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理解選後失落的韓粉長輩:談談彼此的恐懼,讓關係回歸正常

理解選後失落的韓粉長輩:談談彼此的恐懼,讓關係回歸正常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選舉後,原本堅持為對方好而激動的撕裂,已沒有存在的理由。關係要回歸正常,多些惦記,像吵架後和好般,達成建設性的理解。

某縣市的一對老夫妻,前來郵局轉帳大筆金額至陌生戶頭,行員覺得不尋常,便問他們這筆錢打算作什麼用。老夫妻表示這是他們的事,支支吾吾不願意說,行員直覺遇到詐騙,勸說無效下趕緊報警。警察到之後,老夫妻才說是法官跟檢察官輪流打電話來,說兒子觸法被關,後來又一個律師打來說可以幫忙解決,電話裡也聽到兒子呼救聲,所以正要匯錢消災,但如今警察來了,對方說曝光就沒救了,他們老淚縱橫且怨嘆。

警察跟行員怎麼說都沒用,事實為憑,當兒子被通知到場時,老夫妻才真的相信一切都是詐騙。被問到老夫妻怎不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兒子求證,他們也沒想到,因為兒子長年在外工作,平時很少聯絡;又問平常反詐騙宣導怎會不知道,老夫妻則說平常生活單純,資訊來源只有電視......

以上故事是編撰的,是否栩栩如生不陌生?每個時代都有其背景與生活方式,社會後來十倍速前進,青出於藍勝於藍,尤其網路及靠網路崛起的各類資訊,再靠這些資訊發展出更符合人性但也更複雜的社會。例如光是「性別」就不再是男生、女生,性傾向分為異性戀、同志、雙性戀、無性戀,另外還要加上性別認同、性別意識與性別平等的軸度,不能任意開黃腔,以免成為歧視或性騷擾。

類似這類的轉變,是由資訊開放所造成的「典範轉移」,過去嚴謹的填鴨式結構生活,換成了爆開的各式自由:生活變得多元、知識不再獨斷、需要跨領域的專業與角色整合。

現代正是資訊爆炸、認知超載的時代,然而很多人不願正視或無法適應這樣的轉變,也就心生恐懼。

恐懼來自對新時代的有限認知,以前生活單純,跟法院一輩子沒有關係,也就不需要法律常識,對他們來說「乖乖的不犯法就好」,資訊的理解是被動與簡單的,真有什麼事也可以請人代辦。然詐騙的故事說明,即使你不犯法,還是會有人鑽你認知不足的漏洞。

這個橫溝一直存在,如同故事裡長輩與兒子的生活是處於兩端,價值觀不同,吸收資訊、認知思考的方式也不同。更重要的是,以往是「人治的社會」,現在快速地轉為「法治的社會」,並驅使每個人權力均等與受益。長輩的恐懼,來自對時代的有限認知,或遠遠被拋其後的落寞。

長輩落寞久了,此時出現一個選舉角色。他滿腔舊時代價值觀,讓長輩們看到明亮燈塔;他滿口舊時代庶民語言,讓民眾倍感親切、情感有歸屬。韓國瑜的出現,宛如是救世主,他說要帶大家發大財、恢復生活尊嚴,激發跟不上時代認知的族群一種「懷舊感」──「人治」又出現了。

造勢現場就有長輩說:「韓國瑜跟國民黨權貴不同,不會高高在上,講話很真、很親切……」。人治的特色是,情感認同勝過大腦認知,所以韓說什麼就是什麼,不需再驗證。

韓陣營認為民進黨買通90%媒體、網軍,抹黑對手,灑了5000億政治買票、台灣被邊緣化去泰國還要財力證明……這些種種來不及查證但很恐怖的訊息,使氣氛凝重。長輩恐懼國家就這麼沒救了,小孩(已20-40歲)都被電視、網路洗腦,他們害怕失去台灣昔日的好經濟、和樂的家庭,於是「現在只有中天、中視可以相信了」。

韓國瑜給的資訊錯誤率極高,給的承諾也都是模糊口號且事後還可改口,但是他的態度卻極為「真誠」,是一種情感。長輩感覺對了就相信他講的是事實,相信他說的話而情緒激昂。

詐騙集團是怎麼讓長輩乖乖奉上金錢的?短短一通電話,他們掌握了情緒上的信任及操弄恐懼,就可以請君入甕。當長輩相信舊時代體制可以解救社會亂象與經濟低靡,也就與現實脫節、與年輕人互相對立了。

韓國瑜凱道造勢 支持者舉標語表達心聲
Photo Credit: 中央社

1月11日,韓國瑜選舉大敗,長輩們像是偶像宣告退休的徬徨青少年,失去精神寄託,不知何去何從,再次恐懼也再次憤怒。選後有的生氣地說:「結果讓年輕人自己去承擔啦!」有的崩潰大哭。

台灣的選舉通常包含兩種策略,一是政策政見,一是爭取情緒認同,長輩被燃起希望結果卻落空,他們投注的越多越狂熱,跌倒後越生氣、沮喪、傷心,產生複雜性悲傷,更嚴重的會長期失眠。

緩解、轉移情緒的方式查詢網路就有,人面對重大失落,最可怕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覺得自己很脆弱。而此刻最有效的是「與人保持連結」,不要讓自己處於孤立狀態。

因此請不要停止關心長輩,哪怕被嘲諷被拒絕。選舉過後,勝選的一方總是擁有較多空間去包容對方,就由我們主動與長輩保持連結吧。

什麼粉都是一時,家人才是永遠──談談彼此的恐懼

前面故事裡,家人關係是既存的,只是一個在屋內一個在屋外。別笑長輩傻,他是根據個人認知而產生不同保護彼此的方式。關於新時代,長輩們可能也非常希望能跟自己的孩子聊聊,談彼此的生活與恐懼。我們可以告訴他們,你聽到的這些資訊事實是什麼,同性婚姻其實我有朋友過得很好,我也在擔心國家安全,你願意聽聽我的判斷嗎?要長輩相信我們已長大成熟,就要作給他們相信,穩住自己情緒。

選前激烈分歧,選後也許講話很尷尬,沒關係,我們文化的情感表達本來就不擅用「說」的,先用做的吧!用具體可見的方式:定時關心長輩身體健康、團購時記得幫長輩買一份愛吃的點心、主動幫忙家事、主動分享生活大小事。

記得你們是有連結的,平時生活越密切,不同意見時就有機會溝通,他們就算看了特定媒體也會和你討論,也就有破除謠言的機會。如同總統蔡英文所說:「和你立場相左的人,有可能是你的父母、子女……他們只是和你有不同的立場……但都是善良的人,都是一樣在你身邊真心付出愛付出努力的人。」

選舉後,原本堅持為對方好而激動的撕裂,已沒有存在的理由。關係要回歸正常,多些惦記,像吵架後和好般,達成建設性的理解。

其實資訊時代有個缺點,訊息太多而無從選擇,價值太多元而無所適從,而資訊類也僅是認知而已,長輩在生活面及人際智慧的累積,可以教我們如何軟性地人際溝通,圓滑地爭取權益。雖然長輩固守家庭權威,然傳統文化仍有一定的核心價值,可以在背後穩穩地支持我們。長輩就算碎念、冷嘲熱諷,家仍是避風港,他們會與我們一起扛責任。

別嫌棄教你父母用手機,當年他正是這樣教你拿筷子。教長輩適應、認知時代,不如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不是比誰厲害、懂更多、更有用,而是Team裡的不同位置。

在自由底下,才能允許不同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