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立委選舉】林昶佐宣布順利連任,請大家一起關注洪慈庸的選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林昶佐的主要競爭者是回鍋參選的「老對手」林郁方,洪慈庸的主要競爭者也是「老對手」楊瓊瓔。
原為時代力量的區域立委的洪慈庸和林昶佐,去年(2019)8月因「路線之爭」陸續退黨,但兩人都選擇在選區爭取連任。雖然掛的是「無黨籍」,不過某種程度上算是跟民進黨「合作」。一來民進黨並沒有在兩人選區提名候選人,另外從蔡英文到民進黨各個大老都站台力挺、選舉看板上也多合照。其中,林昶佐已經宣布當選,而洪慈庸的對手楊瓊瓔也宣布當選。
林昶佐在當選聲明時說,未來會繼續為30萬的中正萬華的民眾在國會打拼、為2300萬的人民的繼續全力以赴,「雖然宣布參選以來我們面臨強大的壓力,但我們突破中正萬華的框限。今天的勝選我相信團隊裡每一個人都跟我一樣心中充滿感激,相信我們會與不分世代的台灣人一起繼續打造有尊嚴、美好的國家。同時我也想向林郁方致意,雖然選戰過程我們對許多議題有不同的看法,但能將這些看法呈現給選民做出最後的選擇,我想這是台灣的價值被彰顯,讓台灣被全世界關注。相信基於對這價值的共同信仰,雙方能繼續為了這塊土地,為了台灣人民的未來繼續努力。」
「台灣人民在關鍵的時刻做出關鍵的決定,向全世界宣示台灣人選擇捍衛民主,不需要依賴中國,能勇敢自信的走自己的路,走向全世界。」林昶佐最後說道,「我希望大家一起關注洪慈庸的選戰,慈庸是我這一路走來非常珍惜珍貴的夥伴。」
在上屆(2016年)時,洪慈庸、林昶佐和黃國昌(今年未參選)共3席區域立委都是在民進黨「禮讓」的艱困選區參選。林昶佐是台北市第五選舉區,當時的對手是國民黨現任立委林郁方,後來林昶佐拿下8萬2650票、以得票率3.93%的差距險勝;洪慈庸則是台中市第三選舉區,當時對手是國民黨的現任立委楊瓊瓔(現為台中市副市長),洪慈庸當時獲得9萬3451票、以得票率8.71%的差距險勝。
而本屆,林昶佐的主要競爭者是回鍋參選的「老對手」林郁方,以及還有代表台灣民眾黨參選的徐立信來分票(徐立信是現任台北市議員,2018年拿下該區最高票2萬4287票)。在封關民調中,林昶佐和林郁方各有領先,選前藍營在地方廣傳「林昶佐沒政績」的耳語,林昶佐則以「拒投林郁方,下架吳斯懷」為文宣爭取認同。
洪慈庸的主要競爭者也是之前的「老對手」楊瓊瓔,而本次大選,不只洪慈庸有蔡英文「力挺」;楊瓊瓔除了是現任台中副市長,同時也有現任市長盧秀燕站台,選前民調兩人呈現五五波。

2016年台北市的區域立委部分:「泛綠」僅拿下3席,也就是第一選舉區的吳思瑤(民進黨)、第二選舉區的姚文智(民進黨)後由何志偉(民進黨)補選上,以及第五選舉區的林昶佐(時代力量)。而國民黨則拿下5席,分別是第三選舉區的蔣萬安(國民黨)、第四選舉區的李彥秀(國民黨)、第六選舉區的蔣乃辛(國民黨)、第七選舉區的費鴻泰(國民黨)和第八選舉區的賴士葆(國民黨)。
2016年台中市的區域立委部分:「泛綠」拿下5席,分別是第一選舉區的蔡其昌(民進黨)、第三選舉區的洪慈庸(時代力量)、第四選舉區的張廖萬堅(民進黨)、第六選舉區的黃國書(民進黨)、第七選舉區的何欣純(民進黨)。國民黨則有3席,就是第二選舉區的顏寬恒(國民黨)、第五選舉區的盧秀燕(國民黨)後由沈智慧(國民黨)補選上、第八選舉區的江啟臣(國民黨)。
相關新聞:
核稿編輯:楊士範
“2020台灣立委選舉”的相關議題
- 2020-01-11 【2020立委選舉】「郭家軍」潰不成軍,僅高虹安當選一席不分區立委
- 2020-01-11 【2020立委選戰】台北市「雙帥對決」蔣萬安「守住關鍵一席」打敗吳怡農
- 2020-01-11 【2020立委選舉】林昶佐宣布順利連任,請大家一起關注洪慈庸的選戰
- 2020-01-11 【2020立委選舉】中二立委陳柏惟擊敗顏寬恆:最大的砲灰淹過消波塊啦!
- 2020-01-11 【2020立委選舉】國會最年輕立委出爐:新北市賴品妤宣布當選!
Tags:
【圖解】在台灣,等一項癌症救命新藥需要等上超過700天,而日本最快只需要60天!台灣人,你真的有「命」等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等一項救命的藥物,需要多久時間?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健保正式給付生效,如癌症創新新藥等重大疾病藥物,平均需等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日本,則是60-90天內。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生了病,想要用到新研發的救命藥物,病人需耗時等待。台灣人,真的有「命」能等嗎?
2022年中,余苑綺因癌症過世,不僅讓演藝圈許多粉絲與親友不捨與難過,也讓許多同是癌症病友的患者與家屬,感到忐忑不安。余苑綺從2014年罹患直腸癌後,立委余天耗費數百萬就為替女兒挽命,甚至四處奔走希望爭取美國最新的抗癌藥物,可惜最終未能等到就已離世。
看得到卻用不到的救命新藥

