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早上床便宜了男人」,其實是把自己的身體視為「交換的籌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將對方的冷淡歸咎於自己對性「太隨便」,表面上是同意貞節的神聖性,實際上是默認將身體視為「交換的籌碼」,交換一段被愛的關係或良善的對待,反而成為愛情遊戲裡的傻瓜。
我們已進入不以「貞節牌坊」為傲的世代,男女皆然,即便如此,幾歲進行初次性行為、交往後何時做愛……在熱賣的兩性書籍對「交往進度」的評價也有「勝利組」和「魯蛇」的分別,亦或是主打「追男/女攻略」意見領袖對「何時上床」都有一番見解,但無論追男還是追女,「他們」都說如果你想認真交往的話,前幾次約會最好不要上床。
究竟,第二次約會就上床,有何不可?
當上床成為約會的一部份,矜持反而淪為一種套路
現代還是有人相信「女生要矜持」,但對此的理解已脫離古人對身體的神聖宗教性,肉身不再是難以碰觸的神廟,也不是獻祭的獎賞;現代「聰明」女性談論交往關係時,部分有刻意延遲性行為發生的傾向,卻是基於贏得更多好處的功利主義,將性視為關係中的籌碼,例如,「太早上床是便宜男人」、「進度太快的話以後對方不會珍惜你」等說法。
然而,相較於刻意延遲的性行為,也有人主張第一次約會感覺不錯,第二次約會就要上床看看,性不只是親密關係中的里程碑,身體跟個性、生活習慣、價值觀一樣,也要講究「合不合」,約會不只是觀察對方的個性、興趣和人格特質,若把性留到交往關係確定後就太晚了。

因此,第二次約會就上床,便逐漸成為了當代戀愛的進行式。
大家都用「傻女孩的故事」告誡女性,但有人檢討過爛男人嗎?
「他不跟我交往,是因為太快上床嗎?」、「他態度驟變,早知道不要第二次約會就上床」……聽慣了「傻女孩故事」嗎?與其指責她人太傻,或自責自己做了不夠聰明的決定,卻好像都忘了指責故事裡態度不佳的人——那些很「母湯」的「射後不理」的人——即使是約炮,也要懂人情世故好嗎?
其實真正「母湯」的不是那些渣男,而是將對方的冷淡歸咎於自己對性「太隨便」,或「不懂得交往關係的運籌帷幄」。這麼想,表面上是同意貞節的神聖性,實際上是默認將身體視為「交換的籌碼」,交換一段被愛的關係或良善的對待,在這種思維下,不帶一點點利用的心而上床的人,反而成為愛情遊戲裡的傻瓜。
約人上床又沒顧及禮貌的人才是隨便,幫忙叫Uber或傳訊息關心對方到家沒才是好人,萍水相逢也能在床上顧及對方有否高潮,才是這個時代的有教養。
被騙上床嗎?但至少確認「上床」的歡愉
就是因為兩人對關係的期待有落差,才會出現「騙上床」的故事。
騙上床敘事裡看「性愛分離」的古老議題能歷久不衰,正由於它在關係裡持續難解,想要愛的人必須成為狩獵的愛情冒險王,時刻準備好一段「carefree」的性,然後隔天在旅館醒來後感到空虛,只想要性的人花言巧語地胡亂說愛,或假裝自己墜入愛河。

有愛很好,只追求性也很棒,不應該對二者在道德評價上大小眼,最麻煩的是還沒搞清楚要什麼時,很容易就走進套路中。
It’s time for the need for sex and the need for love to be granted equal standing, without an added moral gloss.(在這個時代,對「性」和對「愛」的需求應該被對等的看待,並退下道德的光環)
~Alain de Botton《HOW TO THINK MORE ABOUT SEX》
不要因為自己想要性就過度承諾關係,相識第一天就講幹話說自己墜入愛河,更不要為了(少數難以避免地)被「騙上床」就檢討自己是否正在承受放蕩主義者的後果。
最後,對於性和愛抱持「我全都要」的人,在你抱持一片真心卻還是被騙上床時,如果「被騙」的事實已無法挽回,不如將注意力拉回在「上床」,既然性與愛自古難兩全,能經營好「性」也是不容易,「第二次約會就上床」走不進誰的套路,如果性的過程中歡樂又有高潮,或許才是公平(fair game)。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城鄉均好、全民均享的理想生活,就用科技來實現吧——你需要的健康照護服務,現正上線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後疫情時代,零接觸服務的需求,使得智慧科技的角色愈發重要,智慧城鄉計畫與先進醫資共同推動人工智慧影像辨識技術,擴大既有的共照雲服務,協助民眾獲知疫情訊息,為民眾建立個人自主健康照護服務。
在科技不斷進步的過程中,許多過去不存在的工具,到今日已成為現實。2008年「智慧地球」的概念出現後,全球便開始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臺灣向來以科技之島自居,自然也不例外。在政府多年來力求數位轉型的政策下,臺灣進入了「智慧城鄉」的時代;所謂智慧城鄉,是運用大數據、物聯網、AI人工智慧等科技,串連市民、產業與地方,以創新的方式讓彼此有效溝通,並針對地方的特色和需求提供客製化服務,進而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
把問題當作燃料,用科技強化服務力
然而,城鄉發展必然會有不均的問題,藉由科技介入、釐清現實痛點的立意雖良善,卻也無法忽視城鄉間的數位落差。在偏鄉地區因為人口流失、高齡化、科技產品使用率較城市低,數位化的腳步自然較為緩慢,向來是各項服務設施鞭長莫及之處。
