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漂向北方的馬來西亞華人歌手們,祖國在南方

漂向北方的馬來西亞華人歌手們,祖國在南方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去兩年,在中國發展的馬國歌手蔡恩雨和以格,因稱中國是「祖國」而引起爭議。而最近歌手曹格也在臉書提到身為中國人的國族認同,接著黃明志也在臉書宣示了他不是中國人,祖國是大馬的立場。

2月1日下午,來自馬來西亞的歌手曹格忽然在臉書貼了與爺爺的合影,寫下了一篇感性的貼文:

曹格這則寫著「中國人我」的貼文招到了許多馬來西亞網友的批評,有網友提醒曹格的國籍是馬來西亞,不應將國籍和祖籍搞混。

之後曹格也在貼文中留言澄清,稱因為看到中國因發生肺炎疫情,華人也遭致歧視,他感到相當心痛,他說「我們都是人,都有機會陷入危難、不分種族、不管你在哪裡、你是什麼人,面對疫情不要分裂要團結,盡你我所能讓世界更和平更美好。現在,這是這個世界的問題。如果我的話說得不夠好、不夠完整,很抱歉是我表達的有缺點」、「我身體裡有爺爺的血統、我出生於馬來西亞,因為求學和工作走過許多城市與國家,我的家和我最珍愛的家人在台灣,這就是我在思考的」、「還需要再嚴格檢查我為誰為什麼目的說什麼嗎?我想,那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了。」

無獨有偶,另一位知名的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2月3日也在臉書發布了自身國族認同的貼文,黃明志強調他是馬來西亞人,不是中國人,也不是華僑。

確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定義,馬來西亞華人並不是華僑。

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指出:

華僑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其中「定居」是指中國公民已經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並已在住在國連續居留兩年,兩年內累計居留不少於18個月;中國公民雖未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但已取得住在國連續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資格,5年內在住在國累計居留不少於30個月,視為華僑;中國公民出國留學(包括公派和自費)在外學習期間,或因公務出國(包括外派勞務人員)在外工作期間,均不視為華僑。

外籍華人,是指已加入外國國籍的原中國公民及其外國籍後裔。

反「僑生」的黃明志

黃明志為何在此時「表態」,網友各有看法,有的認為黃明志「懟」曹格的意味濃,也有的認為和近年馬國華人社會的氛圍有關,如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後,立場不同的華人的對立日趨激化,站在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立場的華人,被標籤為「慕洋犬」,而支持中共政府打壓香港人爭取民主的華人則被標籤為「中華膠」,而這群體也多有「中華情意結」,在國族認同上會認為中國是「祖國」,甚至認為自身也是「中國人」,或「華僑」。

實際上,這不是黃明志首次表態反對「華僑」的概念,他首次表態大概可追溯至2014年5月。

當時媒體報導,前總統馬英九接見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台校友會總會時,稱讚在台灣發展的國「僑生」表現亮眼。而黃明志在其臉書專頁附上剪報,並寫他對馬英九觀點的不認同-「看到了這篇報導,我只想說...謝謝台灣對馬來西亞學生的照顧。但我們不是僑生,也不叫華僑,因為我們沒有僑居在別人的國家,馬來西亞是我們的國家。你可以叫我們馬來西亞人,大馬人,或者馬來西亞華裔/華人」

值得注意的是,黃明志在2014年5月和今年2月的貼文中,都提到了「僑居」這兩個字。一般上,馬國媒體很少用到「僑居」這字眼,甚至中國官方和媒體也很少會對馬國使用,會對這兩個字有熟悉感的,多是有留學台灣經驗的馬國華裔學生,而且他們多認為台灣政府、媒體在使用這兩個字時,相當有誤導性。那何以黃明志會對「僑居」、「華僑」等字眼介懷,也許能從黃明志的留學背景談起。

在1998年之前,台灣政府僅允許馬國華裔學生選擇以「僑生」身份入學,至今所依據的法規依然名為《僑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這與多數不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外國華裔學生的觀念是有嚴重衝突的,他們是出國留學,何來「回國」呢?這是因為過去中華民國政府一直以海外華人的「正統祖國」自居(可詳閱《一個被中華民國僑委會「強制領養」的團體:馬來西亞旅台同學會》一文)

直至1987年解嚴後台灣社會邁入民主化、本土化,黨國意識被鬆動以後,台灣政府才在1998年允許馬國華裔學生可選擇以外籍生身份入學,但無論是選擇了僑生還是外籍生,都無法再轉換身份。

儘管黃明志本人未曾公開揭露自身是以僑生身份,還是外籍生身份就讀銘傳大學大眾傳播系的,但他在台就學期間的社會氛圍,或多或少引起了他對台灣的僑生政策有所反思。

黃明志大約是在2001或2002就讀銘傳大學,就算他是以外籍生入學,但僑生制度已在台灣行之有年,終究難免被身邊的台灣人(同學、老師)認為是「僑生」。在黃明志求學期間,由於扁政府打壓僑生政策,開始將更多資源投入發展國際教育(招攬更多外籍生),當時的社會氛圍對僑生群體並不友善。在這樣的環境下,無論黃明志是僑生還是外籍生,也許心中已對中華民國的僑生政策有所不滿,進而反思了「僑」字背後的意涵。

我和我的祖國

早期台灣是全球華語流行音樂的中心,許多東南亞歌手無不以台灣為跳板,「出口轉內銷」紅回母國,如來自新加坡林俊傑、孫燕姿,馬國的梁靜茹、光良、品冠、戴佩妮、曹格等人,但近年中國的華語流行音樂聲勢崛起後,許多新世代的馬國歌手開始往中國發展。

也許「國情不同」,造就了馬國歌手到中國發展時發生了獨特的現象,如發生了自稱是「中國人」、宣稱中國是「祖國」的事情,當影像的傳播傳回馬國後,又引起了不同立場的馬國華人相互激辯。

例如在2018年,馬國歌手蔡恩雨在上中國節目《中華情》時,被主持人問到是否來「祖國」(中國)發展的話會更好?蔡恩雨回答:​​​​​​​「我在馬來西亞是有的,但能夠來祖國的話更好。」

cdao6ci6bj9hk21gi22vz9pjv1bsgz
Credit: CCTV 中文国际
馬來西亞歌手蔡恩雨

2019年,參加中國節目《中國好聲音》的馬國歌手以格,在節目中被王力宏問到「祖國」唱歌的感想時,以格回應稱:「我覺得回到祖國唱歌,在這邊感受到的事情,是在馬來西亞感受不到的,我做到了。」此番話也引起了馬國網友的不滿。

無論是當事人與中國人對「祖國」二字有認知偏差,或是節目效果所需,相比過往馬來西亞歌手來台發展時,都未曾聽聞發生過類似上述的言論爭議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