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Kobe陳年性醜聞引爭議,《華盛頓郵報》記者被報社停權並遭到死亡威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記者松梅斯在發布該性侵案醜聞的相關推文後,收到大量的死亡以及強暴威脅訊息,另外由於住家地址遭公布,她只能暫時搬到旅館去住。
美國職籃NBA退役球星布萊恩(Kobe Bryant)昨(27)日墜機身亡後,《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一名記者松梅斯(Felicia Sonmez)在個人推特張貼布萊恩生前曾被控性侵的一篇報導引發爭議,她後來將該推文刪除,並遭到《華郵》予以停職處分,總編輯表示:「這樣做是在傷害報社」,松梅斯收到許多威脅信件並暫時搬家,而《華郵》數十名他的同事記者們今天紛紛批評報社的處分不當。
Kobe多年前性侵案再被提起
《美聯社》報導,松梅斯昨天在各界哀悼因墜機事故意外身亡的布萊恩時發出一則推文,引發社群媒體不少反彈。
松梅斯的推文連結到2016年《野獸日報》(Daily Beast)一篇報導,標題為「柯比.布萊恩令人不安的強暴案:DNA證據、指控者的故事和半部懺情錄」(Kobe Bryant's Disturbing Rape Case: The DNA Evidence, the Accuser's Story, and the Half-Confession)的文章。
《中央社》報導,布萊恩在2003年,被控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性侵一名19歲女性,他說兩人是合意性行為。檢方在指控者的要求下撤銷性侵控罪,後來該名女性對布萊恩提出民事訴訟,兩造庭外和解。
曾在318運動期間擔任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發言人的賴郁棻也在臉書上提及這起事件,說當時布萊恩的律師對女方採取道德跟人身攻擊,應被保密的口供「意外」也被洩漏給多家媒體,女方的高中畢業舞會照和過往性史被翻出,律師團甚至質疑她,為何被性侵後數小時,還能跟別的男性有親密關係?又說她當時在服用身心症藥物,暗示她精神狀態不可信。這位女性當時也收到大量死亡威脅,包含許多Kobe的死忠球迷。最終放棄訴訟,庭外和解。
而記者松梅斯在發布該性侵案醜聞的相關推文後,收到大量的死亡以及強暴威脅訊息,另外由於住家地址遭公布,她只能暫時搬到旅館去住。
《華郵》說,松梅斯在主編要求下刪除原本的推文,總編輯巴龍(Martin Baron)還寫電子郵件給她說:「這樣推文真的缺乏判斷,請停止,你這樣做是在傷害報社。」松梅斯把電郵轉寄給《美聯社》記者。在報社主管調查此事之際,松梅斯被要求放有薪假,報社發言人則未回應有關巴龍角色的問題。
女記者也曾有「#metoo」經驗,公會及同業力挺
《世界日報》報導,松梅斯畢業於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目前在華盛頓郵報擔任政治記者,主跑白宮、國會以及候選人選舉陣營。
《CNN》報導,她過去曾經公開指責前《洛杉磯時報》北京分社社長喬納森・凱曼(Jonathan Kaiman)在2018年發生性行為不端的兩人之一,據《紐約時報》報導,凱曼經調查後最終辭職,儘管他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並說這些行為是雙方合意的。
《美聯社》報導,松梅斯星期一晚上說,她仍然被停職,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不久後可能會與管理層開會。
《DCist》報導,《華盛頓郵報》記者菲尼特・尼拉皮爾(Fenit Nirappil)發推文說: 允許公眾讚揚公眾人物並不是新聞界的客觀性,而是對他們歷史上瑕疵的事實觀察。《每日野獸報》記者馬克斯・塔尼(Max Tani)則將此次停職描述為「瘋狂」,認為報社過度反應,他在推特寫道:強姦指控是Kobe遺產的一部分。懲罰一名記者指出這一點,這是令人困惑的,對於一個嚴肅報導騷擾和不當行為的新聞網站來說,這是個奇怪的選擇。
《中央社》報導,《華盛頓郵報》報紙同業公會(Washington Post Newspaper Guild)成員抗議松梅斯遭停職的決定,還指出松梅斯收到「猛烈的訊息攻擊」,「郵報在如何保護她自己方面,指示也不夠」。
「我們了解布萊恩週日死後的那段時間很讓人難過,不應分享過去性侵指控的報導;失去這麼一位讓人愛戴的人物和其他這麼多條生命是個悲劇,但我們認為,在適當和不適當時,告訴大眾受歡迎與不受歡迎人物和機構的完整事實,是我們身為新聞機構的責任,因為我們知道這些事實。」
同業公會也指出,松梅斯本人是倖存者,2年前她曾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故事。當襲擊她的文章在其他媒體上發表時,《郵報》沒有發表聲明支持一位受人尊敬的政治記者,相反的,當時管理層就曾對她發出警告信,稱其違反《郵報》「含糊不清且執行標準不一」的社交媒體準則。公會認為,報社未能就她為何「被請假」提出一個清楚合理的解釋。
公會強調,他們對報社不願在這個問題上保持透明感到擔憂,並為暗示記者將因談論任何與其話題無關的話題而受到懲罰,感到震驚。
新聞來源:
- Washington Post places reporter on leave after Bryant tweet(美聯社)
- Washington Post criticized for suspending reporter over Kobe Bryant tweets(CNN)
- Washington Post Suspends Journalist Who Shared Tweets About Kobe Bryant’s Rape Case(DCist)
- Washington Post Suspends a Reporter After Her Tweets on Kobe Bryant(紐約時報)
- 轉貼柯比陳年醜聞報導 華郵記者遭停職(世界日報)
- Kobe墜機罹難 華郵記者揭性侵舊帳挨轟(中央社)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指引台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之路,玉山安永科技論壇剖析企業投資再生能源及財務策略計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減碳淨零時代,公司面臨的最新挑戰,就是該如何轉型成為綠色企業,這不僅牽涉企業的減碳藍圖,更需要滾動式調整財務策略,因應日後可能面臨的能源風險及成本議題。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共同舉辦「玉山安永科技論壇:淨零時代的國家競爭力與企業能源策略規劃」,邀請產官學界專家的深度探討,共同尋求台灣永續成長的下一波契機。
台灣經濟以外貿為大宗,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童子賢首先指出,台灣2022年GDP達7,626.7億美元,同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9,071.2億美元,意謂台灣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作為經濟成長引擎。面對歐盟CBAM、美國CCA碳關稅的衝擊,攸關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必須針對產業的能源策略做縝密規劃,在淨零減碳的路上,期許台灣成為各國學習的優等生。

