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年內換了三份工作,而且工作越換越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內心一直有聲音提醒我:「你的能力真的就只值得這個程度嗎?」我清楚,這環境不會使人成長,只會讓人安逸然後消極,於是在有點兩難狀態下默默的投了一家履歷。
文:S編的風格思維圈
這是一個非常精彩,工作越換越好的勵志故事!
你真的沒看錯,我在一年內換了三份工作!這句話讓你腦海第一個浮現的想法可能是:「也太沒抗壓性了吧!」、「這人應該是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工作只會越換越糟吧!」先聲明,我面試了三家就是中了這三家,絕對沒有亂槍打鳥亂投履歷,所以請看完再下結論!或許你正好面臨要不要換工作的人生抉擇岔路,還遲遲不敢下決定,也歡迎在這裡找答案!
在台灣這種古板的求職環境中,做不滿一年就「跳槽」和「轉職」被視為履歷上的大忌!但現在我要用自身的經驗告訴大家,轉職不是什麼滔天大罪,只要抱持正確心態以及了解如何與自己對話,換掉不想要的工作才會一步一步朝更好的環境發展。
一、你絕對有權利挑剔公司和同事
開始謀生了想走的念頭,你有沒有想過到底是什麼讓你這麼不開心?是每天像儀式般的打卡上班下班、嘮嘮叨叨只會出一張嘴的主管、像漩渦般沒有結果又浪費時間的會議......又或許你只是對自己沒信心、不夠滿意!?建議你可以條列式出來這些種種原因,幫這些原因打分數,痛苦指數越高分數就越高,然後針對各種原因背後去探討:那什麼是讓我開心的?
去年從國外修完碩士回來,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間時裝買手店擔任「視覺行銷經理」,公司非常彈性,不用打卡上下班,想要執行任何企劃都很自由,但我的設計總被說太有個人風格、過度高冷、與品牌調性不相符......但做設計的人其實都有一種傲氣嘛。相處久了,發現其實我無法接受過度鄉民的想法跟做法,更何況你還是一家「時裝買手店」! 當時覺得同事都很老土(雖然好像很自以為,但我那時候真的是這樣想),對於時尚和搭配等見解都大有代溝,老闆娘有嚴重自戀喜歡當model也喜歡大家捧她,這畫面總是讓我想吐!
每次談話都像對牛彈琴,她不懂行銷也不懂數據,真心覺得跟這些人格格不入連聊天都覺得痛苦,於是兩個禮拜後我就辭職了。
二、學完了就趕快往高處爬,沒什麼不對
我只能說我求職運真好!大概三天後我又找到新工作了(而且就只投一家履歷),這是一間很知名的台灣設計師品牌,全台有近80間分店,當時品牌正在拓展電商走數位化,我的職位是「數位行銷專員」,雖然頭銜沒那麼好聽,但薪水還比上一份高滿多的。
一進公司其實就覺得苗頭不對,主管們私下不斷抱怨公司,每天至少會開一次「我要遞辭呈了」的玩笑話,接下來每一週幾乎都會送走老人迎進不少新人,我的主管是個非常會帶人而且能力很好的專業經理人,原本一直在他保護傘下的我,到了他離職後我才看見公司真正的問題......每天做不完的提案,好不容易開始執行,中途老闆又會喊卡說重新提案!然後一直重複一樣的戲碼,創意不斷被榨乾, 如果你也是行銷人你就會知道這有多痛苦 。
一場會議可以從早上九點開到晚上十點(你沒看錯),屁股都爛掉了還是沒一個結論,部門之間的各種勾心鬥角,狠角色把我身邊的主管同事們一個一個逼走,我也意識到再不走,下一個被搞的就是我。
在這裡時間不長但學得非常多,時尚拍攝、社群行銷、腳本企劃、敲通告、數據分析、網站優化等等,也因為品牌關係認識了不少各界人士,但我真的「不想要」沒完沒了的提案、開不完的會議、真實版宮鬥!大概半年後,唯一倖存的我也提了辭呈,因為我的人生只搭手扶梯,沒有要走樓梯。

三、即使滿意現狀,也不要停止探索自己
其實辭職前我很猶豫,因為上一份工作雖然有各種煩人事,但總是可以準時下班離家又超近,主管也管不了我,雖然不斷在做提案,但因為公司沒錢所以其實執行的程度有限,也因此我的loading不重卻還是該領的薪水一分也沒少!可謂是符合錢多事少離家近啊!
但內心一直有聲音提醒我:「你的能力真的就只值得這個程度嗎?只因為公司沒資源就讓創意成為一灘死水?」我清楚,這環境不會使人成長只會讓人安逸然後消極,於是在有點兩難狀態下默默的投了一家履歷……
這是一家極具知名度的媒體公司,當時投履歷就只是抱著「投投看」的心態,所以過了兩個禮拜才發現原來對方有通知我去面試,又陷入掙扎到底是要安於現狀還是姑且一試?我對自己說:「既然機會都來了,沒有什麼理由不去試!」最後就是你們想的那樣,I got the offer!
我很感謝當初的自己沒有安逸於現狀,從未停止探索自己的想法,聽從內心的聲音一直不斷往前,才能不斷向上爬,工作越換越好! 這是我一年內換了三份工作的故事。其實我的轉職人生更精彩,因為一開始我根本不是做時尚的,也不是做數位行銷的,我是做外貿的,也是因為一直不斷向內心挖掘並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才能有今天的我。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職場求生專欄”的相關議題
- 2020-02-10 我在一年內換了三份工作,而且工作越換越好
- 2020-01-27 管理時間的最小單位:從「時間顆粒度」看你的職業化程度
- 2020-01-20 想辭職?養成五種好習慣讓你順利無痛換工作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