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風暴》:長達數十年的杜邦污染公害事件,背後藏著三大謊言

《黑水風暴》:長達數十年的杜邦污染公害事件,背後藏著三大謊言
Photo Credit: IMDb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商業電影充斥的當今,這樣積極面對社會與批判的電影,能夠有金獎導演陶德海恩斯接下,且找來安海瑟薇、馬克盧法洛等好萊塢知名影星主演確實非常難得。反觀台灣其實也發生過RCA等同樣令人氣憤的公害污染案件,當年鹿港反杜邦事件也仍歷歷在目,然而我們卻很難看到這樣的台灣電影。

文:鹿刻Luke

1936年杜邦公司的研究員Roy J. Plunkett,在俄亥俄州的化工廠內發明出一種耐高溫、抗酸鹼的化學塗料——鐵氟龍(teflon)。鐵氟龍最早被美軍投入作為武器塗層,二戰結束過後杜邦公司開始把鐵氟龍應用到日常用品中,最知名的產品就是廚房中的不沾鍋,上市後廣受消費者喜愛。

然而,在化工廠內製造鐵氟龍的製程,需使用一種名為全氟辛酸(PFOA)的化學物質作為界面活性劑,從1951年開始杜邦就將含有PFOA的廢棄物丟到自己的垃圾場中。當時沒有人知道PFOA是什麼,一直到2000年,律師羅伯.比爾特(Robert Bilott)因為幾頭死牛的調查案才意外發現,杜邦早在1985內部研究即指出PFOA對生物有不良影響,卻隱瞞事實且任意棄置,嚴重污染土壤、河流與飲用水超過50年,政府與民眾卻毫不知情,進而在2001年代表3500位受害者向杜邦提告。

官司歷經17年之久,期間進行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在居民的血液中檢測出PFOA,且醫學證實其與甲狀腺癌、睪丸癌等多種疾病高度關聯,終於杜邦在四個案子敗訴後,決定於在2017年以6.71億元的賠償金與3500多名原告和解。

這起長達66年的公害事件在2018年被拍成紀錄片《我們所知的魔鬼》(The Devil We Know),羅伯並將整起事件的始末撰寫成《暴露》(Exposure)一書於2019年出版,今年被改編成電影《黑水風暴》(Dark Waters),由《因為愛你》導演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執導,「浩克」馬克.盧法洛(Mark Ruffalo)主演。

謊言一:指望業者自主管理 難防球員兼裁判

事情回到1950年代,杜邦開始向3M購買PFOA作為鐵氟龍製品原料,3M當時就建議杜邦將含PFOA的廢棄物送到專業化學處理廠,然而,杜邦卻直接將數十萬噸的PFOA粉末排入俄亥俄河,還把7100噸含有PFOA的淤泥丟在工廠旁邊的土地上。

3M和杜邦在60年代就開始針對PFOA進行動物實驗,發現它不只會殘留在動物體內導致肝臟腫大,甚至會讓老鼠出現基因缺陷,然而鐵氟龍每年替杜邦帶來10美金以上的營收,因此他決定什麼都不說,繼續排放、繼續汙染。

荒謬的是,這件事情在當年並沒有不法,因為美國環保局對於化學品採取業者自主管理,雖然政府公告列管化學物質須依法申報管制,然而PFOA是新發明的化學原料,並不在列管範圍內,依法不需申報管制,而且諸多化學研究員與美國政府對於PFOA也是一無所知。

事實上,化學物質日新月異,且不少化工涉及專利,對於公部門來說,很多都是要災害發生以後才知道那些化學物質有害、有毒。在此之前多只能仰賴運作化學物質的業者自主管理,不只美國,台灣也是如此。

96423b96-4496-459e-bb14-0fe8e487c671

台灣在2007年公告實施《列管毒性化學物質及其運作管理事項》,表列管理的毒性化學物質有超過200種化學物質,列表中除載明中英文及分子式外,也有管制濃度、運作基準等規定。列管編號169-4就是PFOA,是在2018年6月28日才公告,當時之所以公告,就是因為杜邦的這起公害案件,此前完全仰賴運作該化學物質的工廠「自主管理」。

所謂自主管理,我國也有一套「化工原料業及兼售食品添加物業者自主管理作業指引」,主要內容是要求業者落實流向、貯存、標示及販賣風險等自主管理措施,不只針對列管的毒性化學物質,而是所有化學物質都需要自主管理。

不過,當年美國也有自主管理的規範,但仍會有杜邦這樣的不肖業者「自主隱瞞」,導致最後悲劇的發生才能補上法律破洞,而造成的環境污染經常是不可逆,或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金錢才能完成整治。

防範這樣的問題,政府部門要有充足的稽查人力,同時進行業者管理的教育,身為一般民眾與消費者,若有積極抵制管理不善的工廠,選擇擔負社會責任的企業,否則像杜邦,每年仍賺進大把鈔票,其他公司哪會引以為戒。

MV5BMTI0MTZlYmItY2MxYS00NGM2LTljMWUtOGNi
Photo Credit: IMDb

謊言二:政府做污染防治 還得邀請「利害關係人」杜邦討論標準

就在杜邦惡意隱瞞並隨意棄置PFOA的50年後,1998年律師羅伯.比爾特接到一位西維吉尼亞州的牧場主人威伯.特南特(Wilbur Tennant)的請託,杜邦在他的牧場旁買下一塊地堆放工廠廢棄物,而在掩埋場建好以後,牧場原本健康的牛就開始出現怪病,導致超過100頭牛隻死亡。

羅伯.比爾特深入調查發現杜邦不僅隱瞞PFOA的危害,害死特南特牧場裡的牛隻,甚至排放到俄亥俄河中,污染附近成千上萬的居民飲用水安全,他在2001年提起集體訴訟,控告杜邦污染水資源。就在這個時候,水公司忽然在開庭前夕,訂出前所未見的自來水含「PFOA的安全濃度標準」,經檢測發現杜邦並沒有超標,並以此昭告用水人民一切合法、安全無虞,而訂定這個標準的小組成員之一,就是「利害關係人」杜邦。

為了替民眾健康安全把關,化學物質的主管單位通常會參考美國、歐盟等國際標準來規範國內業者,也會定期邀集學者、業界來檢討公告內容,同時也會委託研究與監測,來確保化學物質規範更加完善。

同樣的,用藥殘留量的多寡也是必須時時刻刻檢討,在台灣也有《自來水水質標準》與《飲用水水質標準》,基本上只要符合法條內的重金屬、化學性、物理性標準就合法,但不少民眾與環保團體也會擔心,規範標準以外的項目未被監測,因此在台灣民眾還是習慣在家中裝設濾水器,同時煮沸後才飲用,因為台灣的水安全一直無法取得人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