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之王周星馳:星爺魔力不再,反映香港文化的興衰與危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作為電影導演,周星馳無須為瀰漫香港的無助感負責,但他是一個懷舊時代的象徵。我們這一代人在英國殖民和中國專制政權交會的十字路口成長與茁壯,而形塑出並代表著香港文化的喜劇之王則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文化領航。
翻譯:許睿洋
幾乎每一個90年代的香港家庭都曾在晚餐時用「電視撈飯」,這是在戲稱香港人每天透過電視獲取無限的娛樂。身為成長於90年代的香港人,我還記得有一次看著一部感人肺腑的電視影集,眼淚就真的從臉頰滑落,滴進手中的那碗白飯中。當時才六歲的我似乎認為自己已經理解了世上所有的人類情感。
每到周末,除了觀賞《美少女戰士》、《寵物小精靈》等大家都喜愛的日本卡通外,我更會忘情地觀看周星馳的喜劇片。作為香港代表性的導演和演員,周星馳的粵語喜劇成為90年代香港認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香港人的幽默感也在他荒唐的笑話中萌發繁茂。

周星馳是公認的「無厘頭」幽默大師,英國影評人、喜劇演員強納森.羅斯(Jonathan Ross)曾將這樣的「無厘頭」風格約略翻譯成「荒謬」或「愚蠢的對話」。周星馳90年代的許多電影背景設置於1368到1644年間的明朝,但劇中角色口中卻說著當時根本還不可能使用的現代粵語俚語。
舉例來說,《唐伯虎點秋香》(1993)便有這經典的一幕。由周星馳飾演的明朝才子唐伯虎本應假裝罹患重病、臥床不起,卻被發現在吃烤雞翅。當他被問到為什麼有辦法吃雞翅膀時(「但是你老娘說你快升天!」),唐伯虎慢慢起身,突然開始唱歌跳舞,用一首荒謬的歌曲訴說出他對紅燒雞翅的熱愛(雞翅膀也真的是周星馳童年最愛的食物,時常出現在他的電影中)。
我必須承認:儘管那洗腦的旋律非常愚蠢,但掀蓋式手機流行了多久,這首歌就當了我的手機鈴聲多久。

周星馳90年代作品中草根而時常粗鄙的幽默總是伴隨著一套鮮明的劇情:主角一開始常常是一個吊兒啷噹的角色,或誓言要成為反派人物,但他總會一敗塗地,並在墜入愛河或在經歷生命的重要轉折後成為英雄。
在《食神》(1996)中,周星馳飾演一名傲慢的名廚,他透過欺騙顧客和操弄廚藝競賽來建立自己的名聲。在被自己的下屬攆走後,他受到街頭小販、臉部因刀傷而毀容的「火雞」(莫文蔚飾演)相救。最終,我們的英雄體悟了愛的真諦,而火雞也在整形後變成一位美人;這也顯示周星馳總會在電影中找來美貌出眾的女演員演出他的戀愛對象。
同樣的故事軸線在《功夫》(2004)中又再次上演。由周星馳飾演的「阿星」在電影一開始試圖在貧民窟城寨裡行搶敲詐;但最後,這名本將成為黑幫成員的角色卻變成了功夫大師,不僅拯救了整個城寨,還與童年的愛慕對象重逢。「回頭是岸」的主題在周星馳幾乎所有電影中反覆出現。
或許香港人就是需要周星馳90年代的經典作品所帶來的歡笑和振奮情緒,來逃避1989年天安門事件壟罩而來的黑暗。當中國軍隊在北京利用步槍和坦克車鎮壓示威學生,這對香港人來說是敲響令人聞風喪膽的警鐘。隨著1997年的移交迫在眉睫,他們擔心自己也將面對同樣的壓迫,並失去自由。每年6月4日都有數萬人堅持參加香港的守夜活動,以緬懷天安門事件的罹難者。而在我們提醒彼此莫忘共產黨暴行的同時,我們也要繼續懷抱著「無厘頭」的幽默感,並相信良善終將勝出。

天安門事件後的十年是香港「逃避主義」(escapism,此詞亦有「娛樂、消遣」的意思)瀰漫的十年,無論在現實或比喻的意義上均為如此。有些人因為對這座城市的未來失去信念,選擇在1997年之前移居國外;而那些留下來的人則享受了幾年的繁榮光景。香港的流行文化在1990年代達到頂峰,當時成龍在好萊塢大放異彩,王家衛則鞏固了他全球知名藝術片導演的地位。
周星馳在90年代的成功,部分要歸功於他的長期搭檔吳孟達。如果周星馳演出的是一名天才律師,吳孟達就是貪污腐敗的法官。當周星馳飾演「孫悟空」,吳孟達便是二師弟「豬八戒」。儘管吳孟達比周星馳年長九歲,從外表看來也明顯老了不少,但他毫不遲疑地演出周星馳的姪子或乾兒子等角色,巧妙地加強了喜劇的效果。這兩人深受影迷喜愛和敬重,許多人也敬稱周星馳為「星爺」,吳孟達則是「達叔」。
然而,自從2001年的《少林足球》後,達叔就未曾再參與周星馳的任何作品。據稱,本來《功夫》有為吳孟達保留一個角色,但最終卻未能順利拍板定案。香港影迷認為《功夫》是周星馳最後一部偉大的喜劇作品,也是他偉大時代的告終,不過也有人認為周星馳的天賦在《少林足球》便已發展到了極致。
《功夫》是周星馳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在亞洲以外贏得無數國際大獎的電影。劇中富含中國武術的元素,卻又伴隨著令人耳目一新的無俚頭幽默,與傳統的功夫片截然不同,也因此成功吸引了西方觀眾的目光。周星馳戲裡的各個角色定位鮮明,且動作畫面也相當引人入勝。再者,觀眾怎麼可能忘記包租婆滿頭的髮捲,以及總是叼在嘴邊的香菸呢?這個角色帶來的影響之深遠,以至於現在如果我們在Google輸入「包租婆」,最先出現的影像就會是《功夫》裡那位經典的「包租婆」。

多虧周星馳誇張的肢體表現和滑稽的喜劇特效,即便觀眾不懂粵語也能盡情享受他的電影。但他的無厘頭幽默絕大部分是無法翻譯的,因為其中包含了許多他對粵語的精妙運用。
舉例而言,在《功夫》的一開始,斧頭幫老大琛哥在圍剿敵對幫派的上海人首領。在將他的敵人團團包圍後,琛哥告訴他,「你的兄弟們都去學廣東話了」,意味著他們不是被殺就是歸降了。無論是普通話或是英文翻譯都無法掌握這簡單一句話的精髓。香港人不需要對機智的對白或隨口蹦出的戲謔思索再三;在周星馳的電影下成長,無俚頭幽默都已內建在我們腦中。
Tags: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