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食物券」政策如何設計?在川普執政下又產生哪些改變?

美國的「食物券」政策如何設計?在川普執政下又產生哪些改變?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美國,每7個人中就有一個是食物券的領取者,不過,在川普執政後對這個計畫加入了一系列改變,目前「補助營養援助計畫」參與人數不斷下降,預算也逐漸下滑。

(五)減低醫療成本

糧食匱乏會直接導致慢性病的產生與生病的風險,「食物券政策」直接降低人們在醫療花費上的成本(Board, 2018)。根據Carlson與Keith-Jennings(2018)研究顯示,有領食物券的低收入戶者比起沒有領食物券的低收入戶者在一年中更能節省1400美元的醫療成本,將近25%。而對於有領食物券的低收入高血壓患者比起沒有領食物券的低收入高血壓患者更節省了2700美元的醫療費用。而對於有領食物券的低收入心血管疾病患者比起沒有領食物券的低收入心血管疾病患者更節省了4100美元的醫療費用。

AAFN001103
Photo Credit :CORBIS / 達志影像

川普總統對食物券政策的改革

川普上台後,致力於經濟發展,將社會福利預算不斷縮減(Aisch & Parlapiano, 2017)、降低對低收入戶的各項經濟扶助(Thrush, 2018b),而食物券政策也受到波及,其中包括下面三項變革。

  • 第一,轉變發放食物的方式

川普將「補助營養援助計畫」的預算刪減超過30%。川普政府新計畫決定透過直接發放義大利麵餐盒、麥片、防腐食品與罐頭等方式給食物券領取者,而將原本按月給予電子卡金錢費用降低一半,讓領取食物券者能於各類政府規定之食物商品中自行選擇喜愛的食物,包括新鮮的魚、肉、蔬果、鮮奶、蛋等只剩下一半金額。這個川普新的計劃不再考量給予食物券領取者充足的營養,因為顧慮到營養與食物變化,就會花費更多預算(Board, 2018)。

儘管川普稱這個收穫餐盒(Harvest Box)的政策能為農業生產者帶來更有效的販賣與較好的營收,但民主黨人士卻認為這會給食物券領取者更多限制,也讓零售業大量失去販賣食物券產品的利潤(Thrush, 2018a)。而且,許多專家抨擊這項新計畫,且認為食物券領取者值得比領餐盒更好的待遇(Dempsey, 2018)。

  • 第二,增加必須工作的申請條件

2018年1月份川普簽署一份新的「農業法案」(farm bill),6月21日眾議會通過該草案(Baime, 2019; Bowen, Elliott, & Hardison-Moody, 2018)。儘管後來眾議院推翻某項對食物券領取者必須工作之要求條件,但是川普仍將該規定重新以行政命令方式來推行(Baime, 2019)。法案詳細內容:

  1. 包括預算每年從原本9000萬增加到1億390萬元
  2. 增加「補助營養援助計畫」與「勞動力投資法案」新的合作關係(Workforce Investment Act, WIA),強化領取食物券者在勞動市場中的參與
  3. 在「勞動力投資法案」計畫中心成立一個新的職訓機構,稱為「勞動力夥伴」(workforce partnerships)。該機構限定食物券領取人每周不得少於20小時的職業訓練
  4. 增加監督人系統,協助食物券領取人尋找工作、成為學徒、或是扶助其工作。

該政策預估會造成75萬人因為實在找不到工作而失去領取食物券資格。

  • 第三,改變領取資格門檻

目前川普政府將重新將降低通貨膨漲率(inflation rate)預估的數值,並將此數值應用在調整貧窮線的標準,讓貧窮線標準會逐漸升高。目前家戶四口的領取食物券者貧窮線門檻在年收26,000美元。每年政府會根據「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去調整通膨造成的物價波動,再更動貧窮線門檻。而現在新的政策考慮使用「連鎖加權物價指數」(chained CPI)來解決這個變更問題,「連鎖加權物價指數」假定當物價上漲時,消費者會去逕行去購買其他替代性較為便宜的產品,已達到總體消費仍與之前相同的消費水準。

有些經濟學家認為「連鎖加權物價指數」比「消費者物價指數」更為精準預估貧窮線標準。Douglas Holtz-Eakin經濟學家認為設定貧窮線的標準應該要加通貨膨脹率列入考量,才能計算較為精確(Fessler, 2019)。但是許多反貧窮團體如全國婦女法律中心(National Women's Law Center)的Melissa Boteach,認為這項措施將導致有許多原為低收入戶家庭者不再具有領取社會福利的合法資格(Fessler, 2019)。

不少專家認為這項措施將使得越少人能達到低收入戶補助合格領取的標準,同時讓領取食物券人數越來越少(Karni, 2019)。

AP_20004504390926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結語

「食物券政策」施行從1969年以來,參與人數不斷上升,預算金額也逐年提高,在2001年與2007年農業法案通過擴增「食物券政策」之後,直到歐巴馬政府時期,參與人數、預算、福利津貼達到巔峰,每年都增加160%的參與人數(Caswell et al., 2013),參與人口從1969年低於500萬人,到2012年,已經超過4600萬人,相當於每7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是食物券的領取者。這項政策促成經濟成長、也改善中低收入戶的民生經濟、降低食物匱乏危機、減輕醫療成本、提升貧困孩子的營養水準、更讓窮苦孩子可以平安健康成長到成年。

不過,在川普政權時代,「補助營養援助計畫」新增受僱工作為領取資格門檻,也規劃改變貧窮線標準、轉變食物發放的方式,目前「補助營養援助計畫」參與人數不斷下降,預算也逐漸下滑,不少專家認為該變革將造成貧困家庭與孩童之糧食匱乏、營養不足,亦讓美國社會陷入更嚴重的貧富不均狀態(Olen, 2019)。


註解

  1. 2019年TFP家戶按人數比例食物金消費最大額度之設定可見於網站

延伸閱讀

本文經新社會政策雜誌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點擊可檢視參考書目列表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