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關於不明原因肺炎︰為何政府不強制隔離疑似患者、禁止曾到武漢病人入境?

關於不明原因肺炎︰為何政府不強制隔離疑似患者、禁止曾到武漢病人入境?
Photo Credit: Andy Wong / AP Photo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武漢的「不明原因肺炎」引起關注,不少人都害怕如當年SARS一樣,並希望政府能盡力阻止疫症出現,但要求強制隔離所有疑似患者、禁止曾到武漢的病人入境,目前並非最有效及合符比例的方法。

頭盔:以下所有內容為個人分析,只作大家討論用途,並不構成醫療咨詢,如擔心身體健康請向醫生求醫

一、為何衛生署不能強制隔離「疑似不明肺炎的沙田女士」?

相信大家對精神科醫生可以強制病人留院這個權力不感到陌生。我們必須明白,權力必須合符比例,跟某「亞洲最佳紀律部隊」不同,要強制隔離一個病人——基本上禁止其人身自由、以及對治療疾病的自主權——這必須要跟病人以及社會的利益和風險合符比例。

經歷過SARS一役,任誰聽到「不明原因肺炎」,也會想起2003年時全城口罩、停課停學、每天提心吊膽、一發燒便擔心要被隔離再與世長辭的生活,醫護人員日日擔心,不知道會否是生命裡最後的一次輪班。

擔心「不明原因肺炎」如SARS重臨,是無可厚非、理所當然的事,但我們也得明白今天隨意強制隔離病人的話會有甚麼後果。

暫時傳染病和流行病學專家仍然未能清楚確認這「不明原因肺炎」的傳播途經、感染模式、基因排序等等,情報還是非常有限,在這情況下,如果我們要強制隔離任何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病徵、發燒」的病人,那麼下次再有新病毒時,我們又是不是要立即強制隔離所有有類似徵狀的病人?我們如何劃下界線?

當傳染病和流行病學專家確認,這「不明原因肺炎」是類似SARS一樣具高傳染風險、致命及會引起公共衛生風險,那麼強制隔離便是非常合符比例的做法。

雖然不知道武漢方面為何一個月還未分析好,我反而覺得催促他們公開數據最有助控制疫症,亦希望大家可以對何柏良醫生和袁國勇教授投以信任的一票,他們絕對會守護我們的公共衛生。

二、為何未拒絕有武漢入境紀錄的病人入境?

我們要了解,除非拒絕整個中國的人或有中國入境/接觸紀錄的人入境,否則減少的風險相當有限。

流行病學有一些概念值得我們了解,假設A來自武漢,感染了不明原因肺炎而又能人傳人的話,如果A去泰國玩,剛好B來自香港,A跟B有接觸。即使你拒絕A入境,也不會在追蹤感染源頭時找到B,因為你已拒絕A入境,而在B出現病徵前,其實你不會隔離B,B在潛伏期內已可感染更多人。而如果B去台灣玩,又可感染甲乙丙丁,而他們又再去感染其他人…

要去打破這條傳染鏈,我們必須從中間入手,主要有幾項︰

  1. 隔離已知「感染了」的病人(仍然未有有效的確診測試,只好等專家)
  2. 加強個人衛生(戴口罩、勤洗手、勿摸眼鼻口)
  3. 關閉香港(難以實行)

要保護自己、身邊的人和香港,我們只能從自己入手。加強個人衛生,做好預防措施,切勿散播謠言、自亂陣腳地過份恐慌。

三、武漢只有五十幾個確診個案,香港就有21個,完全不合理?

驟眼看其實不太合理,但我們必須明白一點,就是「確診」和「有上呼吸道感染/發燒/肺炎病徵」完全不同。

武漢的數字屬於已確診個案,即排除已知病因如SARS、MERS和細菌性肺炎等,以及已知病症的非典型病徵;而香港數字屬於懷疑個案,即最近曾到武漢加上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病徵、發燒。如果武漢也用懷疑個案的話,大概數字會升至幾千。

我們要知道,每日都有數以百計的香港人有相關病徵,只是現在衛生署監察同時符合「最近曾到訪武漢」這項因素的病例。

我認為衛生署的做法其實相當進取,相信是經過沙士一疫後,有處理傳染病方法的經驗。(衛生署在處理其他工作方面雖然好廢,但這不明肺炎處理方面,其實相當合理。)

另外,醫管局繼續有大量的問題,過份擠迫的病床、隔離病房和感染控制不足,前線醫護也沒什麼可以做。

小結

其實香港政府今時今日的可信度跌至歷史性新低,上述三點怎樣說都會有好多人不相信。更加重要的是,市民不相信武漢的五十幾宗個案、香港的21宗疑似個案,當從根源上懷疑當局公布消息的可信性時,再說甚麼也沒有人信。

當社會對政府完全缺乏信任時,陰謀論便接踵而來。我也不知道怎樣可以重拾市民的信心,但我希望大家不要被恐懼控制,最重要的是不要被「傑出商人」騙財(例如AQ水),大家的血汗錢不應該被這些無恥之徒所騙。

最後,無論衛生署定醫管局的公關(也許受高層掣肘)都好廢,你們有義務去令公眾釋疑,請做好你們的工作!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Facebook專頁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Kayue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