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暴之巔:K2女子先鋒的生死經歷》:在現代絕大多數的時光,「女性攀登者」是一個矛盾的修辭

《殘暴之巔:K2女子先鋒的生死經歷》:在現代絕大多數的時光,「女性攀登者」是一個矛盾的修辭
世界第二高峰的喬戈里峰,國際上通稱為K2,這也是登山者對它的稱呼。|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以K2的例子來說,身為來自美國、義大利、俄羅斯或任何地方第一位登上這山的女性,就能靠著提升國族榮耀賺取大量現金。到了那邊,多數女性便發現這座山及此處的天氣,超出自己的能力、力量或經驗能負荷,但這阻止不了她們嘗試。

范妮二十多年來於山野與冰霜的未知世界中探險,表現相當出色,只有一般常見的高山症症狀與脫水:頭痛、輕微噁心與呼吸短促。她的治療方式也迅速確實——幾夸脫的淡茶摻點威士忌。雖然她身體硬朗,能適應喜馬拉雅山區的稀薄空氣,但這項能力並 不長久,一九二五年撒手人寰,享年六十六歲,而威廉在喪妻後十二年離世。《高山雜誌》刊登的范妮訃聞中,約翰.珀西.法拉爾(J.P.Farrar) 寫道:

她感覺性別對立之苦。或許可說,女性闖入這個長久以來專屬於男性的 探險領域,堪稱新奇之舉,或許在某些無意識的層次上,有些地方確實有性 別對立的存在。

女性「闖入了男人的探險領域」的感覺,不僅確實困擾著范妮,也困擾後來跟著她進入喀喇崑崙山荒野的其他女性。

即使障礙重重,但接下來五十年,有愈來愈多女性進入世上最高的山嶺。一九三四年,德國登山者海蒂.戴倫弗斯(Hettie Dyhrenfurth)超越了七千三百公尺的標高記號, 來到巴基斯坦七千四百二十二公尺的錫亞康戈里峰(SiaKangri,又稱為瑪麗王后峰〔Queen Mary Peak〕),一九五四年法國登山家克蘿德.科根(Claude Kogan)初次嘗試攀登八千兩百○一公尺的尼泊爾卓奧友峰(Cho Oyu),抵達七千六百公尺之處。

一九五五年,全由女子組成的登山隊抵達喜馬拉雅山脈,成功初登六千七百公尺的蓋爾金峰(Gyalgen Peak)。 到了一九六四年,所有八千公尺以上的高峰都有人登上,但都不是女性。經過多年的嘗試,女性終於在一九七四年突破八千公尺的標高。這是由三名日本女子組成的團 隊:內田昌子(Masako Uchida)、森美知子(Mieko Mori)與中世古直子(Naoko Nakaseko) 攀登了八千一百五十六公尺的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盧峰(Manaslu)。但這成就最後以悲劇畫下句點,她們的另一名隊友在下撤時摔死,並未登頂。

一年後,波蘭的安娜.歐科平斯卡(Anna Okopinska)與哈莉娜.克魯格 史羅科斯卡(Halina Krüger-Syrokomska)抵達 巴基斯坦八千○三十五公尺的迦舒布魯二峰(Gasherbrum II),且是無氧攻頂,架繩隊全由女性組成;而一九七五年五月十六日,日本的田部井淳子(Junko Tabei)成為世上第一個抵達世界之巔、八千八百五十公尺的聖母峰的女性。

註釋

[1] 瑪麗.帕拉迪斯(Marie Paradis),一七七八–一八三九,一名住在霞慕尼的貧窮女僕,首位登上白朗峰的女子。

[2] 一八三四 一九二三,英國地形學家、地質學家與測量學家。

[3] 一八三○–一八七八,英國測量師。

[4] 一八五○–一九三五,美國登山家與冒險家。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殘暴之巔:K2女子先鋒的生死經歷》,臉譜出版

作者:珍妮佛・喬登(Jennifer Jordan)
譯者:呂奕欣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或許山並不在乎她們的性別,
但人類社會在乎。

|詹偉雄 策畫・選書.導讀——臉譜出版meters山岳文學書系作品|

自一九三九年美國登山隊的一名成員與三名雪巴在K2罹難後,這座滿是岩石、冰、風暴與深淵的「殘暴之巔」名聲遠播,近一世紀未曾改變。上世紀八○年代,在多數為男性的職業登山界,卻有五名女子先峰打破性別的藩籬,先後登上這座八千公尺高、幾乎隔絕所有生命體的「死亡地帶」。

這五名登山家分別是:

  • 汪達.魯凱維玆(Wanda Rutkiewicz,一九四三-一九九二),一九八六年登上K2頂峰
  • 莉莉安.伯拉德(Liliane Barrard,一九四八-一九八六),一九八六年從K2下撤時死亡
  • 茱莉.特利斯(Julie Tullis,一九三九-一九八六),一九八六年從K2下撤時死亡
  • 向黛兒.莫迪(Chantal Mauduit,一九六四-一九九八),一九九二年登上K2頂峰
  • 艾莉森.哈葛利夫(Alison Hargreaves,一九六二-一九九五),一九九五年從K2下撤時死亡

一九九八年,一篇「最後一個活著離開K2的女人」逝世的文章,使得作者開始追溯這些女性登山家的腳步來到K2。她迷戀上這陌異無情的高地,也好奇這些女性為何留下家人與孩子,選擇在死亡邊緣生活?在女兒、妻子、母親這些身分之外,如何克服社會觀感與體能的極限,在山上既要應付月事,還得和男性登山隊員、揹夫、嚮導與官員角力?

本書記錄這五名女性登山家與父權體制纏鬥不休的身影,同時也向後人展示她們對攀登與高山的熱切嚮往,以及獻出生命也不足為惜的決心。

0010922243
Photo Credit: 臉譜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