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NBA的David Stern時代(上)︰時勢造英雄?

NBA的David Stern時代(上)︰時勢造英雄?
Photo Credit: Tami Chappell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要記下前NBA總裁David Stern的貢獻,或許更重要的是以下兩件事︰第一是推動WNBA的成立,讓女子籃球員找到一個職業賽的殿堂;第二是應對魔術手莊遜感染HIV的態度。

由1984年起任NBA總裁30年的史坦(David Stern)在元旦離世。不少報道都將他描述為將NBA塑造成全球知名品牌的關鍵人物,這個講法錯不了。在史坦就任總裁一職前,NBA在美國被視為形象欠佳的聯盟。70年代末、80年代初,部分NBA決賽戲碼在美國國內只得到電視錄播的待遇,與現時百多個國家的觀眾可同時間觀看直播完全是兩回事。

沒有多少人能否定史坦在經營上的貢獻,但他今天被人記下的成就,也顯然與時勢有關。

NBA在80年代能在美國國內能翻身,與80年代湖人/魔術手莊遜(Magic Johnson)與塞爾特人/「小鳥」布特(Larry Bird)之爭不無關係。而史坦成為NBA總裁的同一年,米高佐敦(Michael Jordan)透過選秀進入了NBA。米高佐敦的實力、魅力和Nike圍繞他的營銷手段,不但令他和Nike在全球聲名大噪,也順帶令NBA進入全球視野。

NBA全球化之過程,當中起碼還有幾個要素,史坦積極推動海外賽是其中一個。而如果說本世紀初姚明的旋風(別忘了姚明之前其實有王治郅和巴特爾)是NBA風靡中國的關鍵,那麼其他國家的球員加盟NBA,也會在球員的祖國帶來相近效果。

歐洲球員大舉進軍NBA也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開始出現的事情,當年不少東歐球員被NBA選中,例如塞爾維亞人戴域(Vlade Divac)和克羅地亞人古高(Toni Kukoc)等。而東歐球員加盟NBA的現象能出現,與南斯拉夫等東歐社會主義政權垮台有關。同時,如果不是奧運會開放予職業運動員參加,1992年巴塞隆拿的「夢一隊」也根本不可能登場。

當然,我不是要說史坦純粹是在適當的時代當上了NBA總裁一職。但如果要記下他的貢獻,或許更重要的是以下兩件事︰第一,是推動WNBA的成立,讓女子籃球員找到一個職業賽的殿堂;第二,是應對魔術手莊遜感染HIV的態度。

1991年底,莊遜宣布因為感染了HIV而退役,但他又當選成為翌年NBA明星賽的參賽球員,當年不少球員都不想莊遜參賽。史坦為了讓他參賽成為事實,找了醫生向各支球隊講解愛滋病的相關資訊。在那個覺得與HIV帶菌者握手都會受感染的年代,東岸球員在開賽前逐個與代表西岸上陣的莊遜擁抱,莊遜亦以25分9助攻5籃板的成績當選為當晚的MVP,並在半年後參加了巴塞隆拿奧運會。

AP_920209071
Photo Credit: Chris O'Meara / AP Photo / 達志影像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運動公社Facebook專頁

責任編輯︰Kayue
核稿編輯︰A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