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張雍《牧羊人與屠宰場——庫德斯坦日記》:註定被出賣的命運

張雍《牧羊人與屠宰場——庫德斯坦日記》:註定被出賣的命運
Photo Credit: 麥田出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羊兒們可能不清楚庫德斯坦或市集外中東一帶那為戰火與衝突所輪番定義的歷史,然而羊群與牧羊人兩者同樣飽受威脅的處境、且註定終將被出賣的宿命,竟如此荒謬地近似。


文:張雍(Simon Chang)

註定被出賣的命運——一同被栓在從未正式屬於他們的土地

「所有動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
——George Orwell(喬治 · 奧威爾 / 英國作家 1903 - 1950)

每週五是虔誠回教徒固定舉行主麻日(Jumu'ah)聚禮——的日子,庫德斯坦政府機關上午休假,更是斗互克市郊蘇默(Simele)小鎮上牧羊人市集每週最忙碌的交易日。

從未見識過這麼「庫德斯坦」的場景。

有如闖入庫德斯坦版《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拍攝現場,只消將駱駝與阿拉伯人替換成庫德斯坦山羊和那些穿梭於羊群之間的庫德族、亞茲迪牧羊人。這個每週五日出前便吸引人潮群聚的牧羊人市集,是伊拉克庫德斯坦自治區規模數一數二的傳統牲口交易市場,早晨八點半抵達,羊群早已星羅棋布地點綴在黃沙滾滾的山丘上,周圍停滿了上百輛 Toyota Hilux、Marzya 皮卡車(Pickup trucks)、 也有不少中國製的長城迪爾(Great wall DEER)貨卡,駕駛座後方載貨空間寬敞的四輪傳動車、無畏崎嶇山路與夏季高溫的性能,不僅是伊斯蘭國戰士們最愛的車款、更是當地牧羊人們日常的忠實夥伴,不知情者很可能會誤以為這是週末庫德斯坦皮卡車車友會,吸引了眾家車隊與發燒友們讓平時總是清靜的山谷瞬息人聲、羊聲齊聲鼎沸,既喧嘩又吵雜。

烈日正從遠方山頭冉冉升起,那金色光芒彷彿剛從庫德斯坦旗幟上直接剪貼下來那般傳神、讓清晨山谷處處瀰漫著「庫德斯坦式」的豪情與陽剛。溫度不斷攀升,一車又一車滿載著山羊與綿羊的皮卡車就那樣晃呀晃地輪番駛進,接力捲起海浪般的黃沙混混,一側正沸揚的山丘上,牧羊人沙啞的嗓音正卯足了勁兒催促人群別吝惜出價。人們簇擁在各自的角落對著羊群指指點點同時在商言商、滿頭大汗的年輕人齊力將羊群驅趕下車,透過響亮的口哨哨音,前後夾擊催促羊兒們趕忙入場展示賣相。清脆的口哨聲是當地牧羊人獨特的口技,仔細聆聽,此起彼落的哨音其實有著各自的節奏與頻率,牧羊人更不時拍擊著褲管與掌心,像極了特地以羊群取代樂器聯袂演出的阿卡佩拉(A cappella)人聲團體。

羊群進退維谷的步伐率先引起我的注意。那喧擾的市集正讓不知所措的羊群加倍焦慮。壯碩的公羊趁機嘗試逃離,隨即被眼神銳利的小個子牧羊人一把給捉拿下,蓄著山羊鬍的小個子索性將羊前腳的雙蹄給硬掙抬起,彷彿那是被他信手成擒的第一千一百一十一隻逃兵。接下來的畫面是——那四隻腳、人頭羊蹄的「半人半羊」歷經好一陣推拖後才蹣跚來到將被待價而沽的市集,類似這樣「順手牽羊」的畫面,在市集裡不足為奇,隨處可見牧羊人化身成牛仔,頻頻吆喝追捕著倉皇落跑的羊群⋯⋯ 被活捉回來的往往沒有好下場,免不了一陣拳打腳踢,氣喘吁吁的牧羊人更乾脆箝著羊角或揪起耳際,在眾目睽睽的市集中央來回兜了兩圈,旨在警告大夥這就是挑釁牧羊人權威 的代價。幾隻縮瑟在矮牆邊、站姿仍顯生澀的羔羊,似乎首次見識到現實世界「弱之肉,強之食」的邏輯與那凶橫的模樣。不曉得忙著逃命的長輩們是否已告知牠們,山丘後邊就是今晚將通宵加班的屠宰場⋯⋯

