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轉彎解除台灣航班禁令,外交部司長:義禁台航班問題根源來自WHO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月1日下午傳出越南禁止中港澳台航班,晚間由越捷航空台灣總代理宣布解禁,航班仍照常運作。但義大利方面,外交部歐洲司長姜森2月1日晚在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答覆,主要問題根源來自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台灣疫情列入中國。
(2020/02/01 21:00 更新:潘柏翰,核稿:楊之瑜)
今天下午傳出越南禁止中港澳台航班,晚間由越捷航空台灣總代理宣布解禁,航班仍照常運作。但義大利方面,外交部歐洲司長姜森今晚在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答覆,主要問題根源來自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台灣疫情列入中國,並表示外交部長明天將召開國際記者會,向各國媒體說明立場。
(中央社)因應中國武漢肺炎,越南今天下午禁飛中港澳台航班,不過晚間越捷航空台灣總代理宣布,越南民航局已經宣布解禁台灣,即刻起航班一切順利運作。
越南今天下午禁止中國航班入境,包含台灣航班,影響不少航班,包括長榮航空BR385航班飛往河內中途折航、星宇航空飛往峴港JX1701航班在起飛前,又滑回機坪等。不過禁飛令晚間露出曙光,越捷航空台灣總代理晚間對外宣布,越南民航局已經宣布解禁台灣,即刻起航班一切順利運作,民航局稍晚也證實越南已經解禁。
長榮航空也宣布,已接獲越南通知,接受台灣飛往越南班機,今晚立榮航空B7-29將會維持飛航,但將延遲至晚間11時起飛,長榮與立榮航空明天以後往返越南航班均維持正常起降,最新航班異動訊息請旅客至官網或利用APP查詢。
義禁台航班問題根源來自WHO,外交部長明召開記者會說明
外交部歐洲司長姜森今晚表示,義大利昨天宣布禁止台灣航班入境,問題根源在於世界衛生組織(WHO)把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誤導義大利衛生部門與民航局做成上述決定,外交部持續與義方交涉,並且對WHO的做法表達嚴正關切。
義大利政府昨天宣布禁止中國、香港、澳門與台灣的航空公司班機入境,姜森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上答覆問題時說,義大利政府做成這項決定,是因為WHO把台灣置於武漢肺炎疫情陷入「危機」的中國轄下,使義大利方面受到誤導。
姜森說,因此WHO是「問題的根源」。
他並且說,義大利這項決定不合理,因為台灣鄰近有武漢肺炎病例更高的國家,義大利卻沒有禁止這些國家航班入境。他說,外交部除了繼續與義大利方面交涉,爭取改變昨天的決定,也對WHO誤導外界的做法表達嚴正關切。
外交部長吳釗燮明天將召開國際記者會,預料將會針對此事向各國媒體說明立場。
據瞭解,義大利外交部昨天在宣布決定的聲明中,把中港澳台攬在一起,後來已將中港澳跟台灣分開。經過台灣方面的交涉,義大利方面同意華航2日派飛機前往羅馬,把滯留的旅客接回台灣。
(2020/02/01 18:00 更新,原標題:白宮宣布外國人旅行禁令、美三大航空停飛中國,義大利、越南跟進禁止台灣航班)
華航獲義同意明派機接滯留台人,越南也跟進禁止台灣航班
《自由時報》報導,原本昨取消2航班的華航今(1)天表示,獲義大利民航局同意,明(2日)將派空機接滯留台人,並恢復2月3日CI76羅馬-台北(桃園)航班。後續航班若有調整將再行公告。
《中時電子報》報導,繼義大利禁止台籍航空入境後,越南今天也跟進,影響所及包括星宇今天JX1701飛峴港、華航稍早CI793飛河內也被迫取消,由於台越航線班次眾多,衝擊更甚昨天宣佈停飛的義大利,影響人數恐怕上看80萬人次。
目前往來台越間的航空公司,我方有華航、長榮、星宇,越方有越航、越捷、越竹、捷星太平洋,航點遍及胡志明市、河內、峴港。根據民航局的統計,每月總座位數約37萬、載運旅次約27.7萬,若停航3個月,影響約80萬人次。
《中央社》報導,據交通部民航局統計,台灣飛往越南航班每週共有245班,其中國籍航空94班,越籍航空151班。旅遊業者表示,越南已通知從2月1日到5月1日期間禁止中港澳台前往。
(2020/02/01 12:00 更新,原標題:白宮宣布外國人旅行禁令、美三大航空停飛中國,義大利跟進卻波及台灣)
美國白宮於昨(1/31)天宣布新的禁令,表示若非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入境前兩週曾到中國者拒絕入境;若是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則須接受為期兩週的強制機構或居家隔離。另外,美國三大航空公司業已宣佈停飛中國的航班。義大利也宣布採取類似的措施,台北地區也在影響範圍之內。台灣駐義大利代表處在經過徹夜交涉後,向義國政府表達嚴正關切。
入境前兩周曾赴中國的外國公民,將禁止入美國
《中央社》報導,美國昨天宣布將禁止過去14天曾赴中國的外國人入境美國,駐美代表高碩泰表示,會盡快和美方相關部門瞭解具體資訊與做法,並向台北說明,讓有意赴美的台灣旅客能事先掌握。
擔憂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擴散,繼美國國務院升高赴中國旅遊警示至最高第4級「請勿前往」後,白宮今天宣布過去14天曾經造訪中國的外國公民,除美國公民或綠卡持有人的直系血親外,將禁止入境美國。
依據US Taiwan Watch: 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對白宮新聞稿的摘要,新一波對中國旅客的管制措施如下:
- 美國公民、永久居民,若在入境之前14天內到過中國湖北省,入境之後必須接受14天的強制機構隔離。
- 美國公民、永久居民,若在入境之前14天內到過中國,入境之後必須接受14天的居家隔離。
- 非美國公民、永久居民、或上述直系血親,若在入境之前14天內到過中國,將拒絕入境。
從中國至美國的班機,都將疏導到7座國際機場:約翰・甘迺迪國際機場(紐約)、奧黑爾國際機場(芝加哥)、舊金山國際機場、洛杉磯國際機場、西雅圖-塔科馬國際機場、亞特蘭大國際機場、檀香山國際機場。
這些措施將於本週日(2月2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五點開始實施。
美國三大航空停飛中國,義大利宣佈停飛也波及台灣
《中央社》報導,美國航空昨(1/31)天宣布,自即日起至3月27日暫停往返中國航班,達美航空也將自2月6日至4月30日暫停所有飛中國航班。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0-02-02 武漢台灣民眾將包機直飛返台,菲律賓出現中國境外第一宗肺炎死亡案例
- 2020-02-02 前AIT主席卜睿哲:若把台灣2300萬人排除在外,就不是真正的「世界」衛生組織
- 2020-02-01 越南轉彎解除台灣航班禁令,外交部司長:義禁台航班問題根源來自WHO
- 2020-02-01 中國確診病例破萬:2日起廣東返台須隔離,500多名台人滯留湖北視訊求救
- 2020-02-01 醫護人員須知:平面口罩是用來保護醫療院所環境及病人,並不是設計保護佩戴者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今年9月23日至10月01日,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主辦的「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LIVING AS ONE)將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這次展覽內容以「我們+」為主題,取加號與「家」的相同讀音,巧妙地展現政策以「社會住宅」為核心、強調居住權的精神,同時也隱喻著臺灣社宅發展史中從零到一的累加與創造。
臺灣社會住宅發展史:一段集體創造的過程,一個關於我們成「+」的故事
臺灣社宅的發展歷程,相比歐美日韓等國於二戰後就開始不同,臺灣受特殊的歷史紋理與經濟脈絡影響,社宅的推動軌跡才不過十餘年。但其實自1989年反對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後,不少民眾就意識到居住議題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政府、民間溝通對話,試圖改變「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居住權、所有權緊緊相依的觀念,進而影響住宅政策的發展。

