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撫慰同鄉的味蕾,她在高雄創立首家獲清真認證的印尼餐廳

為了撫慰同鄉的味蕾,她在高雄創立首家獲清真認證的印尼餐廳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來自印尼的雅蒂在雅加達與台灣丈夫結婚後,便來台定居,她為了讓台灣人認識印尼美食,以及撫慰印尼同鄉的味蕾,因此創辦了高雄首家獲清真認證的印尼餐廳。

文:顏鍼筑

座落於高雄市三民區火車站前的南華路上,有著一家家不同於中文招牌的商店,仔細看絕大多數都以印尼文字所組成,有的還參雜一些越南文字招牌。在現今高雄6萬多的外籍勞動人口中,印尼籍勞動人口占約4,為整體外籍移工人數最多的國家,因此印尼籍勞工在高雄生活開始留下足跡,漸漸在高雄火車站形成聚落。

對於生活在高雄的外籍人士來說,在高雄移動必須仰賴大眾交通工具,因此火車站周遭就是最好的聚集地,尤其高雄的指標-高雄車站。對於在地人來說稀鬆平常的車站卻是外籍移工最方便聚會休閒的好地方,一來距離大眾交通工具不遠,二來在假期有限的情形下,短程短時的地點非車站附近莫屬。因此,在高雄市南華路上也開始展開一家家印尼小吃、餐廳、商店等等,以應付印尼籍移工的消費需求。而在南華路上整排的印尼商店中,有一間餐廳與眾不同,這是一家在南部極少數獲得清真認證(حلال‎,Halal)的餐廳——RM. BU Yeti Indonesia 爪哇真美食小吃店

童年所繫,跨海傳承

南華路上走著走著便會看到有個穿著印尼服飾的人形立牌,那就是雅蒂。雅蒂的漢名叫李雅蒂,印尼名字叫Yeti Latif,雅蒂是照印尼名字音譯,而李姓則是雅蒂的丈夫為她取的。

雅蒂的信仰為伊斯蘭教,因此她跟大部分穆斯林女性一樣,會戴頭巾(印尼語:Jilbab),身穿跟當地人無異的棉質上衣和牛仔褲,腳踩運動鞋,衣物和鞋子的選擇都是為了在廚房和外場之間方便穿梭走動。一進到餐廳便會看到桌子分別靠牆位列於兩旁,中間隔著讓人方便穿梭的走道,如果雅蒂看到饕客光臨,便會熱情地過來招待。在桌子旁的塑膠架上放置著菜單,菜單上列有印尼文和中文的佳餚名稱,每道料理都是雅蒂精心挑選的料理。

2
Photo Credit:顏鍼筑
雅蒂人形立牌

在與雅蒂聊天的過程中,雅蒂娓娓道來自己在印尼家鄉的過往。雅蒂的家鄉是位於印尼爪哇島上的中部Cilacap,是一個靠近海邊的小漁村。雅蒂家裡總共有9個小孩,分別有5個男孩和4個女孩,雅蒂排行老三,上面雖然有兩位哥哥,但在家中卻是長女,因此從小便要學會幫忙媽媽處理家務和賣東西。如同許多住在海邊的人家,雅蒂家是靠海維生,爸爸長年待在海上擔任大廚,約莫半個月至一個月才上岸與家人團聚。雅蒂媽媽是名家庭主婦,但同時開著小雜貨鋪維生,在打理家務同時能兼差賣點雜貨來添補家計,這家雜貨舖也是雅蒂的外婆所傳承。在雜貨舖閒暇之餘,雅蒂的媽媽還會同時賣著一些小吃,這也使得小雅蒂從小就會幫媽媽打理生意和煮食料理。

