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爭奪戰:在商有人言商,有人謀暴利天災財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多入到貨來派的、賣的人,似乎都沒有把「在商言商」這四個字掛在口邊,何解?
這段時間,令我聽起來最無奈的說話,大概就是:在商言商。而情景,大概你也猜到,在疑惑著要不要捱貴價入貨時,負責人祭出這樣的一句話。
在商言商有錯嗎?沒有。商業社會、自由市場,你定價高,但有人願意出這價錢買,是件你情我願的事,誰也怨不得誰;我之所以感到無奈,是因為這樣的話說出來,其實大多都是自我安慰、掩飾自己心中的不安。
這兩天在Facebook看到一則內容,大意是:在這場「全球口罩爭奪戰」中,李嘉誠搶到口罩、王維基搶到口罩、卓悅、莎莎,甚至連香港眾志都搶到,而香港特區政府的表現呢?則是被大比數拋離。而我想說的是,搶到口罩的,不只這些有名有姓的人,有更多熱心、不辭勞苦的人也從世界各地努力入貨。
然而,大多入到貨來派的、賣的人,似乎都沒有把「在商言商」這四個字掛在口邊。何解?我的看法是:只因他們作為賣家,我作為買家,一早就認定了賣家會透過放售商品這一個交易行為賺取利潤,而買家則是付出金錢或其他代價而換取想要之物,是約定俗成,也是常識。
那甚麼人才會三不五時才說出這話,大概就是知道自己於「在商言商」這四個字以外,言的不只是商,還是暴利、天災財。
不過,我之所以說無奈,是因為暴利更大,為了保命,我們還是會含淚說句:兩盒,thanks。

本文獲授權轉載,標題為編輯所擬,原文見作者Facebook。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Kayue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