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藍最後的改革契機:認為「統獨是假議題」的台灣民眾黨為何值得支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民眾黨持續壯大,將能挖動堅若磐石的藍營基本盤,而那些選票本來就不是「綠的」,而是用「不能讓藍上」綁架、恐嚇來的,假如獨派對自身論述有信心,經過這樣的「教育訓練」終究會有更多原本國民黨的選票溢入獨派政黨。
大選後,台灣的政治版圖悄悄地變動,整體而言,往左獨稍微挪動了一點,其中由柯文哲所帶領的台灣民眾黨在政黨票斬獲超過150萬票,成為版圖最大的小黨,有趣的是,它也象徵台灣社會最大的矛盾。
早期的柯文哲是深綠獨派,但從第一次選市長開始,他便開始迴避統獨相關議題,致使今日兩面不討好的困境。問題來了,只要統獨站邊就有選票基本盤,以柯文哲的層級,只要在態度上討好藍綠一方,政治生涯可謂前途無憂,為何要在這麼簡單上的議題持曖昧態度,還把這項策略帶進民眾黨?
事實上,台灣幾乎所有議題都綁定藍綠,而藍綠綁定統獨。
假如在統獨態度上表態,就等於在藍綠陣營選邊站,一旦選邊後,即使在統獨外的千百項議題上有分歧、即使大黨作為有違理念,小黨都只能含淚繼續支持同陣營,否則只要大黨一聲令下,藍綠意識強烈的小黨支持者全都跑光。因此統獨議題既是選票仙丹,也是毒品,一旦吸食就回不了頭,這或許也是柯文哲從政以來,無論局勢再怎麼艱困,始終堅持和藍綠保持一定距離的原因。
不信的話,何不看看「主打議題、主打案件」的時代力量,他們也因獨派、反藍態度明確而吸收不少支持者,卻在案件上立場與綠營相悖,選前被側翼揍到連媽媽都認不出來,支持者被大黨「集中選票」,連立院戰神黃國昌也被擊落,真的變成了自由的男人。
因此,柯文哲放在心底沒說的話是:在統獨上持曖昧態度,才能不用在藍綠選邊,從而解放手腳貫徹自身施政理念,不用擔心被藍綠養、套、殺。柯文哲相信台灣有一群中間選民,會願意放下統獨,支持專注內政民生的政黨,而這次的政黨票分布上,藍綠幾乎都被壓到30%基本盤,也印證了柯的路線有其可能性。
確實,迴避統獨問題是「不對的」,在道德理想社會中,無論面對什麼議題,公民都應明確站在正義的一方、有理的一方、有益於國家的一方,可惜台灣社會並不理想,實際上,我們連能否稱作國家這事都還沒搞定。可憐哪。
很荒謬吧,正是由於人民對統獨議題太有感、太積極,柯文哲才必須噤聲。

對泛綠而言,民眾黨是農場而非敵隊
台獨已走進死路,一意孤行是行不通的。
等一下,我沒被中國外交部的耿爽附身,請先聽我一言。
從這次大選結果來看,韓國瑜表現如此荒腔走板仍有550萬民意支持;國民黨將舔共退將吳斯懷放進名單,居然還能拿到33%不分區選票,與民進黨平分秋色。這代表台灣有三到四成的選民對藍綠統獨已有定見,估計飛彈打過來也不會支持帶有綠獨色彩的政黨——無論它有多優秀的理念。
在這不利條件下,台灣的國家動能將繼續虛耗,形成獨立的社會共識更是遙遙無期。更慘的是,這也給了財團很好的操作空間,做什麼壞事都能肆無忌憚,因為藍綠永遠對著幹,代表永遠有一個大黨能挪用至少三至四成的民意來保護財團利益,而真正代表民意的選票卻被統獨一分為二,失去對政治表達意見的實質力量——因為只要藍綠喊統獨,選民就乖乖歸隊,即使這兩黨表現荒腔走板,正經事不幹。
因此,現階段唯一可行的破解方式,反而是逐漸淡化最重要的統獨議題,看似與理想背道而馳,實際上說不定繞了個彎。
曲線救國。
試想有一個政黨,能吸引對於統獨、藍綠已有成見的偏中立選民,在盡可能不觸動敏感神經的情況下推出政見,扣掉看到就高潮的藍綠,此政黨唯一取悅選民的方式就是靠政見,試圖吸引願意放下統獨立場的選民。
如果此策略成功,很多人將因此第一次看到藍綠外的世界,而這正是台灣民眾黨的社會實驗。
政治版的「海洋生態保護區」
有聽過「海洋銀行」嗎?許多國家會將海域劃定保護區,區域內完全禁止漁業和開發,讓保護區作為生態種源庫,直到族群繁衍茁壯而溢出保護區外,漁民就能捕到源源不絕的「利息」,例如澎湖的東西吉廊道就是成功的案例。
而台灣民眾黨就是政治版的海洋保護區,不碰藍綠統獨,讓不願被統獨綁架的政治無感選民有棲身之所,願意更積極地參與公共議題、內政議題和道德議題,當大量公民都積極參與政治,其中許多人必定對統獨議題也將產生定見,漸漸從「中間」外溢到政治光譜的極端,大黨也會因此受惠。
對獨派而言,雖然短期內會流失選票,卻亦能挖動堅若磐石的藍營基本盤,某方面來說可將其視為教育投資,畢竟那些選票本來就不是「綠的」,而是用「不能讓藍上」綁架、恐嚇來的,它們只是回到原本該回去的地方罷了。假如獨派對自身論述有信心,由於民眾黨本質上是個右派政黨,終究會有更多選票外溢回左派的。

對泛藍而言,民眾黨是最後的改革契機
戴維森學院教授任雪麗(Shelley Rigger)指出,韓國瑜大敗是「國民黨久病的病徵,但並非病因」。是的,國民黨就像一間年久失修的老宅,曾經輝煌,卻在多年累積的頑疾沉痾影響下,已到了搖搖欲墜的程度。
在徹底放棄反共路線後,國民黨的核心理念,幾乎只剩下維繫權貴利益、維繫高齡族群利益,並反對民進黨的所有政策。原因是權貴派閥、軍系、退休軍公教、地方派系,這些少數族群幾乎掌握了這個百年大黨的所有話語權。但這些人的利益並非台灣大多數人能共享的利益,因此國民黨將路走得越來越狹窄,失去自省能力和進步的聲音,導致這齣韓國瑜禍亂天下的鬧劇。
當年新黨出走、親民黨出走,其實都是今日危機的前兆。到了如今,國民黨並非很團結不出走,而是已沒有足夠人才可供出走了。看看那群去黨中央抗議的「青壯派」,年紀都能當首投族的爸爸,姑且不論年紀,試想那群「不惜集體退黨」的青壯派菁英,單靠他們自己真有實力與同為青壯派小黨的民眾黨、時代力量一戰嗎?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