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車騎術寶典第三式:簡介煞車力分配和拉桿抓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大型重型機車的考照中,「煞停」一直都是許多人失敗的關卡,這其實突顯許多新手騎士對煞車了解不足。
《烈火戰車2》曾說過一句台詞:「想要快,沒有煞車就快了。」當然,大家都知道這只是電影為了效果做的鋪陳。實際上,不論是一般道路,還是賽場內的競速,煞車都是相當重要的角色,如何煞車也是一門可以講上三天三夜的深奧學問。在大型重型機車的考照中,直線煞車也是考照關卡之一。就筆者所知,不論是以往的30km/h加速煞停,還是新制的25km/h煞停,一直都是最多人失敗的關卡,這其實突顯了許多新手騎士們,對於煞車的了解不足。這次MOTO7站長就來解答新手騎士們對於煞車的疑問,好好作個筆記吧。
煞車是用來調整速度的工具
初心者:看網路上的討論,有很多關於煞車的用處,除了用來停下車之外,還有什麼重心的控制、彎中修線什麼的,搞得我好亂呀。
站長:其實你所說的那些,都不算完全正確,要理解煞車的話,請把煞車當做一個調整速度的工具。
初心者:調整速度的工具?
站長:就像我們用油門來讓車輛加速,另一方面則是用煞車來讓車輛減速。假如你在高架上時速80km在前進,準備下閘道進入市區,80km/h太快了,那麼就會用煞車「調整」到40km/h,所以煞車是用來調整速度的工具。
初心者:摩托車的前煞車和後煞車是分開的,但我什麼時候該用前煞車?什麼時候該用後煞車呢?
站長:雖然大多數的摩托車煞車是前後分開的,但在大部份的時機來說,你操作煞車時是同時使用前、後煞車的。不過比起該用前煞車還是後煞車來說,前、後煞車的力量分配是更為重要的。
初心者:煞車力的分配?
站長:在煞車操作時,我們會以前煞車為主,後煞車為輔的方式來操作。
初心者:咦?不是後煞車為主嗎?我買第一台速克達的時候,車行老闆教我的。
站長:絕大多數的車款,都是前煞車為主的,這點從車輛設計上也看的出來。如果是後煞車為主,為什麼市面的摩托車,都是前煞車系統配的比較好。

初心者:這麼說好像有道理。
站長:而且從煞車產生的慣性來看,後輪一定比前輪更容易鎖死,能負擔的減速力更小,所以煞車比例一定是前輪比後輪來的多一些。
抓煞車的方式,決定你的煞車力道
初心者:啊對了,我想起來了,網路有說煞車要前七後三。
站長:前七後三只是一個比例概念而已,強調前煞車為主,實際上還要根據車種、騎乘情況做微調。
初心者:感覺好像很複雜。
站長:其實了解整個原理就很簡單了。前、後煞車力道的分配,會根據載重、車款設計而有所改變。你可以想想看,當你有載人或後座綁行李載重時,後輪的負重增加,後輪有更多的下壓力,因此在煞車上,可以增加一些後煞的比重。再來從車款面向來看,根據引擎擺放位置、前叉前傾角等等設計,都會影響最有效的前、後煞車力分配。

初心者:那我要怎麼知道這台車的後煞要帶比較多一點?
站長:這裡我教你一個小訣竅,在騎車前先看看那台車的前、後煞車系統配置,通常後煞車系統相對好的車款,對後煞分配比例會需要的比較高。
初心者:原來如此!
初心者:像我看MotoGP,那些選手有各種前煞車抓法,到底該用幾隻手指來抓煞車比較好呢?
站長:用幾隻手指來操作煞車,主要是端看你自己的習慣,並沒有說哪種方式最好,不過煞車拉桿會因為手指位置而有不同的槓桿比。如果是用食指的話,會抓的比較裡面,力矩小,自然也比較費力。反過來說,如果學Rossi用後三指的話,不但因為手指多比較有力外,也是扣在煞車拉桿最外側最省力的位置。所以覺得煞車好像不大夠力,可以先試著改變手指位置,抓在拉桿外側,你會發現其實不用改Brembo也很夠用。
再來是當你越能輕鬆的扣煞車產生足夠的制動力時,你也越有餘力去做細微的操作,當然,如果煞車系統相當犀利,輕扣就有很強的制動力,那麼也可以調整抓握方式,來避免太過敏感的反應,達到細微的煞車操作。