經過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2005年「社會住宅」一詞終於列入政策文件,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倡議、修法行動,直到2015年廢除國民住宅條例後,才終於確立社宅只租不賣的政策方向。換句話說,臺灣社宅乃經由長期的倡議運動而生,並在體制內、外的漫長溝通與修法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後,才形成現今結合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公共服務的社宅樣貌。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不只是全臺首次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更是臺灣社宅發展的重大節點。此次展覽從倡議經歷、議題訴求、政策結果,及共榮共創的未來可能性等面向,將內容分為「社宅倡議+」、「社宅實踐+」、「社宅趨勢+」、「社宅生活+」四大展區,帶著觀展人一起看見社會住宅的方方面面,理解它的內涵與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看見社宅實踐的三種可能性
談了那麼多,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社宅最核心的概念是「只租不賣」,由政府將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出租給一般戶或弱勢戶。目前臺灣的社宅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主導或輔導興建的「社會住宅」;第二類則是由政府補助租屋服務業者開發民間房源 的「包租代管」。除此之外,社宅入住資格也有限制,《住宅法》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40%以上戶數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及一定比率予未設籍當地但因就學、就業而有居住需求者。

也因此,過去很容易因「社會住宅」與「弱勢戶」的連結造成負面觀感。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社會扶助的面向,社宅更加強調「多元混居」,且社宅並非獨立於社區的存在,當中不只有住戶,還乘載了許多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07號展區展示的「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E基地)」,就設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制、商業店鋪、托嬰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身障空間等,不論是入住社宅的住戶,還是周邊社區的民眾,都可以享受社宅帶來的益處,住得安心、滿意。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社宅的能量有限,所以政府除了興建新的社宅,還透過「包租」或「代管」的方式,媒合擁有閒置房屋的屋主及有居住需求的房客,重新利用現有的住宅空間,提供專業服務與租賃關係的保障。在展覽05號及08號展區中,亦展示了「包租代管」的社宅政策,無論是租稅補貼、居住體驗、傳統租屋困境等各個面向,都能夠讓觀展者更了解社宅政策下的多元樣貌。
社宅不只是房子,還是你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
全臺各縣市都有社宅,而不同縣市的社宅,也發展出其獨特的特色。例如國家住都中心以「公共藝術打開鄰里之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臺北市強調社區生活內涵而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又稱青創戶)、臺中市強調公共空間設計的「臺中好宅」、高雄市以城市、交通與產業為主軸,將社宅融合進整體都市發展擘畫藍圖。

不難發現,在各地的社宅案例中,鄰里、社區、交通、公共空間等關鍵字反覆出現,這些字詞也直指社宅真正的本質──生活;而北中南東的不同發展方向,都是在成就一種地方性的理想生活。所以社宅的未來,其實就是城市生活的未來藍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展覽不斷強調社宅的未來想像,於是在展覽最後,國家住都中心將臺灣的社宅發展置於國際視野中,透過世界各國興辦社宅的案例,呈現全球社宅與城市交織出的獨特風景;並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重新發掘永續發展、銀髮混居、共融共享等生活型態的珍貴價值。
除了內容豐富的場館展區,國家住都中心在展期間也舉辦如公共藝術、社宅建設、社宅營運等共24場議題沙龍及工作坊,邀請大家觀展之餘也可以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像未來的居住可能!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我們+》 展覽詳細資訊
展出時間:2023/09/23 (六)~2023/10/01 (日)
展出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
入場條件: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