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乜代宗師》睇與唔睇:成個經濟圈俾你班人攪彎晒

《乜代宗師》睇與唔睇:成個經濟圈俾你班人攪彎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要證明經濟圈價值與成果,不是靠一時三刻看一套電影,而是以可持續發展的長時間經營與努力。犯不著追求無用的數字勝利,又不合乎資源分配,畢竟香港有更多黃色小店需要支持。

黃子華定藍子華不是今日討論重點,不少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不過,網上對此矛盾四起,有人呼籲罷睇他的新戲,但又有人指要以此作為黃色經濟圈指標云云。敢問各位今年貴庚,睇場戲都要跟別人「標準」被人擺佈,不能用腦思考自己話事嗎?

所謂黃色經濟圈就是「取捨」:取黃店,捨藍店,令對家無生意。「黃」的標準主觀而且闊,商鋪可自己衡量代價,宣之於口、不開名默默做,或只是不表態撐對家……有時做過啲乜,真係唔洗唱通街咁膚淺,靜雞雞贏就係咁解。

相對地,消費者亦是自由個體,自己思考支持與否及接受程度。「標準」因人而異,對得住自己就可以。如是者「黃藍」只是門檻,之後就要看質素。所謂「黃藍是政見,好味是良知」,人人選擇的次序不同,有人會花長時間排龍門冰室撐老板,有人會選擇好味又不出位的黃店。這才有良性競爭。商店如是,創作亦然。

若你支持某人或他的作品,僅僅因為他是某人,或僅僅流於他政見,而講不出優點,這種盲目支持對作者來說可謂侮辱。當然,人品好及敢言,都是優點之一。

若他是藍子華,但你因仍喜歡他所以去睇,OK;若你只是新年想睇戲娛樂一下,又不想睇中國片及王晶,所以就選擇《乜代宗師》,OK。若他是黃子華,但只因為他政見,就要套戲場場爆滿及高票房,以證明黃色經濟圈成功,就講不過去。

第一,這完全否定他的才華及心血。如果是這樣,鳩拍播90分鐘黑畫面都得,何需用心創作?難道想在完場大嗌「回水」先高興?咁我睇《一蚊雞保鑣》同《男親女愛》無咁嬲,因為真心好睇。人們入場睇《復仇者聯盟》幾次,都是因為真心覺得好看。

道理好簡單,食飯買日用品等都是生活必需,無可避免亦無法拒絕,於是乎我們才有黃藍「取捨」。但睇戲不是必需品,可以選擇唔睇。但如果作品優質,就會吸引到更多人支持。

這才是黃色經濟圈的成功:好味的食物令人食過返尋味,好睇的作品令人睇完又睇。所以《煲底之約》筆者只聽了幾次,Rubber Band的《漫長》就幾乎日日播。選擇與品味無分對錯,但至少不是盲撐。

同時,要證明經濟圈價值與成果,不是一時三刻靠睇套戲,而是以可持續發展的長時間經營與努力。我們一直都在做,犯不著以此戲作黃色經濟圈標準,叫人點都要入場睇,去追求無用的數字勝利,又不合乎資源分配,畢竟香港有更多黃色小店需要支持。

某間精品黃店老板的一席話,一直令筆者印象深刻。因為該店所售商品動輒一千幾百,所以一直無長期貼文宣,怕客人因為他們是黃店,就不經思考買下唔鍾意,或不想要的貨品,浪費大筆可用在其他地方的金錢。

IMG_6852_1576673230
圖片來源:電影《乜代宗師》截圖

的確,用得其所非常重要。所以若對電影無興趣,又想有意義,其實用那些錢那些時間,去幫襯黃Cafe、同手足傾下偈、去印文宣黐下牆,可能比起睇一套無興趣的賀歲片來得更開心。

歸根究底,重點在於思考,以及心中那把尺有無雙重標準:因自己本身喜惡而護短或批鬥。變幻才是永恆,人生總會有立場改變,有所進步或退步。可惜有店鋪覺醒時,就會被人指「扮黃」。扮黃也是黃,營造這個氣氛及壓力,不見得對經濟圈是壞事。

面對喜歡的就包庇,面對不喜歡的就不停抽秤,律己寛待人嚴的心態令人相當不齒。要不,你如何對藍子華就如何對其他黃店,要不就坦白承認你為偶像作出了妥協。而不是有人卻盲目訂立及追求所謂標準,然後又有人蠻不講理彈出彈入。這些舉動,正正會攪軭(音waang1,「彎」的正字)黃色經濟圈。

時間金錢腦袋都是你的,你以同一把尺認為他是藍是黃也無所謂,但若只是人云亦云,搞個人崇拜,被人講兩句就無腦盲撐或唔撐,同共產黨又有何分別?

若不戒掉迷信及依賴「懶人包」的習慣,他日光復香港有民主選舉之時,你亦只會是係被政黨出賣及利用,仍信法治有險可守的愚民。

本文獲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所擬,原文請看作者Medium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Ka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