事實上,碳排放與地球暖化的關聯性,最早回溯1970年代就有學者進行研究,但近五、六年因異常氣候造成大規模災難,促使全球各國、企業、乃至於個人,對減碳議題更為關注。安永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騰龍表示:「淨零碳排不只是口號,絕對是需要落地。特別是台灣在2023年一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證明能源轉型勢在必行,企業須思考再生能源的投資可行性,以及對企業財務的風險影響並及時擬定因應之道。」

針對目前國際減碳現況,台灣淨零路徑有哪些明確指引?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分享,全球目前有151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以及越來越多國際大廠宣示,2050將使用100%再生能源。台灣方面,從2021開始有目標宣示,一路經歷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制定,接著推出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再到2023年法案三讀通過,代表台灣淨零的里程碑,正式邁向法制化施行。
龔明鑫接著提及幾個關鍵數據,預估到2030年前政府將編列近9000萬預算,打造四大供應鏈:光電、風電、電動車、儲能等產業生態系,帶動民間4兆投資,預估可創造5.9兆產值及55萬個就業機會。另外,台灣發展再生能源將主力聚焦在太陽能、風電、氫能、碳捕捉封存技術(CCUS)這幾項重點項目,可望降低台灣的能源進口依賴度,目標要從2021年97.4%,下調到2050的50%以下。

淨零與永續畫上等號,企業如何因應挑戰調整資本策略
台灣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當中,有一項計畫是「發展綠色金融」,顯見金融與淨零的密切關係,運用融資及金融工具,引導企業落實碳盤查並制定減碳目標及策略。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監馮熾煒就提到,全球淨零趨勢與企業永續策略緊密相連,在此脈絡下,金管會宣布2026年資本額達到新台幣10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必須接軌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永續揭露準則藍圖。
「這項主管機關要求,代表台灣企業未來要定期向投資人揭露永續報告,透過國際通用標準方法來比較永續相關資訊,同時也避免可能漂綠的情事。」馮熾煒表示,為了達到淨零減碳,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購買綠電做為最終解決方案,也可從源頭的角度同步解決碳稅的問題,而目前台灣取得綠電途徑的可行方法,主要以「綠電直供、綠電轉供、再生能源憑證」三種方式為主。
對此,馮熾煒提到,企業可依據自身用電模式,以及未來綠電用量期程,設計出不同綠電採購的方案來評估潛在效益及風險,並進一步優化資本配置,制定出企業中長程且高可行性的淨零減碳計畫。

企業擬訂永續策略,不可忽視財務永續
本次論壇最後的座談環節,由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擔任主持人,邀請馮熾煒及兩家業界代表:GE Vernova政府暨公共事務總監王珮馨、Ørsted沃旭能源亞太區資產管理總監楊雅雯,一同分享彼此觀點及作法。
首先曾于哲提到服務企業客戶過程,觀察到永續投資趨勢的三大面向。第一,減碳不再是單打獨鬥,勢必讓供應鏈夥伴願意買單,而且搭配不同解方來執行計畫;其二,企業董事會盤點高層次的淨零願景,相關資本支出計畫必須有配套的具體方案;第三,全台金融機構分行與企業做融資貸款業務時,相當關注企業的淨零進度,若不做轉型,未來勢必拿不到最多訂單。
由此觀之,企業展開永續轉型過程,財務議題是重中之重。企業代表又是如何從財務角度,協助策略有效執行?王珮馨指出,GE身為設備商,除了把碳盤查的範疇一、二、三的每個減碳路徑擬定出來,同時財務長及執行長也積極與各地政府對話,搭配當地獎勵措施政策,幫助企業淨零轉型過程獲得更充沛的資本挹注。

楊雅雯對此議題回應,目前台灣除了自發自用綠電,大部分採用「電證合一」綠電購買模式,也就是將綠電跟憑證綁定採購,因此建議財務長盤點自身企業的用電量,藉此掌握不同再生能源方案的實際成本,協助公司擬定適切的購電策略。馮熾煒也補充,未來綠能與傳統能源的成本會在某個時間點發生黃金交叉,建議財務長持續掌握能源成本趨勢,協助企業達到能源轉型的最終目標。
最後,曾于哲再次強調,「擁抱再生能源實現企業永續成長」的重要性。企業未來談生意的過程,若期待不需再費心思關注再生能源的挑戰,相關做法包含從源頭減量及實際的財務計畫,安永會持續協助企業邁向永續之路,根據具體計畫來逐步執行,確保企業擁有永續成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