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恐帶來30億美元損失:中國旅客來或不來,對泰國而言是個大問題

疫情恐帶來30億美元損失:中國旅客來或不來,對泰國而言是個大問題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中國作為第一大旅客來源國的情況下,泰國境內屢屢新增中國旅客和與其接觸的病例。泰國能否兼顧觀光收益,同時守住這道防疫關卡。

泰國觀光勝地芭達雅(Pattaya)的度假村中,曾經繁忙穿梭的遊船,如今安靜地停泊在岸邊,這幅光景將持續1到3個月。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武漢肺炎)疫情,已經嚴重影響泰國的觀光收益,不過,政府目前並未停止落地簽,也招致民眾批評罔顧國民健康。

曼谷郵報》報導,NPE旅遊公司的總裁Nathapong Manasom,主要服務中國旅客,他表示中國這波對遊客的限制,將直接衝擊到船家。6日時,旅遊相關的股票在泰國證券交易所(SET),開出的指數下滑14%,為2020年以來最差的表現,影響到第一季度的收益。《環球旅訊》指出,泰國國家旅遊局預估疫情將使泰國損失30億美元(約新台幣900億元)的收益。

同時,目前在東南亞各國中,泰國確診病例數僅次於新加坡。《中央社》報導,截至7日傍晚,泰國累積確診病例為25例,其中19例是來自中國的遊客,4日新增的病例中,有2名泰國司機曾經到載送中國遊客。

中國觀光客是泰國極重要的收入來源。泰國觀光收入占GDP近20%,中國是泰國國際觀光客最大來源國。2018年泰國的國際觀光客總數達3826萬人次,中國觀光客就占了1035萬人次。《世界日報》報導,泰國國際航空公司(TG)光是曼谷-北京航線,每日就執飛2個往返航班,中泰往來相當頻密。不過近來有減少航班的措施。

聯合報》報導,目前中國遊客赴泰觀光,因為落地簽(VOAs)免費,幾乎都採用落地簽。倘若暫停發放落地簽,加上中國已全面禁止中國旅遊團出行,將幾乎等於阻斷中國旅客。

RTS30CIZ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中國1月24日宣布旅遊禁令,圖為1月31日普吉島(Phuket)街頭一景。

中國旅客來不來,對泰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不過一旦加上防疫的考量,事態就顯得複雜而棘手。光是落地簽停或不停,就是個爭執不下的問題,帕拉育(Prayut Chan-o-cha)內閣對此意見不一,目前的決議是並不禁止發放。

目前除泰國、柬埔寨外,其他東南亞國家均有限制中國公民入境的相關作法。泰國針對疫情採取的措施包括撤僑、在機場檢疫、定期消毒大眾運輸工具等,不過並未停止直航與簽證發放。總理帕拉育表示,關於暫停中國遊客落地簽,經濟內閣會議必須仔細考量,中國禁止旅行社出團,已經影響到泰國觀光業。

不過,不少民眾要求限制中國遊客。他們在社群網站上以「#LousyGovernment」(破爛政府)、「#RIPPrayuth」(帕拉育RIP)等標籤表達不滿,抨擊政府為了賺取人民幣,不顧人民健康。

除了旅遊業短期暴跌的負面影響,泰國當局也考量與長期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曼谷郵報》報導,旅遊和體育部長Phiphat Ratchakitprakarn表示,「對泰國來說這是很複雜的議題,各方都有意見。不過,我們並不希望表現得像是要切割親密的朋友,只因他們患病。」

泰國旅遊警察局(Tourist Police Bureau)5日時,在Youtube上傳一部影片,也貼上Facebook。影片中警察手舉泰國與中國的國旗,並以中文說「我們泰國旅遊警察希望能早日戰勝病毒」、「中泰一家親,我們愛中國」。《The Thaiger》報導,局長 Chadtha Komonwattana說,局裡很關心疫情,也很重視中泰之間長久的友誼。

副總理兼公共衛生部長Anutin Charnvirakul則主張「暫停中國遊客的落地簽證申請」。《The Thaiger》報導,泰國公共衛生部部長Anutin Charnvirakul,7日時抨擊不戴口罩的旅客,或者拒絕戴上政府提供的免費口罩「應該被踢出去」,因為「他們毫不在乎大局,也不關心現狀。」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徐卉馨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