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史學家對蒙古西征帶來的破壞,似乎有些誤導與偏頗

《絲綢之路》:史學家對蒙古西征帶來的破壞,似乎有些誤導與偏頗
Photo Credit: Unknown@Wiki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帶著近乎厚顏無恥的讚美,有些當代歷史學家現在開始宣稱蒙古人曾經遭到了勇敢的抵抗而停下腳步,甚至在臆想中的戰役中吃了敗仗,這樣的說法久而久之也就好似煞有其事一般。

帶著近乎厚顏無恥的讚美,有些當代歷史學家現在開始宣稱蒙古人曾經遭到了勇敢的抵抗而停下腳步,甚至在臆想中的戰役中吃了敗仗,這樣的說法久而久之也就好似煞有其事一般。事實上,蒙古人只不過是對於西歐能夠提供的東西提不起興趣——至少在當下是如此。他們優先考慮的是告誡貝拉不要允諾給庫曼人提供庇護,或者更糟的,一次又一次忽略把庫曼人交出來的要求:這樣的反抗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嚴懲不貸。

「我知道你是富裕且強大的君主,」在蒙古人寫給貝拉國王的一封信上寫著,「你手下兵多將廣,你獨自統治著一個大王國。」在任何熟悉職業詐騙的人來說,這樣的話都聽起來很熟悉,下面的話則是開誠布公地直白:「讓你自願臣服於我有些困難,雖然這樣做的話,對你的未來大有好處。」在草原的世界裡,冒犯一個強敵幾乎和面對面的衝突一樣糟糕。貝拉需要被好好上一課。因此蒙古人孤注一擲地穿越達爾馬提亞追殺他,略過了其他已經門戶洞開的機會。蒙古人所到之處都遭到了蹂躪,他們在一個城鎮的洗劫行動是如此的令人目瞪口呆,以至於當地的一個編年史作者寫道:「對著牆角撒尿的人」一個也沒留下。

正當這個時候,貝拉和歐洲都被巨大的幸運拯救了:窩闊台大汗突然死去了。對虔誠的信徒來說,很明顯,這是他們的祈禱奏效的表現。對於高階蒙古人來說,這是一個至關重大的時刻,他們要到場參與決定誰來擔當領導者的選擇。蒙古人沒有長子繼承的制度,大汗之位是在選舉大會上由最強大、最有聲勢的候選人獲得。選擇正確的對象來支持將會對軍官們的生活和前景造成巨大影響:如果贊助人能獲得大位,那麼他們得到的獎賞自然也會水漲船高。現在並不是在巴爾幹追殺那個惹麻煩的國王的好時機。現在是時候回家觀察形勢和動向了。正是在這一點上,蒙古人鬆開了踩在基督教歐洲喉嚨上的腳。

雖然和征服亞洲、征戰四方的威名變成同義詞的是成吉思汗的名字, 這位統治者在一二二七年去世,留下了在中國和中亞建立起帝國的最初基礎,但是對俄羅斯和中東的殘暴進攻和讓歐洲跪倒在蒙古面前的入侵,都是發生在成吉思汗死後。是他的兒子窩闊台見證了蒙古統治的急速擴張,是他主導了攻打朝鮮半島、西藏、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乃至西方的戰爭。蒙古人取得的大部分成就都可以歸功於窩闊台,蒙古人停下的腳步也同樣和他有關——他在一二四一年的死亡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喘息空間。

相關書摘 ▶《絲綢之路》:再怎麼批評西班牙,也難以掩飾16世紀英國人只能吃剩飯的事實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全球暢銷百萬冊,牛津大學史學家Peter Frankopan絕世之作)》,聯經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彼德・梵科潘(Peter Frankopan)
譯者:苑默文

全世界的人都在讀、討論度最高的當代歷史鉅作!
**授權全球30個國家,銷量突破100萬冊**
**榮登各大媒體書店年度最佳選書**
**無刪改繁體中文完整版隆重上市**

兩千年來,絲綢之路始終主宰人類文明的進程,南轅北轍的文化在此碰撞震盪,並以此為中心輻散到世界各地。
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軍隊、商人、學者、僧侶、奴隸往來在這條道路上,創造並傳遞財富、智慧、宗教、藝術、戰爭、疾病和災難。

於絲綢之路上發生的事件,也將決定當今及未來世界的面貌。

許多個世紀以來,唯有在西方世界——也就是美洲的「新世界」,才能找到名望與財富。時至今日,東方世界也已逐步吸引追尋富饒的冒險者。橫跨整個中亞,深至中國與印度,曾是歐亞核心的地區再度崛起,並逐漸插足全球政治、商業與文化,重新聚焦世界的目光,強勢掀起全球性的話題。

《絲綢之路》從世界歷史的角度切入,以絢爛奪目的方式,探索讓古老帝國盛起與毀滅的各種力量。這些力量也曾決定人類思想的發展以及世界財富的流動,現在更預告了種種國際事務的新開端。

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全球暢銷百
Photo Credit: 聯經出版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