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中顏家輸到雲林張家,立委選舉重挫代表地方派系被殲滅了嗎?

從台中顏家輸到雲林張家,立委選舉重挫代表地方派系被殲滅了嗎?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次大選從總統到立委,國民黨都面臨巨大的挫敗,然而此次的選情似乎又沒有到2016年換柱、軍宅案這麼糟糕,至少韓國瑜激發核心支持者的熱烈投票意願,這是上一次大選國民黨所沒有的現象。既然如此,上次沒有被淹沒的地方派系,又怎麼會在今年慘遭重挫?

2020年的總統與立委選舉落幕,雖然民進黨在立法院以61席力保單獨過半,但有某些指標性選區特別引人關注,這些選區吸引大家目光的原因不是候選人的顏值,而是他們背後所代表的一股勢力:地方派系。

尤其是台中、雲林與花蓮,這些長期有派系運作的縣市,經過這場2020年的大選洗禮後,地方政治板塊出現微妙的變化。

台中顏寬恒這一敗,敲響黑派瓦解的喪鐘?

台中市的地方派系,主要延續舊台中縣區的紅、黑兩派格局,其中黑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與其子顏寬恒長期盤據台中市第二選區(沙鹿、烏日等)的立委席次,但今年的大選,顏寬恒卻意外敗給民進黨禮讓、代表台灣基進參選的陳柏惟。

顏清標在2001年的立委選舉首度以無黨籍進軍國會,至2008年繼續在國民黨禮讓下取得單一選區的立委席次,後來因案被解職後,也由顏寬恒接續在2013年的補選勝出,由此可知,黑派十多年來在國會都有代言人。

然而,這次顏寬恒不但沒有守住老家沙鹿,選區內的各行政區得票都落後給陳柏惟,顏家首度面臨全面潰敗的慘況。

不僅如此,若把格局放大到整個台中市的八席區域立委,可發現顏寬恒這一敗,不但是顏家的失敗,更是台中黑派瓦解的重要信號。

81722942_2465991780317370_89055240515611
顏清標(左)、顏寬恒(中)與顏莉敏(右)|Photo Credit: 顏寬恒

此次國民黨在台中的區域立委候選人,許多都跟黑派有密切關係。舊台中市原有的議員與派系淵源不深,但台中縣市合併後,舊台中市議員與紅、黑兩派形成結盟關係,其中黑派為首的就稱為「日新會」,成為大台中市議會的次級團體

過去舊台中市的立委選區是第四(西南屯)、第五(北北屯)與第六選區(中東南西區),國民黨分別提名現任市議員黃馨慧、立委沈智慧與市議員李中,其中黃馨慧曾是日新會成員、李中也被視為黑派,沈智慧的妹妹沈佑蓮亦是日新會成員之一,他們即便不是黑派的直接成員,但在政治關係上可被稱為「泛黑派」;不過此次選舉,包括沈智慧在內三人全都中箭落馬。

台中市第七選區(太平、大里)國民黨提名的莊子富,雖是形象清新的媒體人,不過這個選區過去由黑派掌握,加上莊子富的造勢大會有顏清標、陳傑儒、江連福、賴義鍠等黑派要角,足見黑派在此區的影響力。

如今,包括顏寬恒在內,台中市五位黑派或泛黑派的立委候選人全軍覆沒,黑派目前最高的公職代表,是擔任台中市議會副議長的顏清標之女顏莉敏。黑派從中央公職幾乎完全退出,加上台中市升格為直轄市後,原本的鄉鎮市長、民意代表等公職不再民選,黑派能掌握的資源,除市議會外也相對有限,成為名符其實的「地方」派系。

相對而言,紅派此番的戰績倒是相對亮眼。紅派少主、國民黨立委江啟臣在台中山線的第八選區(豐原、東勢等),以59.03%的得票率連任,且2012年經歷選區內泛藍分裂、2016年的國民黨海嘯後,始終固守紅派江山,同為紅派的楊瓊瓔也捲土重來當選,紅派可算是今年國民黨在台中的大贏家。

江啟臣在選後就有出人意料的大動作,1月13日宣布辭去國民黨中常委,要黨徹底為敗選做檢討。由於他開出了第一槍,引發後續諸多青壯派中常委跟進,更讓青年黨員的改革訴求吸引媒體目光,眼下國民黨權力結構的重整階段、黑派幾乎在中央被殲滅,作為地方派系的紅派,有沒有可能在江啟臣的帶領下,於國民黨中央有更大的發話權,甚至提前布局2022年台中市長選戰,都是可以關注的未來走向。

韓國瑜盧秀燕台中合體造勢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雲林張派重挫?先看看他們失去了什麼

另一個中部的派系之縣,就是由張榮味系統「張派」把持的雲林縣。

張派在雲林的組織相當綿密,不僅有農會、水利會,縣長張麗善、議長沈宗隆、國民黨部主委許宇甄,全部都是張派的人,資源一把抓。國民黨提名的兩席區域立委:海線張嘉郡、山線謝淑亞,張嘉郡是張榮味的女兒,謝淑亞一路從古坑鄉長、雲林縣農會總幹事、斗六市長當到現在的雲林縣副縣長,兩人都是張派核心人物。

其中海線立委的選情最為激烈,民進黨原本提名前麥寮鄉長許忠富對決張嘉郡,卻在去(2019)年9月陣前換將,由曾任雲林縣長的蘇治芬再批戰袍。換成跟張派有數度交手經驗的蘇治芬,此一舉動表明民進黨海線的選情不理想,但隨著選戰到後期,這兩位選舉從沒輸過的女將,選情陷入膠著。

而影響選情的一大關鍵,是1月6日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公開參加總統蔡英文的造勢場,並直言:「我一直都支持小英,只是現在更肯定而已。」不管是北港朝天宮或是蔡咏鍀本人,過去都偏向泛藍系統,這一表態幾乎讓選舉提前結束,蘇治芬在北港鎮拿下57.96%的選票,奠定擊敗張嘉郡的勝利。

此外,謝淑亞雖是國民黨近幾年在山線派出的最強候選人,卻還是不敵民進黨劉建國,雲林縣兩席立委都由民進黨守下。

卓榮泰雲林輔選劉建國 懇請集中選票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這樣的戰績,看似張派的重大挫敗,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張派在雲林最大的資產就是農會、水利會,目前這些系統仍然由張派掌握,這幾年張派能在雲林始終保有一定實力,便是在農業組織的基礎之上。

既然農業組織有這麼強的力道,為何張派過去在縣級選舉都敗下陣來?這跟民進黨的操作有關。這些農業組織因歷史背景,長期以來都偏向國民黨,民進黨始終難以打入,直到2005年蘇治芬當選雲林縣長後,此一局面才開始出現變化。

蘇治芬當年選舉的口號是「農業首都」,整個競選的訴求對象很清楚,就是基層農民,這也是民進黨在中南部非常高明的選舉手段,無論是政策或福利,繞過農會、水利會直接向基層農民喊話。農會、水利會幹部是領薪水的上班族,但農民不是,因此組織的骨幹跟運作雖維繫在張派之手,農民還是逐漸轉向民進黨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