事實上,類似遺憾在台灣時有所聞。即使國外屢有救命新藥問世,台灣人卻不一定能使用得到。根據數據顯示,在日、韓、以色列、加拿大等11個高所得國家中,台灣的肺癌存活率在高所得國家排名倒數第四,只有日本的一半;攝護腺癌存活率為倒數第一、乳癌倒數第二,胃癌則輸日本、韓國。若以平均餘命來看,台灣也比日本短少三年。
國人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等指標,落後其他國家,健康投資不足也是一大原因。若與鄰近的日本比較,日本整體醫療支出佔整體GDP比例為11%、其中強制性醫療保險支出8.3%、藥費支出2.3%,而台灣則是6.1%、3.5%、1.2%,三者占比皆低於日本。
慢性病、罕見疾病甚至是現今新興癌症治療趨勢,如免疫療法、精準醫療等,亟具突破性、療效更佳的治療,在健保資源有限下,被限縮給付,導致病人只能自力救濟,自掏腰包使用。

為什麼新藥新科技導入台灣那麼難?

健保業務也包含引進新藥及新科技,但為什麼仍讓新藥新科技導入受阻?首要原因就是健保財源不足,進而排擠新藥引進。雖然每年的健保預算相較25年前開辦時的2000多億元,已成長到8000億元,但醫療費用年年成長,仍跟不上如雨後春筍增加的治療項目。台灣整體藥費支出早已偏低,新藥預算更是嚴重不足,不但零成長,甚至還負成長。
財務衝擊下,造成新藥給付審理流程頻頻卡關,許多國外原廠新藥因台灣議價空間小,使得引入時程拉長、健保給付條件越趨嚴格。許多效果良好的藥品,卻因支出費用高,在健保現有預算限制下,只得限縮藥品的給付範圍,讓可使用的病人族群也連帶限縮。
無法與國際治療標準接軌的台灣

新藥納入給付前都得先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意即評估新藥引進是否具有成本效益,但常常因財務衝擊大,在醫療科技評估(HTA)這關就被擋了下來。依據2019年藥品查驗中心醫療科技評估(HTA)報告顯示,僅3成癌症患者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給付。
影響的不僅是個人減少延長生命機會,也讓台灣用藥標準大幅落後先進國家。根據統計,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入健保給付生效,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創新藥物,平均審查需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的日本,則是在60-90天內。
尤其,相較於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藥品適應症,台灣健保給付的藥品適用範圍,因為預算相對限縮,僅部分適應症可以納入健保,未納保之適應症的病人必須自救苦等審核通過。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患重大疾病,可能只有三個殘忍選擇:一是使用既有治療控制病情苦等新藥納保;二是賣車賣房自費使用藥品換取生命延續;三若金錢耗盡最後只能放棄治療。反觀日本,新藥給付不僅時間快速,甚至是依照仿單所有的適應症都給付,民眾可以使用到依照仿單給付的最新藥品。
環環相扣下,台灣標準治療早已和國際嚴重偏離。政府對於台灣醫療政策要有前瞻性的思考,應全面檢討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增加新藥預算以加速新藥新科技納入給付,為台灣民眾謀求新藥可近性及最佳醫療選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