在雅蒂的印象中,從小她就得要幫忙家裡料理三餐,因為媽媽要忙著打理店鋪,而在印尼的傳統觀念中,女孩子要嫁人就必須得要學煮菜,因此家中很多家務就落在長女雅蒂身上。雅蒂回憶起自己童年時期,常常得早上五點就起床準備家中早餐,六點準備上學,七點到學校,日子就是在家務和學習中度過。在當時的傳統觀念底下,女孩不用讀太多書,學習對女孩來說並不是必要條件,雅蒂的阿嬤就認為雅蒂讀書不用讀太多,尤其家中那麼多小孩,應該要讓男孩先享有資源,但雅蒂的媽媽覺得小孩能讀多高就讀多高,因此雅蒂才能無虞地讀到高中。對雅蒂來說童年回憶也跟爸爸的料理有關,爸爸燒得一手好菜,尤其是關於海鮮,因為長期靠海維生,海產的料理對爸爸來說是信手捻來的功夫,小雅蒂對父親的回憶有很多都在料理上,因為家裡的傳承和記憶,使得雅蒂從小就對料理有興趣。雅蒂家就在這樣平凡的日子中度過,但雅蒂的父親在雅蒂約高中的時候就過世,因此雅蒂家的重擔就全落在媽媽身上,雅蒂的媽媽就這樣開著雜貨舖拉拔九個小孩長大。

雅蒂高中畢業後,來到印尼首都雅加達工作,因為雅蒂高中是學會計,因此在雅加達應徵上一家仲介公司的會計,而仲介公司的老闆也是她現在的老公。雅蒂在仲介公司工作擔任會計的同時也學會了中文,因為仲介公司的需求,需要跟公司客戶溝通,因此雅蒂在印尼的時候就同時在運用兩種語言。

創辦高雄首家獲清真認證的印尼餐廳

來到台灣後,小孩漸漸長大,雅蒂開始覺得自己的人生發展有更多的可能,在雅蒂的記憶中,自己對料理的熱情未減,藉著料理菜餚的同時,也可以慰藉自己的思鄉之情。因此雅蒂開始考取中餐烹調與烘焙食品的證照。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雅蒂聽聞有其他的印尼小吃店老闆說:「印尼店一定要又髒又亂才像印尼店」。這讓雅蒂非常震驚和傷心,認為因為少數不重視衛生的印尼店老闆使得台灣對印尼店的印象不佳,讓她非常難過,因而在家裡人支持下,雅蒂開始她的餐飲之旅。

2014年,在丈夫的支持下,雅蒂在高雄明華路上開了第一家餐廳,也是當時高雄唯一的印尼餐廳。當時雅蒂察覺到,在南部還未出現有清真認證(حلال‎,Halal)的餐廳,因為清真認證需要非常嚴苛的條件才能獲得。清真認證需要眾多手續,並且每個食材、每道菜、到廚房,整個餐廳環境必須經過不斷考驗、認證,才能得到Halal的招牌。因此,對於最終能拿到清真認證(حلال‎,Halal),雅蒂覺得是件很驕傲的事蹟,這代表著她對食物的堅持–新鮮、健康、美味的宗旨獲得肯定。

不過,當時在明華路上的餐廳主要是招待台灣人嘗試印尼菜,為了讓同鄉也容易吃到家鄉味,因此雅蒂於2017年在靠近高雄車站的南華路上開了第二家餐廳–RM. BU Yeti Indonesia 爪哇真美食小吃店。在菜單設計上,雅蒂考量到台灣人對辣有不同的接受度,的口味,可選擇辣或不辣的食物雅,讓台灣人來逛印尼街也能嘗到美食。雅蒂除了對料理美食有興趣外,也喜歡唱歌跳舞,雅蒂的餐廳都會放著印尼當地的流行樂,店裡的電視上會放著印尼當紅的節目和新聞。在較清閒的時候,雅蒂會跟印尼姐妹會的成員一起分享美食、一起唱歌、跳舞。可以說,雅蒂帶著印尼文化到高雄開啟了人生的新旅程。

1
Photo Credit:顏鍼筑
雅蒂與她的拿手菜「大雞腿飯」

味之所繫,飲食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