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有西藏難民村?「若要聽逃亡的經歷,問誰都會有一段故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回過神來看見了來往的藏人,聽見悠揚的藏曲,我才想起,怎麼印度有西藏難民村啊?
文:曾慧玲(背包十年,以出走當生活。記錄旅程的方式,就是聽當地人說故事——多段「聽見」,編成我的世界人文地圖)

Photo Credit:malaysiakini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2007年,第一次踏足印度,經歷三個星期的震撼感官之旅後,最後的幾天我只想找個地方好好休息。在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上看到有關藏人在德里的難民村,一動念就搭上三輪車穿越喧鬧的大街小巷,看到大大的告示牌「Majnu Ka Tilla Tibetan Refugee Camp」。在吵雜的外面,這裡是安靜的所在。
我受夠了印度Masala食物,在這個彷彿與世隔絕的巷子裡遇見了一位大叔的小攤口,一嚐沉默大叔的藏面,藏式水餃(momo),甜茶,天啊!在我狂風掃落葉之勢吞下之時,才回過神來看見了來往的藏人,聽見悠揚的藏曲,我才想起,怎麼印度有西藏難民村啊?而且,看來都不諳中文,對遊客說英文,與同族交談都用藏語。
好吧,來之安之,隨意走走看看聽聽。住進了藏式風格的廉價酒店,櫃檯負責人竟然是一位身穿袈裟,年逾六十的僧人。他親切問候,示意我坐下來,就聊了起來。接著,就是一連串逃亡的故事。

Photo Credit:malaysiakini
問誰都會有段故事
時間轉到1959年3月達賴喇嘛從西藏出走到印度,成千上萬的追隨者放棄家鄉的一切,徒步喜馬拉雅山脈,翻山越嶺數十天,來到尼泊爾與印度從此故鄉是異鄉。
英文流利的老僧人說時語氣平和,手握著念珠微微笑。那段風餐露宿,跋山涉水的亡命天涯聽來驚心動魄,但對他似乎微不足道。也許看出了我的驚訝與無知,他突然說:
「這裡的藏民,都是那裡逃出來的,若要聽逃亡的經歷,問誰都會有一段故事。」
他身邊坐著一位安靜的少年丹旺,我還以為是打雜的小弟,後來才知道這名16歲的少年用十天翻越喜馬拉雅山,奔向他所能自由膜拜達賴喇嘛的國度。我請他回到沉默大叔的小攤吃晚餐,叫了餃子,丹旺吃得津津有味,但提起家人,他低下頭來。
「我跟著十多個人,從家鄉逃出來,在喜馬拉雅山紮營了幾天,很冷,後來才徒步到尼泊爾。一過邊境就乘車到印度,暫時住在師傅這裡。」

Photo Credit:malaysiakini
這是逃離西藏的標準路線:西藏—尼泊爾—印度。家人呢?他說父母雙亡,家中剩下奶奶,而她年紀大了,深怕丹旺留在西藏沒出路,又無法申請護照讓他出國,就請人把他「偷」帶出來。抵達印度之時,他身上一分錢也沒有,只有從家鄉帶來的兩套衣服。
我問,想奶奶嗎?他抬起頭,輕輕點了點頭。「我知道,再也回不了家鄉了,看不到奶奶了。她要我到達蘭薩拉(Dharamsala)上大學繼續學習藏族文化,她說沒有尊者的西藏,早已不是西藏了。」 早熟的眼,掩不住黯然。那夜那位少年想家的低喃,匯成的難捨想念,幾乎是所有流亡藏人的宿命。
印度開始關起大門
數年後,背包遊印度東北區大吉嶺,順路拜訪了當地的流亡藏人自助中心,這是一個完整的社區,包括學校,寺院,三四層高的組屋,老人院,以及手工藝品工廠等。許多老人家身穿藏服,坐在家門外,不停手搖動轉經綸,口中喃喃念經,而年輕的女孩則煮飯,或在工廠編織地毯等,感覺與世無爭。看起來,印度各地的西藏難民過的還挺不錯。而事實呢?
據長期關注西藏難民議題的民權人士觀察,相對於尼泊爾,印度對西藏難民比較人道。在1959到1970年間,印度發出登記證(Registration Certificate)予當時流亡藏人,承認難民身份並給予保護。擁有登記證,即表示藏人有居住權,可以工作(限制在政府部門以外),到國內外旅遊,同時讓藏人社區擁有土地。
1970年代過後,印度政府不願再簽發登記證,造成大量的新湧入藏民面對種種問題。近年來,由於沒有登記證,年輕藏人找不到工作;而來自中國的壓力,造成印度開始監視打壓維權人士,讓西藏難民開始躁動。
尼國劃地限制藏民
2014年,來到尼泊爾,因緣際會我拜訪了兩次旅遊勝地博卡拉(Pokhara)最大的藏民定居點——Tashi Pakhel。同樣的五色風馬旗飄蕩在四周,一聲聲「Tashi Delek」(扎西德勒,藏語的「如意吉祥」的意思)歡迎著參觀者,一攤攤的轉經輪以及藏式紀念品展示予來者,原來這裡早已經變成了觀光區。我婉拒了所有渴望的邀請,散步到村內的大樹下,透一透氣。

Photo Credit:malaysiakini
樹下早有一些老藏人在喝茶聊天,一位友善的老奶奶問我來自哪裡,就打開了話題。來自西藏神山岡仁波齊峰的她,也在1959年與3位姐妹一起逃出來。由於那時任誰也沒經驗,結果在山脈裡兜兜轉轉了3個月才抵達尼泊爾,忍飢挨凍的90天逃難日子,讓筋疲力盡的她們再沒餘力就住了下來。這裡誰不是逃亡出來的啊,她說,雲淡風輕。
尼泊爾的生活如何?她說,很苦。由於流亡藏人只是「難民」身份,尼泊爾政府劃了難民定居點,卻限制了他們購買定居點以外屋子的權力;年輕藏人連難民身份證也沒有,找不到體面的工作,很多賦閒在家,或者就留在難民村,靠手工織品與售賣紀念品過活。「你看看,我們這村就有六,七百人,大都在賣手工品討口飯吃,但遊客有幾人?我們撐下來了,年輕人呢?大家的日子是越來越難過了。」
在邀請我去她家看手織羊毛藏毯之時,她也透露,尼泊爾的老藏民可以到印度旅遊,她就曾三次到印度的達蘭薩拉朝見尊者,但要申請印度之外的國家旅遊或探親的話,「很難,簡直不可能。」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