接下來要描述的畫面有點殘忍,那猶如勝負才底定、哀鴻遍地的殘破戰場。

上千隻庫德族、阿拉伯種的山羊、綿羊甚或羔羊如同敗戰的俘虜,被牧羊人依序纏綁在市集沙地上預先已用釘樁固定好的線繩上,與其說是繩條,近看更像是「刑具」般的腳鐐,像極了伊拉克流亡攝影師阿里 · 阿卡迪(Ali Arkady)2014 年描繪伊拉克士兵私刑 ISIS 嫌犯的影像——在摩蘇爾郊區民宅裡,那些被懷疑暗中勾結、支援 ISIS 的市民們,頭部被伊拉克特種情蒐部隊(Emergency Response Division, 簡稱 ERD)士兵以黑色布袋罩起,雙臂用電線反綁、從天花板吊掛下來拷問的情景⋯⋯

仁慈的牧羊人們決定不將羊頭給罩上,好方便老經驗的買家們將羊兒嘴唇一一撐開,依據牙齒狀況來判斷年齡,再取捨究竟該如何開價。買家們更不時將手掌伸進羊隻臀部羊毛底下,依據手感同時目測羊兒實際重量,畢竟蓬鬆的羊毛有時只是灌了水的假相。羊群原本便已十分空洞的眼神此刻更平添幾分惆悵,輪番發出「咩-咩」、「咩-咩」的徒勞聲響。從高空俯瞰,這個有如被固定在巨型棋盤上的市場,擠滿了前腳悉數為繩條給牢牢綁住的羊。數千顆黑白相間的棋子,被那些來自斗互克省各地與首都艾爾比的庫德族人、那些逃離敘利亞戰火的難民們、鄰近境內難民營裡來自辛賈爾山區的亞茲迪人,以及底格里斯河(Tigris)對岸摩蘇爾等地的阿拉伯人等給團團圍著,價錢談妥後、送往屠宰場前,這些原本多為黑白兩色的「棋子」依序被噴上紅彩色噴漆加以區別,買家各有專屬的顏色記號,屠宰場才知道處理好的肉品要分送往哪些店家。


穿著象徵各自族群傳統服飾與部落特色頭巾的男子們,多拄著末端有個大彎勾的牧羊人拐杖,連續三十多年來,每週五早晨固定聚在這裡閒話家常,尋找著伊斯蘭節慶時供族人們大快朵頤的肉糧。而盼望羊群能替自己掙個好價錢的牧羊人們,則在各自地盤上與那些目光銳利、塑膠袋裡裝滿現鈔的買家們激烈地討價還價,有經驗的買家們對羊群的重量經常有近乎精準的估量,甚至不用過磅測量,人們透過那種很特別的握手及甩手的方式來議價——通常牧羊人率先提出底價,市集裡兩隻羊的價格通常介於美金250至350元上下,相當於35萬伊拉克第納爾(Dinar),有意願參與「競標」的買家便站出來與牧羊人握手,兩人於是開始上下來回使勁甩著彼此緊握的手掌,買家毫不留情地殺價、牧羊人繼續抬價,就這樣好一陣子雙方一來一往地搖著、甩著、衝動的嗓門有時甚或嘶吼著,若某一方終於決定撇開原先仍握著的手掌,意即接受對方出價與成交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