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金《新郎》小說選摘:世上無人不愛錢,他卻把人們對金錢的崇拜踩在腳下

哈金《新郎》小說選摘:世上無人不愛錢,他卻把人們對金錢的崇拜踩在腳下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書裡的男性人物出現虛有其表的武松、失憶的丈夫、有了大錢卻不生孩子的暴發戶、巨災後被政府任意配孩子重組家庭的一家之主等等。政治思想上的審查表現在對於性的審查,作為被壓抑的性慾變相的宣洩管道;而因性壓抑而迷惘不安的男性,形成了社會不安定的隱憂。

我銀行裡的存款就像氣兒吹似的漲起來,我都不知道怎麼辦好了。我父親生前是個高級工程師,給我留下的房子很寬敞。我根本花不了這麼多錢。現在街坊四鄰都知道我有錢,而且錢越鑽越多,我開始有些擔心。每個月我都往銀行裡存一千多塊錢。

我的擔心不是沒有根據的。只要國家打算改變政策了,想啥時候沒收我的存款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就像三十年前沒收地主老財和資本家的財產分給窮人一樣。我們這些暴發戶隨時都會遭到和他們一樣的命運。

錢這玩意兒真他媽邪性。它可以改變你的本性。當然不是說你能夠脫胎換骨,而是你周圍的人會改變對你的態度。這樣一來,你看自己的眼光都會不一樣了,好像你真的成了高官顯貴啥的。我雖然有兩錢兒,可是還沒忘了自己姓啥。我還是過去那個小人物,還是那個劉峰。在我們木基有個靠辦家具廠發了財的老兄,每天晚上他都騎著嶄新的Yamaha摩托車,到最高級的「八仙園」去吃飯。進去後坐下就點五十道菜。他誰也不理,一個人悶頭吃。人們都叫他敗家子、怪人、暴發戶、絕戶啥的。我倒是能理解他。他肯定是從前叫別人整慘了。現在他有錢了,對仇人們不能殺不能剛,但是可以用自己的輕蔑來羞辱他們。世上無人不愛錢,他卻可以把人們對金錢的崇拜踩在腳下。所以他揮金如土,吃頓飯的譜兒也擺得像皇上一樣。

相關書摘 ▶哈金《新郎》導讀:小說裡的光怪陸離,依然是理解今日中國社會的絕佳窗口


2020台北國際書展哈金相關活動

講題:哈金談他的短篇小說創作

  • 主講:哈金
  • 時間:2020年2月9日(日)18:00-19:00
  • 地點:二樓夢想沙龍(台北市信義路五段5號,世貿一館二樓)

哈金簽書會

  • 時間:2020年2月9日(日)19:15-19:45
  • 地點:時報出版展位D506(台北市信義路五段5號,世貿一館一樓)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新郎》,時報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哈金(Ha Jin)
譯者:金亮

哈金在中國的禁書之一。

「只有在此我可以說這是完整的作品。」──哈金
完整收錄被消失的兩篇傑作:「破壞分子」和「荒唐玩笑」

「——我認為喜劇往往是作家成熟的標誌,因為它們比悲劇更難駕馭。」

本書是哈金以《等待》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後,再以虛構的木基市為背景,以十二篇簡單卻令人愕然的短篇小說,架構、拼貼出中國從文革走進改革開放後,無所適從小人物的生活實錄。舊社會的思想根深蒂固,突然轉向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作風,哈金有意捕捉中國人在當時這種轉變中的迷惘與焦慮。政策走向開放,但人們的集體思想中仍存在種種禁忌。特別是文革時期認定「性」是資本主義作風,因此對於性的審查,變成言論及思想審查的工作重點,比如書中〈破〉一文裡男性集體對婦女的意淫,被壓抑的性表現成對性的規訓。

所以《新郎》非但不是寫男性的意氣風發,反而是描寫男性雄風在這種世俗壓抑與規訓下的扭曲和倒錯。書裡的男性人物出現虛有其表的武松、失憶的丈夫、有了大錢卻不生孩子的暴發戶、巨災後被政府任意配孩子重組家庭的一家之主等等。政治思想上的審查表現在對於性的審查,作為被壓抑的性慾變相的宣洩管道;而因性壓抑而迷惘不安的男性,形成了社會不安定的隱憂。

全書包含〈破壞分子〉、〈活著就好〉、〈幼稚園裏〉、〈武松難尋〉、〈破〉、〈新郎〉、〈暴發戶的故事〉、〈舊情〉、〈荒唐玩笑〉、〈一封公函〉、〈紐約來的女人〉、〈牛仔炸雞進城來〉共十二篇精彩故事,寫盡舊中國封建社會的僵化,與共產主義面對新社會的思想文化衝擊,幽默詼諧中,娓娓道出人生的悲喜與無奈,其中多篇小說亦曾榮登1997、1999及 2000年美國年度最佳短篇小說之林。

當中的〈破壞分子〉與〈荒唐玩笑〉各別描述了市井小民無意間得罪國家威權遭囚禁問訊;倘若一個人沒有犯錯,為何卻被問罪?這兩篇小說至今在簡體版付之闕如,尤其前者是最頻繁被收入短篇小說傑作選的集子,普遍被視為哈金短篇小說的代表作。正好突顯了中國對於性與政治的不全與不確定性的焦慮。卡夫卡有人變成蟲的荒誕,哈金筆下的這些人物有中國因為極權及其思想審查制度生出的荒誕。哈金認為雖然這些故事基調是悲劇的,但它們帶有更多的喜劇成分。

哈金四書_組合圖
Photo Credit: 時報出版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