先進醫資從2018年開始,在經濟部工業局「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的支持下,在高雄、屏東與澎湖發展「雄健康打造智慧樂活社區共照應用服務」(以下簡稱「雄健康」)。當時總經理黃兆聖就非常清楚,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資源不足、人力不足、缺乏回饋三大問題,而數位化、智慧科技等創新力量,正好可以有效的連結偏鄉生活需求與痛點,讓在地化、客製化的服務與設施,全面提升民眾的醫療照護品質。
用最體貼的科技,讓照護範圍沒有邊界
「雄健康」計畫的目標,是在衛生所、醫療院所、長照據點、社區活動中心及商業通路等多元化的據點,設立「智慧健康照護站」,提供血壓機、血氧機、血糖機等生理量測設備的整合服務,同時還支援多種身分識別登入、數據隨身、遠距諮詢、銀髮族健康管理量表等功能,讓市民可以依自己習慣的生活圈,就近接受基礎的照護服務,並且養成定期自主量測的習慣。這些健康紀錄將會上傳雲端、整合數據,不只可以將結果傳送給自己作為提醒,在民眾實際就診時,也能成為醫生評斷的參考,協助醫護人員及早發現異常或是調整用藥,大幅降低醫療資源及人力不足的問題。
同樣對提升醫療資源與人力應用效率有幫助的還包括「雄健康」計畫中的客服機器人腳本。這個功能是針對不同客戶需求,開發多達50種服務的腳本客服機器人,用來即時解決民眾常見的健康問題。只要民眾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疑慮,就可以詢問線上客服機器人,並獲得最初步的協助。最重要的是,這個客服機器人以國人常用的社交軟體LINE作為平台。有鑒於LINE的普及率高,使用者無需重新下載及適應新軟體,對年長者來說更是友善,使用意願便明顯提高,如此一來,為民眾所建立的個人自主健康照護服務,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來了。
立基於「雄健康」在高屏地區和澎湖的發展十分順利,2021年開始便積極與臺南、臺中、高雄、屏東、金門地方政府合作,務求達到更深入、體貼的服務,發展出獨特的「健康共照雲」系統。
靈活因應疫情變化,滾動式修正共照雲服務
原本是為了打造數位醫療照護服務而發展的共照雲,參考了「雄健康」所建立的數位化照護服務內容,同樣使用LINE作為平台,目標同樣是為了解決偏鄉資源和人力不足的問題。沒想到今年五月,在傳染力更為強大的Omicron變異株的肆虐下,疫情擴散迅速,臺南市共照雲的發展也臨危受命,在短短五天之內將服務上線,主要協助民眾獲知疫情訊息、確認自身狀況,另外也提供下載居家隔離單、施打疫苗、申請補助等服務內容。在疫情猛烈的攻勢下,共照雲成為市府、醫療院所與民眾溝通、解惑的最佳橋樑,甚至做到AI快篩辨識服務,協助許多臺南偏鄉地區的民眾不需冒險接觸人群,線上就可以判斷是否確診,後續再由醫療人員介入協助,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擔心和移動。
同時,客服機器人,也在疫情期間提供了最佳輔助。在衛生局、先進醫資和醫療院所的共同努力之下,不斷地優化、精進客服機器人腳本。無論市民為確診者、居隔者、密切接觸者⋯⋯盡可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在機器人的服務中,找到問題的解答。臺南市衛生局長許以霖表示:「對抗疫情,臺南市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讓就診人數維持在醫療量能之下。客服機器人的出現,減輕了醫護人員疲於接電話、回答民眾問題的瑣碎流程,更能專心在照顧中、重症患者,在疫情大爆發期間不至於崩潰,如此才能真正守住所有市民的健康。」
當然,疫情是一時的,市民的健康才是長久的,「健康共照雲」的目標,是希望可以透過民眾健康紀錄的數據化,成為日常自主照護的重要幫手。下一步,先進醫資希望能跨縣市留存健康資料,成為全國性的第一線照護服務。而這些數據,都將成為中央和地方政府參考的基準,以便未來做到精準打造各縣市的特色照護服務。
以人為本,發展城鄉均好的未來
在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前提下,如何幫助國人健康、安心地迎向老年,已是國家與全民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與此同時,臺灣也是一個充滿創新能量、技術發展快速的地方,所以過去所面臨的困難,今日已可以透過科技來解決。
「智慧城鄉計畫」從2018年起,持續針對地方需求,鼓勵業者提出新興解決方案,在推動健康領域方面,不僅是智慧照護,包含遠距醫療、健康量測、智慧運動以及登革熱防治等,都秉持著以人為本的初心,以科技的力量來照顧臺灣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透過政府和企業攜手合作,協助地方數位轉型,並降低城鄉之間的落差,共同建立一個城鄉均好、全民均享的理想未來。
經濟部工業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