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真相知多少】坊間流傳的台灣能源轉型爭議,哪些真哪些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許多人不反對發展再生能源,但認為「再生能源現在還不夠成熟,不應該那麼躁進,為什麼不是2025年之後再大力發展再生能源呢?」綜合評估國際趨勢和台灣的優勢,真是這樣嗎?
近幾年社會上對於能源轉型總有很多歧見,許多人認為「不反對發展再生能源,但再生能源現在還不夠成熟,不應該那麼躁進,為什麼不是2025年之後再大力發展再生能源呢?」但真是這樣嗎?我們真的應該過幾年再開始發展再生能源嗎?
讓我們幫你總整理那些對能源轉型的疑慮跟爭議。
一、為什麼需要現在就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不能再等幾年嗎?
- 氣候變遷帶來的威脅,不容我們再消極下去
2019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在西班牙召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表示目前全球的努力「根本就不夠」,「氣候變遷正在對全人類的健康跟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
全球暖化越趨嚴重,極端氣候造成的災害越來越頻繁,澳洲野火從2019年的9月開始,燒到2020年1月仍未止住。在全人類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這個時刻,推動能源轉型,讓永續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工作刻不容緩。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威脅及災難已經不容我們再繼續拖延下去了。
透過再生能源來減少碳排也已經有成功案例可以參考,德國近幾年推動再生能源有成,2019年德國的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逼近43%,2018年時德國依靠再生能源就為國內減少184百萬噸的碳排。不只有德國在推動再生能源,根據彭博社的預測,整個歐洲將透過發展再生能源跟減少燃煤電廠減少碳排,到2050年時,相較2018年減少95%的電力部門碳排。
- 每年100億美金的投資,台灣應該盡快搶進市場
發展再生能源不但可以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也同時可以提升我國的能源自給率,穩固台灣的能源安全。除此之外,離岸風電已經是世界的發展趨勢,現在正是建立離岸風電產業鏈的好時機。
現在發展離岸風電,不但能推動產業轉型,更能讓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鏈搶佔亞太地區龐大的風電市場商機。根據IEA2019離岸風電報告,除中國以外,2040年亞太地區已經有政策規劃的離岸風電將達到60GW,平均每年的投資額將達100億美元。因此無論是就氣候變遷、能源自主還是產業發展,各方面都顯示台灣應該盡快發展再生能源,否則將錯失良機。

二、政府發展離岸風電花太多錢?
- 離岸風電現在會比歐洲貴,是因為前期需要經歷學習曲線過程
也有許多人認為,跟歐洲國家比,為什麼他們的離岸風電2塊多,台灣卻要5塊多,我們為什麼沒辦法用同樣的低價購買離岸風電?這是因為台灣並不具有離岸風電的經驗及技術,開始發展的初期需要經過學習曲線。海底的水文資料、施工的工作船、工作碼頭、在地人才的培訓、維運人才的培育等等,以上這些都會需要學習成本,就算2025年之後再開始發展離岸風電,仍會需要經歷這些學習曲線。
歐洲的離岸風電之所以比較便宜,就是因為他們已經經歷過這個學習曲線,英國跟德國發展初期的躉購電價也都是5塊多。若看從躉購制度走向競價的時程,英國花了18年(累計10GW),德國也花了13年(累計8GW),反觀台灣只花7年(累計3.8GW),可見台灣相較德國英國,已經更快的從躉購走入競價,所以跟這些歐洲國家比,台灣並不見得花比較多的錢去推動離岸風電。
- 離岸風電其實是花9000億
在選舉期間,不斷聽到某候選人及其幕僚提出「離岸風電要花2兆」的說法,讓許多人認為目前的離岸風電政策花太多錢,將使台灣未來的電費大漲,讓下一代難以負荷。
關於這個2兆風電的爭議,已經有很多人做過說明了,2兆是台電20年的總收購價,台電還會把這些電轉賣出去,所以台電在買賣之間的差價大概是8000-9000億,每年大約400-450億,這個多出來的差價會由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支付,而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則是向核能跟火力發電業收取。真的想知道2兆如何計算的,可另詳見延伸閱讀:「離岸風電花2兆」是怎麼算出來的?都被外商賺走了嗎?。
- 我們是買電,不是自己花錢蓋風機
政府並沒有自己花錢蓋風機,只是跟這些風電業者買電。所以如果這些風機不轉,不會有亂花錢的問題。這些風機如果壞掉了發不了電,或是風太小發不了電,都是業者在賠錢,政府不用花錢維修風機,所以不會有浪費錢的問題。
三、2016-2018年再生能源比例看似沒有增加很多?推了半天仍只有5%?
- 比例沒變是因為少了慣常水力,太陽光電的發電量則是增加了一倍多
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後,決定大力發展再生能源。但有人質疑,這三年來不見再生能源有任何起色並指出:2016年時再生能源的佔比是4.8%,到了2018年卻不升反降,只剩4.6%。
但如果仔細看不同再生能源別的發電量就可以得知,佔比沒有明顯提升是因為這兩年適逢枯水期,慣常水力的發電量非常差,但太陽光電的成長卻非常明顯。從2016年到2018年,太陽光電的發電量增加了一倍多。2019年光是前9個月的發電量,就已經超過去年整年度的發電量。因此,說政府這幾年推動再生能源的成果不佳其實並不公允。

總結:過去這三年的發展,讓台灣的再生能源進入下一階段的發展
上面我們說到,這三年多來再生能源的佔比表面上似乎沒有顯著的增加,雖然如此,但其實再生能源在這兩三年完成了許多重要的里程碑,尤其是今年更是可以看到遍地開花,在太陽能、離岸風電、電業自由化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果。
例如台灣第一座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啟用、太陽光電的發電量在用電尖峰一度超越核二或核三兩部機組的發電量、台灣發出第一張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等等。
這些里程碑不只是宣告台灣今年又多發了幾度再生能源,而是讓台灣的再生能源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這樣的轉變,為再生能源在未來的定位打下了紮實的根基,2019的這5%再生能源,已經跟2016年的5%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意義。如果想知道2019年台灣再生能源還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分別又帶表著哪些意義,我們也整理出來了2019台灣十大綠能里程碑。
除了以上的這些疑慮之外,再生能源還有非常多的爭議或者是誤會,也真的還存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不會自動消失,如果沒有明確的能源政策,難以使公私部門產生動力去解決這些問題。2019再生能源已經有許多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跟重要的里程碑,推動再生能源需要積極長遠的能源政策、更需要全民凝聚共識、共同參與,才能完成台灣的能源轉型。

重點整理:
- 無論從氣候變遷、能源自主還是產業發展的面向,發展再生能源都刻不容緩
- 台灣離岸風電比歐洲貴兩倍是謬誤,每個國家都必須經歷學習曲線,而且政府不是自己花錢蓋風機,我們只是跟風電業者買電
- 2016-2018年再生能源比例看似沒有增加很多?枯水期水力發電大幅減少,太陽光電適時補上。
結論:再生能源已經進入下一階段的發展,未來幾年將發展得更快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