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巧奪天工的技術水準,驚心動魄的戰場求生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放眼本屆奧斯卡候選榜單,《1917》在缺席4項演技類獎項的提名下,仍硬是入圍了10項,幾乎囊括所有技術類獎項,更在獲得美國製片公會及導演公會的肯定後,成為最佳影片與導演獎的熱門首選。在我個人心中,已將最大獎頒給《1917》,深信若真獎落此家,競爭者也能信服。
(內文有雷,可先收藏文章觀影後閱讀)
觀賞電影《1917》是一趟美好又痛苦的旅程,我感覺自己的座椅成了魔毯,心思隨著攝影機的牽動,經歷無數次的揚起與驟降、潛伏與急轉,目擊著兩名小人物,如何於一戰完成一場不可能的任務。而往往在鼻息好不容易平復之時,下一波驚呼忍不住又起,《1917》樹立了戰爭電影的新標竿,縝密佈下前所未見的「A Whole New World」。
而我所感受到的「痛苦」,一方面來自自己的渺小,絲毫無法參透這場浩大工程的背後玄機,各部門的技術水準已是巧奪天工,各司其職之外還配合得天衣無縫。另一方面,是罪惡感,電影本身使我難以抵抗地深深著迷,同時必須毫無選擇地持續見證著人間煉獄,「享受」與「磨難」兩者,平衡了整場觀影體驗。
導演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的祖父阿爾弗雷德曼德斯(Alfred H. Mendes),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擔任准下士,《1917》的誕生受到了祖父親身經歷的啟發。全片劇情非常單純,1917年4月,於一戰的西方戰線中,德軍剛撤出法國北部的一個戰略據點,但情報顯示,此一撤退只是戰略性遷往新防線,若英軍第二軍隊貿然進攻,勢必徒然犧牲1600條性命。英軍士兵史科菲爾德和布萊克奉將軍之命,要將中斷進攻任務的手信交到第二營,而布萊克的哥哥就身在其中。
本片拍攝期65天,開拍前卻花了整整6個月排練,半年也許很長,但看完電影以後,便能真正明白這番準備絕無虛耗。《1917》挑戰一鏡到底的形式,鉅細靡遺地呈現兩名小兵跋山涉水的險峻路途,從壕溝、無人區、地窖,掙脫至農村、鐵橋、廢墟,最後被命運丟往急流、山林、前線,觀眾很快便會放棄尋找剪接處,懾服於利用場景掩護機器的匠心、以及幾乎如同施展魔法般的調度,完全浸身於這場驚心動魄的求生記。

於是我們可以了解,看似「一鏡到底」的劍法,其實是要練出「一氣呵成」的力道,在視角始終圍繞於准下士史科菲爾德的舛途中,見他所見、聞他所聞,竭力雕塑出分秒必爭的臨場感。在《1917》中,形式並非炫技的手段,而能夠與劇情達到完美且有效益的結合,流露出的盡是製作團隊的自信與果決,也許是因為這樣的才華鋒芒萬丈,所以人們不免著墨於此片形式的存在。
因此,當代最受推崇的攝影執導羅傑狄金斯(Roger Deakins),在入圍14次奧斯卡終於獲獎的紀錄之後(於第90屆憑《銀翼殺手2049》獲得最佳攝影),廣大影迷可以說是極有希望,看到這位大師以鬼斧神工之作再擒小金人。

《1917》的劇情推進梗概,使我聯想到同年度上映的法國軍事驚悚片《潛艦追緝》,皆是小規模的兵力要阻擋我方陣營的最高指令,只是後者在一言既出、千軍萬馬難追的條件下,更深入辯證「服從」與「自主」的主題。有些討論認為,《1917》的「缺點」在於劇情過於單調,本片確實沒有《敦克爾克大行動》的陸海空三線交織,主要角色的光芒也不像《搶救雷恩大兵》突出,但《1917》的純粹,使得它能全程抓緊眼球的這項壯舉,更顯困難而傑出。
展開演員名單,首先映入多數人眼簾的會是飾演將軍的柯林佛斯(Colin Firth)、上校班尼迪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以及上尉馬克史壯(Mark Strong),但其實他們的戲份並不多,作用更像是遊戲中的NPC(Non-Player Character),推進玩家准下士完成行動。
相形之下,由喬治麥凱(George MacKay)演繹的史科菲爾德,以及迪恩查爾斯查普曼(Dean-Charles Chapman)扮演的布萊克,這兩張除去大明星光環的年輕臉龐,才是這場遊戲的真正玩家。他們之於整部電影,只是一幅畫作中的兩道中性色彩,以非英雄式的身段,可以說是連滾帶爬得狼狽靠近成功彼岸。

最後的槍林彈雨中,少數史科菲爾德正面挺進的姿態,是導演小心翼翼堆疊出的身影,這個故事不在雕琢英雄的誕生,而是用最貼近的角度看待小螺絲釘的功能。完成這場任務並不會結束整場戰爭,但確實拯救了部分的生命,正如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在《隱藏的生活》中引用了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的話語:「世上不斷增長的善,一部分是由不具歷史意義的行為所決定著;而你我周圍惡的事物,之所以沒有它們原會成為的那樣糟糕,一半也要歸功於那些忠實地過著隱匿的生活,如今安息在無人祭拜之處的墳中人。」

劇本中尚有許多令我動容之處,都是關於生命。在布萊克遭刺前,史科菲爾德裝取了一瓶牛奶,後來跟隨軍車行經草原時,才知德軍已將所有乳牛射殺,只為斷敵軍的糧。這罐純白的牛奶來自死亡與暴行之疏,卻在後段成了新生嬰兒的生存養分,延遞主角的無私與善念,有了相反卻對應的象徵。荒村中的一碗無瑕牛奶,和有聖女意味的法國女孩,是全片最具魔幻性的存在。
而讓布萊克惦念萬分的母親的櫻桃樹花瓣,在史科菲爾德遭到追殺,就要窮盡末路之時,彷彿代表著亡魂與天意,伴隨著急流將主角送往岸上,然後接上一曲《Poor Wayfaring Stranger》。導演同時掌握著油門與煞車,選擇在緊湊的節奏中譜上一記休止符,使觀眾全神感受:面對前方戰場的生死,人們能做的也只有靜靜聆聽。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