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長樓梯的連結

長樓梯的連結
夜深的長樓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條又長又斜的樓梯,年年月月,街坊一步一腳印,需要無比力氣和耐力,面對生活又何嘗不是?

文:陳淑怡
圖:香港電台

葵涌邨連接山坡下光輝圍市集的長樓梯,一級一級,見證基層市民早出晚歸的勞碌,主婦「慳得一蚊得一蚊」的節儉,上上落落,大汗疊細汗,連結著幾代人的生活。

1
葵涌邨長樓梯

清晨五時許,街市檔販、裝修工人等已經離家,快步落樓梯,開展新一天的工作……

「差不多工作12小時 ,做肉檔,當然辛苦,血汗錢來的……」

百幾級的樓梯路上,又會遇上「寓行樓梯於晨運」的公公婆婆,還幸苦候了多年的升降機,近年終於動工。

早上七時多,上學的人多了,揹著沉甸甸的書包,有小人兒咬緊牙關,也有兩姊弟手拖手並肩作戰,還有好兄弟,一起奔上樓梯。 不過,學生哥還是有個小小願望。「很累,希望快些有電梯!」

熱鬧過後,樓梯回復平靜,主婦從光輝圍市集拿著大袋、小袋回來,慢慢拾級而上,在避雨亭歇息一下,又繼續前進,沉重的餸菜,代表對家人的厚愛。

在香港,為生活打拼彷彿是必然,成年人工時長,壓力大,少年人功課忙,補習多,大家都埋首生活,有時可能忘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年輕時忙著打拼的林先生,幾年前特意搬回葵涌邨老家,照顧101歲的母親。

4
搬回老家照顧年邁母親的林先生

林先生:「五六年前媽媽試過大病一場。我媽思想傳統,如把她送進老人院,她會不開心。寧願辛苦些,我盡量照顧到她百年歸老….」

「每當我外出食飯,她就會坐在家等我,還懂按電話,重覆找我很多次,我知她是寄掛著我。」

5
101歲的林婆婆

夜已深,漆黑的樓梯上,還有拖著累勞身軀的夜歸人,此時此刻,只想盡快回家。「剛下班,很累、很辛苦……」

星期日的長樓梯,換上閒適的氣氛。辛勞了整整一星期,街坊心情都比較輕鬆。

遇上拖著手行樓梯,恩愛40年的中年夫婦,又有陪嫲嫲飲茶的乖孫女,還有一早在酒樓開了茶的孝順兒子。

6
恩愛夫妻在樓梯拖手並行

葵涌邨長者多,但亦有不少新生代,在這條通往地鐵站的長樓梯,星期日就遇上四位小伙子,他們是小學同學,升上中學後,平日功課忙,一個月才能碰面一次,大家都開始感受到成長的壓力。

傑:「有時我也很頑皮,不太聽媽媽說話,唯有幫她揼骨,讓她開心,爸爸工作要搬搬抬抬,放工回來已很累,不過亦不忘叫我溫書,不要打太多機!」

耀:「我爸是廚師,我媽是家庭主婦,也是常常叫我不要打機太久,要多溫習。」

Barry:「我成績一向不好,體育成績比較好,但我班主任跟我說,只是運動科成績好不足夠,也要讀書,要有基本知識。」

阿明:「知道父母想我們長大找一些好的職業,如律師,爸爸媽媽工作很辛苦,工資不多,我長大後應該要儲一些錢,將來給他們買一些東西。」

8
一起成長的四個小伙子

有人話少年不識愁滋味,四個小伙子雖然貪玩,但心裡很愛家人,只要打機有時,運動有時,讀書有時,他們的未來,將會有無限可能。

星期日的下午,街坊陸續回來,剛和爸爸出去飲茶購物的軒仔分享了他升上中學的大不同。「功課多了,老師也不會再同一件事解說太多。」

爸爸亦趁機鼓勵軒仔:「我從來不將工作的煩惱帶回家 ,不希望他擔憂太多東西,最重要的是他用心讀書,明白今天的努力可換來更好的將來。」

9
軒爸爸和軒仔

這條又長又斜的樓梯,年年月月,街坊一步一腳印,需要無比力氣和耐力,面對生活又何嘗不是?

上上落落,起起伏伏,最重要是能與家人並肩,彼此扶持。新的一年,大家重新集氣,繼續打拼。

節目簡介

在香港的日與夜,素未謀面的人們在同一空間相遇,會交集出怎樣的故事?取材一個地點,以紀錄片形式捕捉日常,也在捕捉人生的無常與美麗。香港電台節目《香港故事:此時此地》逢星期六晚上9時05分於港台電視31及31A 播映,本集1月11日播放;港台網站(連結)及流動應用程式RTHK Screen同步直播及提供重溫。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Ka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