站長:另外一個新手騎士常常忽略的部份,就是現在的大型重機,有很大的比例是搭配可調煞車拉桿,有些時候煞車不好用,其實是拉桿的位置不對。
初心者:那麼拉桿該怎麼調整比較好呢?
站長:其實就是以能輕鬆操作煞車為最主要的目的。如果手指要扣到煞車很吃力,甚至需要稍微放開把手才抓的到拉桿,那就是拉桿太遠。如果用四指以外的操作方式時,扣煞車時會夾到手指,那就是拉桿太近。總之就是在不影響抓握把手和其他操作的情況下,能輕鬆操作煞車的位置,就是最好的位置。
煞車不單單只是讓車輛靜止下來的工具,必須對本身車體上煞車的配置,煞車拉桿使用方法有一定的認知,對於各位讀者們往後騎乘途中,突發臨時狀況或者路線修正,具有相當大的幫助,如何在動靜之間取捨得宜,才是考驗騎士的一大關卡。現在各位已經對於煞車基本配置有些了解,下一篇我們將講解如何正確使用煞車!
延伸閱讀
本文經Moto7專業機車資訊網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死守舊機車最省錢?把握時間爭取汰舊換新補助才是聰明做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精打細算是許多機車族謹守的價值觀,但這樣真的能省錢嗎?若能聰明利用政府補助,把握時機汰換掉家裡老舊機車,加上SYM三陽機車祭出保證7個工作天交車的承諾,就是要確保購車民眾拿的到政府補助、同時享全年度最高優惠,以新車迎接新年的全新生活。
身為全球機車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許多台灣人家中都不只一台機車,有的老舊機車不好發動、騎乘時還有濃煙,但長輩或是精打細算的民眾,總秉持著不到零件停產的那一刻絕不輕易換車。但這樣的做法真的省錢嗎?從多方角度分析,其實非然。
別以為騎老車省錢,你沒想到的錢坑在這
首先,老舊機車因為動力科技較舊,省油表現無法與新車平起平坐以外,不合時宜的廢氣排放標準,難以通過排氣定檢,每次遇到機車要定檢時,輕則要在機車行花上許多時間,重則難以通過而冒著被罰款的風險,在道路上被相關單位攔檢更需付出高額罰款。
再者,隨著造車科技的進步與騎士對於騎乘安全的觀念提升,歐盟與日本分別已於2016年與2017年就開始規定新車要強制加裝ABS防鎖死煞車系統或CBS安全連動煞車系統,台灣目前雖然沒有強制加裝,但在2020年之前也曾經透過1,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購車補助,積極推動民眾選擇有加裝CBS或ABS系統的車款,顯見煞車系統提升與行車安全的關聯性至關重要。
老舊機車不僅沒有CBS或ABS煞車系統的輔助,煞車系統更因經年累月的使用效能大幅衰退,若遭遇到緊急意外,難以達到有效減速避險功能,後續所衍生的問題,絕對更為嚴重且難以想像。
政府汰舊補助年底即將截止,現在正是換新大好時機
對於廣大的機車族而言,除了倚重機車的高靈活性以外,相較於汽車更低的入手門檻當然也十分重要,因此為鼓勵民眾提升用車安全、鼓勵汰舊換新,政府也藉由補助來提升民眾汰舊換新意願。以先前曾推行的ABS/CBS購車補助為例,2020年前停止時就曾掀起一波購車高峰,顯見購車補助對於機車族的重要性。而環保署所施行的汰舊換新2,000元補助,也確定將於2023年底正式退場,在年底前無疑為汰舊換新購車的最佳時刻。
面對琳瑯滿目的機車品牌,要如何選擇品牌與機種呢?首先從品牌切入,近年來躍升台灣機車市場龍頭的SYM三陽機車,以多元的機種選擇和優異的產品實力,擄獲台灣民眾芳心,且為了回饋消費者支持,三陽機車對於購車優惠始終不手軟,年底前更結合政府汰舊換新補助,三陽機車全車系汰舊換新再加碼3,000元,以迪爵車型為例,汰舊換新補助最高可達23,800元(三陽購車補助金14,500元+三陽汰舊換新加碼3,000元+政府環保署汰舊換新補助2,000元+政府汰舊換新貨物稅減免4,000元+廢車回收300元)。
換言之,若錯過了今年底最佳入手時機,明年要入手三陽機車新車,將會直接貴上5,000元(少了三陽汰舊換新加碼3,000元+政府環保署汰舊換新補助2,000元),對於荷包支出來說相當有感。

正因為政府補助即將退場,再加上三陽機車的加碼補助力道,造成市場上相當高的迴響,引發超級熱絡的好評與購車潮,三陽機車為了感謝消費者回饋,同時保證消費者的權益,全力加開產能,更祭出保證7日內(工作天)交車的承諾,就是要確保購車民眾不只拿的到政府補助同時享全年度最高優惠,更可以盡快交車,以新車迎接新年的全新生活。
多元機種選擇,每個人都可以理想的SYM
身為台灣機車市場龍頭,三陽機車旗下有多種車款選擇,其中全新迪爵125、MMBCU與CLBCU都是最熱機種。身為國民旗艦代名詞的全新迪爵125,不僅擁有三陽機車三大優勢DNA「日本京濱噴射系統」、「CBS 2.0連動煞車系統」、「63.9km/L 一級油耗」以外,更有最新科技EnMIS雙火星塞異時點火系統、傲視同級37.5L最大車廂空間、雙載舒適的689mm超長坐墊等配備。

廣受年輕人喜愛的MMBCU則是基於DRGBT優秀的平台血統,更針對實用性、舒適性上做出大幅調整,有同級中最大的置物空間及雙載的舒適性,以及獨特的跑旅車款外型,造就同級距銷售冠軍的寶座。上市短短3個月就熱銷破萬台的CLBCU,不僅有獲得金點設計獎的百搭精緻外觀,更有EnMIS超強油耗表現與貼心規格,堪稱內外兼備的最佳小蜂鳥車型!

把握時間舊換新,騎新車展開新的一年
從排廢、安全性,到補助優惠等面向分析,長期看來機車汰舊換新無疑是增加安全、減少風險且照顧荷包的最佳投資。有意願汰舊換新的民眾,絕對要把握今年底最佳時機,不僅有政府補助,更可獲得三陽機車的加碼補助,如此絕佳機會,錯過不再。
政府補助倒數 SYM全車系汰舊換新再加碼3,000元(電匯)保證7日內交車
- 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SYM三陽機車官方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