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離科學:陸上祖先在人類身上留下了甚麼痕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讓我們繼續為人類的特徵追本溯源,看看陸上的祖先在我們的身上留下了甚麼痕迹,這些痕迹,可能已經跟原本的功能大相逕庭。
圖:香港電台
文:吳家亮(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基礎課程講師)
在上一集的《零距離科學》,我們以四肢作為例子,說明人類或許繼承了原始魚類的基因。來到今集,讓我們繼續為人類的特徵追本溯源,看看陸上的祖先在我們的身上留下了甚麼痕迹。這些痕迹,可能已經跟原本的功能大相逕庭。

聽力從何來?
讓我們先說說聽力的故事。聽覺是人類語言的基礎,口耳相傳在早期的人類社會是知識累積的方式。聽覺也為音樂賦予意義,讓我們有了抒發情感的途徑。良好的聽力讓我們逃避危險,存留性命。我們之所以能聽見,有賴耳朵精密的構造。聲波被外耳道所收集,震動鼓膜,再傳送至由三塊中耳小骨組成的聽骨鏈,再傳送到內耳的耳蝸,耳蝸把震動翻譯為電子訊號,由神經傳送至我們的大腦,從而形成聽覺。
中耳小骨的演化歷史相當有趣。科學家比較爬蟲類和哺乳類動物的骨骼結構時,發現哺乳類動物的中耳小骨竟是爬蟲類動物的顎骨關節。科學家繼而推斷,哺乳類動物的祖先的聽覺系統沒現時那麼複雜,隨著演化的進程,原本負責咀嚼的顎骨關節向後移,成為耳朵的一部分,強化了牠們的聽力。

這個論述有何佐證呢?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Vera Weisbecker及其研究團隊從澳洲有袋類(marsupials)和單孔目(monotremes)動物得到重大發現。他們審視袋鼠、樹熊、鴨嘴獸等的幼獸的骨骼結構,發現幼獸的中耳骨是通過麥氏軟骨(Meckel’s cartilage)連接著顎骨的。當幼獸慢慢長大,軟骨消失,中耳骨便跟顎骨徹底分離,成為聽覺器官的一部分。

科學家還發現,頭骨愈大的有袋類動物,中耳骨跟顎骨分離的時間便愈長;分離的同時也經常伴隨著小臼齒和大臼齒的生長。這就像把千萬年的演化歷程濃縮在幼獸短短幾十天的發育過程中,本來負責咀嚼的骨頭,轉變了功能,讓聽覺變得更敏銳。

陰蒂有用嗎?
中耳骨在演化中改變了位置,解鎖了新的技能。那會不會有些身體部位,隨著演化改變了位置,卻喪失了功能?讓我們來談談一個敏感的部位——女性的陰蒂。
陰蒂的刺激跟女性的性高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女性的性高潮跟男性的功能不一樣,男性的性高潮伴隨精子躍動,對傳宗接代有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指出,女性沒有性高潮也可以受孕,這就帶來了演化學上的爭議,究竟女性的性高潮是一種沒用的演化殘留,還是它有其演化的優勢?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擴闊視野,仔細檢視其他哺乳類動物的陰蒂位置、雌性的性高潮、賀爾蒙釋放與排卵的機制。

辛辛納提大學的科學家Mihaela Pavlicev發現,不是所有哺乳類動物都像人類般定期排卵,有不少是在交配後才排卵,例如貓、兔子、樹熊。演化生物學的分析讓我們得知,哺乳類動物的祖先應是受交配刺激才排卵,定期排卵後期才演化出來。
當科學家研究受交配刺激才排卵的動物時,他們發現,交配會促使特定賀爾蒙的分泌,例如是催乳素(prolactin)、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和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繼而刺激卵巢排卵。至於人類的女性,當她們的陰蒂受到刺激,產生性高潮時,也會促使相類似賀爾蒙的分泌。
Pavlicev也研究了不同生物的陰蒂和陰道的相對位置。他們發現,定期排卵的動物的陰蒂一般不在陰道之內,甚至像人類一樣,陰蒂跟陰道有一段距離。至於受交配刺激才排卵的動物,牠們的陰蒂大多在陰道之內,交配時陰蒂定必會受到雄性陰莖的物理刺激。
科學家從而推論,刺激雌性陰蒂而造成的賀爾蒙分泌,會促進卵巢排卵,這生理反應對哺乳類動物祖先的傳宗接代至為重要。當部分動物(包括人類)演化出定期排卵的機制時,這個生理反應縱然失去了它的功能,但仍遺留了下來,單單作為女性快感的來源。
生物也考古?
這兩集的《零距離科學》,揭示出人類的身體或許蘊藏著許多源自遠古的痕迹。為人體進行考古發掘,科學家除了尋找化石證據,還可倚靠分子發育生物學、比較解剖學的證據,嘗試重組身體各部位的演化軌跡。不過,我們真的不能回到過去,見證生物演化史;因此,各位讀者要思考和評價的是,這些推論的證據是否充分,能否讓你投下信心的一票。
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 Pavlicev, M. and Wagner, G. 2016.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female orgasm. J. Exp. Zool. (Mol. Dev. Evol.) 326B: 326–337.
- Ramírez-Chaves H. E., Wroe S. W., Selwood L., Hinds L. A., Leigh C., Koyabu D., Kardjilov N. and Weisbecker V. 2016. Mammalian development does not recapitulate suspected key transformations in the evolutionary detachment of the mammalian middle ear. Proc. R. Soc. B 283: https://doi.org/10.1098/rspb.2015.2606
《零距離科學》(節目網站)集合世界各地有趣的科學紀錄片,網羅與大眾息息相關的科學資訊,啟發觀眾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節目逢星期五晚9時30分在港台電視31及31A播映。本集於1月24日播出。港台網站及流動程式RTHK Screen視像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Kayue
最新發展: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