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為何放假後更疲憊、空虛、易怒?認識假期後症候群

為何放假後更疲憊、空虛、易怒?認識假期後症候群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假期後症候群」通常出現於較長時間的假期之後,主要徵狀包括疲倦、生理時鐘紊亂、昏昏欲睡或者失眠。

不知道剛過完春節假期的大家會不會和筆者一樣,正在努力的調節自己在假期之後的狀態呢?

筆者剛從旅行歸來,一回到香港之後就感到非常疲憊,成日昏昏欲睡,時差也十分紊亂。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放鬆之後,不僅難以集中精神學習和工作,還會感到十分焦慮,空虛甚至易怒。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假期後症候群」(post-vacation syndrome),又名節後症候群,通常出現於較長時間的假期(譬如剛剛過去的春節)之後。

「假期後症候群」的一些主要徵狀包括疲倦、生理時鐘紊亂、昏昏欲睡或者失眠,由於暴飲暴食導致的胃口欠佳,精神難以集中,不正常的肌肉酸痛或者心率過快,以致焦慮、易怒等負面情緒。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通常是由於在學習或工作時,身體及精神狀態會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在假期結束之後,會因為在期間過度放鬆,而有概率出現「假期後症候群」。猶如長期繃緊的彈簧,在鬆弛了一段時間之後,想要重新恢復之前緊張的狀態,需要一定的時間並且較強的自控和適應能力。

常見的假期後症候群也出現在考試或課程結束之後,在恢復緊張狀態的過程中,由於無法及時適應之前緊張的生活節奏,就會出現上述的徵狀。

若想要緩解「假期後症候群」的徵狀,可以合理分配娛樂活動的時間,盡量將其安排於假期的前段時間,而在最後幾天留下足夠的休息時間,作為緩衝期,以便調整心態。在假期之後,若能適當的調整工作和休息時間,上述徵狀會逐漸消失(這不是廢話嗎),所以不用過多擔心。在體能方面,可以適當的進行一些運動(如果真的太懶,多走路也是可以的,盡量不要一直賴在床上做鹹魚就好了——記得出門一定要戴口罩)。

假期後症候群通常只會帶來短暫的不適,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周或十五天。但如果徵狀持續的時間延長,可能會導致適應性疾病(adaptive disorder)或季節性情感障礙(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由於篇幅有限,今後有時間會再詳細解釋。

希望大家可以早點調解好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就算因為肺炎的關係宅在家,也可以及時找回自己學習或工作的動力,盡早恢復充滿元氣的狀態吧,別忘了今年年初曾立下的雄心壯志噢!

本文獲Lo's Psychology授權轉載,題目與內文稍作修改,原文請看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