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X戰警:天啟》的原著本來就是很不好處理的一條故事線,布萊恩辛格卻成功地應付,但也失去不少觀眾的支持。這是有原因的。
論21世紀英雄電影的濫觴,是由布萊恩辛格《X戰警》(X-Men)所開啟(《蜘蛛人》三部曲是另一個命題)。《X戰警》以鮮明的角色,謹守漫畫原著的精髓,以絕佳的節奏敘事,將原本卡通化、童話化的英雄電影,提高到了一種有劇情張力的動作劇情片高度,一洗《蝙蝠俠3》之後被玩爛的英雄電影頹勢。後續包括漫威所開啟的英雄電影高潮,皆從此片開始。
而隨著《X戰警》系列的成功,布萊恩辛格也負責執導其中的多部。特別是壓卷作的《X戰警:未來昔日》跟《X戰警:天啟》。而因為布萊恩辛格陷入性侵未成年少男的醜聞中,未來的導演之路可說岌岌可危,也可能從此見不到他執導英雄電影。此時回顧《X戰警:天啟》,可以更了解一部英雄電影之所以成功、失敗,以及市場接受程度等諸多狀態,是一個成功與失敗兼具的範本。
英雄電影必定來自原作,通常是美漫當中的超級英雄。當把漫畫紙本的角色故事元素改編成影像,就常會遇到導演詮釋跟如何將故事立體化的困境。畢竟漫畫是長篇連載,即使是中短篇的故事,背後的人物也都有龐大的世界觀設定。要能夠將故事人物細節壓在幾小時內,還要有生動感,其實本就困難。所以人物被拍得死板(《蝙蝠俠3》等),或失去龐大的世界觀(像是重啟的《星際大戰》),或無法拿捏好眾多登場角色的平衡(例如《自殺突擊隊》),都很容易成為英雄電影的敗筆。
而比較取巧的方式,就是降低人物的縱深與內心的複雜度,只求情緒戲劇張力的娛樂感,這點在漫威影業的每一部電影都看得到。但這會讓人覺得電影好看,卻較缺乏藝術感與深度。而布萊恩辛格在《X戰警》前兩集已做得相當成功。《X戰警:未來昔日》甚至有複雜的時空轉換,還是揮灑自如。而《X戰警:天啟》的原著本來就是很不好處理的一條故事線,他卻成功地應付,但也失去不少觀眾的支持。
原因在於,故事中的「天啟」恩・沙巴・奴爾不但是史上第一位變種人,同時也是最強的變種人。他不但可以透過靈魂轉移而不斷重生,還保有每一種前世的能力,使他成為不死又威能無比的變種人,隨手就可以憑空造出金字塔,並殺光身邊任何生物,還可以啟發其他變種人的潛能。
像這樣的反派其實是英雄電影中最難處理的角色,因為他沒有弱點。即使是復仇者聯盟中的薩諾斯,也還是有必須承受無限寶石威能的打擊,使自己變弱。但天啟沒有。而這樣的角色要如何收拾,也成為電影最後讓一般觀眾難以接受的點。但因為漫畫中天啟被擊敗並死亡的過程其實相當複雜與漫長,所以改編在兩小時的電影中,必須要濃縮。因此電影在處理上,是以一個轉折,在符合漫畫精神下,讓天啟滅亡。

《X戰警:天啟》的電影故事線承襲自《X戰警:未來昔日》萬磁王襲擊美國總統尼克森之後的80年代雷根總統時期。萬磁王退隱過常人生活,而魔形女為了對抗保守主義對變種人的迫害,成為了切格瓦拉式的變種人象徵。而當天啟因故重生,成為世界威脅時,他吸收了因妻兒被人類所殺而想要報復的萬磁王當部下,並開發他的潛能,引動地磁混亂,試圖讓地殼翻覆,以毀滅整個世界。
這邊的戲劇重心在於天啟所開啟的世界危機,而危機中歷來立場相異的變種人陣營(X教授 vs. 萬磁王),也同時上演,然後X教授陣營協力對抗天啟與他的四騎士(包含萬磁王)。這是讓電影回歸漫畫主要精神的設定。但重複了《第一戰》、《X戰警:未來昔日》,變種人兩大領袖最後還是和解攜手,對抗大敵。
所以前面佈下的兩條線,一個讓萬磁王更恨人類因此想毀滅世界,一個是魔形女成為變種人英雄領袖,最後感化了風暴女,讓她倒戈並佈下閃電力場以壓制天啟,都是為了鋪陳變種人到最後還是會團結,而且是團結在X教授與萬磁王的情誼下(雖然漫畫中,萬磁王曾殺死X教授)。
這點讓許多觀眾覺得在炒冷飯。因為從《X戰警》第一集開始這樣的戲碼就不斷上演,差別只是所攜手對抗的狀況(多半是人類)不同而已。但如果去看漫畫中天啟的所有故事,其實本來就是循著這條主線走,只是搞成更複雜的長篇大論而已。所以劇情其實濃縮得不錯,只是對觀眾來說太重複。
而兩小時的片長,超過八個有戲劇點的角色,不但個性鮮明,立場明確,而眾多角色在X教授、魔形女、萬磁王等主角的情節變化的拉扯下,各懷立場,然後最後攜手對抗天啟,其實整個調度非常的流暢緊密,達到相當的電影高度。但最多人抱怨的點,就是反派主角天啟的個性很呆板,然後隨便就領便當死掉。但這是有原因的。
天啟是一個自認為神的變種人,而且要回到原點,他是變種人。所以對他這種存在一萬年的生物來說,人類受他奴役,毫無價值。他的價值觀就是過去的太陽神拉、耶和華等上帝般的存在,本來就瞧不起人類。而在看到80年代人類的醜惡後,更覺得不該讓世界繼續,而必須清洗掉,重新讓世界回到他的掌握。
所以他本來就是個扁平人物,因為他的個性不該也不可能改變。故事設計到他想附身在X教授身上消滅X教授,並要殺掉反抗他的魔形女時,把這兩人視為家人的萬磁王才忍不住,出手反抗。其實每一個角色心境的描寫都沒有矛盾與突然,都合情合理。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