大學社會所碩生)

根據中國統戰時程表,其目標是在中共建黨百年2021年簽下兩岸和平協議,對此,台灣2020選舉顯得異常重要且是由資訊戰主導,以「口講武統威嚇、力行文統滲透」的方式進行。中國試圖比照香港模式讓台灣一國兩制緩步朝向終極統一,最終目標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百年(2049)前完成海峽兩岸實質統一。

香港反送中運動正是左右中共執行計劃的閘門,將中共意圖統合北京政府邊陲地區的計劃形成一道防火閘,反送中運動亦在此發揮其名為流水革命的作用。運動發展的結果必定影響香港在2047所面對的前途問題與香港命運,其面臨的運動發展可分為以下三種形式。

一,如1997年7月1日般,香港將進行第二次「民主回歸中國」。假若香港在反送中運動失去堅持與記憶、林鄭政府持續漠視民意、新任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加強拘捕港人程度,香港將失去一股運動保溫與加熱的社會風氣與常態,港人再多的共同苦難記憶與情感不足以承拓整場運動,導致「和勇一家」的運動局面成為神話而破滅。香港將沉寂一段長時間,在短短剩下的二十八年內,港人要改變其心態,投以當年渴望中國民主化的幻想,令香港在2047時可以再度回歸中國,實質地成為中國香港人。

但這個局面意味著香港人的本質在這場運動中並沒有變化,承認港人在運動中的努力皆徒勞無功,任何關於香港本土論述都是空談,情感上我們拒絕任何手足的犧牲都是有價值。這種思維將嚴重打擊香港社會的整體發展,直到港人願意面對該段已成歷史的問題。在自我認同是中國人的情況下,整個香港的所有人都放棄過去曾是香港人的身分,將所有生活模式、思想、行為行動都改變成為中國模式下渡過。

二,如2014年9月港大學生報《學苑》(Undergrad)提出的「香港民族論」與同年發生的雨傘革命所主導,香港該往獨立的方向並為最理想的目標前進。雖然各界意見不一,但在中國官方眼中這一切都是動推港獨的論述,即使港人民意調查結果並不同意香港人是在爭取香港獨立當中,但在中國政權無法忍受與接受對香港失去更多的控制權時,香港已經被視為要求獨立。這種觀念持續發展到2047時,香港便會處於一個沒有外交權、軍事國防權的沿中國邊境奇幻國家(National State)。

對此,香港需要以三場選舉作界線畫分出四個階段,以赤腳苦行的方式嬴得各次的「階段式勝利」。分別為2019年11月24日區議會選舉、2020年9月立法會選舉、2022年香港特首選舉。由運動發生到每次選舉前港人如何準備來畫分出一個階段,目前香港區議會選舉是泛民主派大獲八成半議席的首階段式勝利,這只足以說明香港人有資格挑戰立法會選舉的基本入門卷。我們也可見自區議會選舉後,仍然有大小不同、地區分散偶爾集中的遊行集會,民意根本沒有全數吸納在政治議會內,才使得港人民意在街頭流通,反送中運動才得以持續。

來年的立法會選擇,大部分港人選擇在舊有的政治體制內抗爭,不斷組織及壯大其工會,望動搖香港陋習——功能組別。廢除功能組別與在陋制內抗爭的聲音同時發出,見證港人力取立法會選舉勝利的決心。即便如此,立法會選舉是比例代表制,假如以區議會選舉的結果去推斷,雖能取得6:4的險勝,卻是輕碰2022年的特首選舉,做到民意觸碰的效果,仍然無法取得勝利。
如果三場選舉都被港人拿下,那港人便要面對的是2022年到2047年這半個五十年承諾,中國如何處理一國兩制原意下的香港發展模式,這個後香港人民意民主政府時期。中國政府是承認並接受還是拒絕再推翻選舉結果,不論哪個方式都對現時中國主導的統一路線極為惡劣,同時這條路線亦是香港人最困難的一條。

在這路線中,任何微小的民主政治表態的失誤都會導致選舉的失敗,只要在某一次選舉中泛民主派不能取得大勢,反送中運動的議會路線便告吹,自運動以來建立的「香港人」亦慘敗,民意還能回到街頭上展開另一段抗爭嗎?

RTS2XAFN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三,在「回歸」與「獨立」外的第三個選擇是維持不變,類似「香港城邦論」與「永續基本法」的概念,即香港永遠於處特別行政區的特殊身分,這種積極保守的想法曾經在香港社會熱烈討論和支持,可惜的是假若港人認為是可行,那麼反送中運動便會在9月4日條例撤回後正式結束,不再強調「五大訴求」最後一項——實行真雙普選。這份堅持正正是港人在前者所提的路上赤腳苦行。

想要達到第三點的決定權並不在香港手上,而是中國對香港怎麼施加何種程度的作用力,香港自主權移交於中國手上後,都是處於被動的一方。一方面是剛面臨五十年不變的處境,社會環境的氛圍影響下不會輕舉妄動,另一方面是還沒有執行統一的規劃,香港人需要面對的社會性焦慮,隨著中國對香港施加的影響與介入愈多元愈密集,形成一股對香港的統一作用力,香港人在一定期限內感受到的同化愈強烈愈深遠,香港內部也形成一種反作用力去抗衡,這種就是香港人認同或共同體在短時間內急促形成的原因之一,港人認同除了建基於運動抗爭中的苦難外,還成長在香港前途問題的焦慮中。面對該種情況,相信中國會停止統一工作,放棄滲透方式的港人絕無僅有,也是該種形式的聲音遂漸退燒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