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俱樂部》:除了前任總統,沒人知道身為總統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他們無法彼此交談,他們就彼此研究。每一位總統都希望上任後能除舊布新,新人新氣象,但他們全都繼承前任的成功或失敗。
文:南西・吉布斯(Nancy Gibbs)、麥克・杜菲(Michael Duffy)
【序言】
(前略)
現代俱樂部
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日,艾森豪就職那天,杜魯門在講臺上和胡佛打招呼。胡佛就建議,「我想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前總統俱樂部。」
「好啊,」杜魯門回答。「你就是俱樂部的主席,而我則是秘書長。」
在此之前,俱樂部只是一個只聞樓梯響的概念,尚未形成一個制度。過去有些現任總統會向前任尋求諮詢,但前任所能分享的不外乎是一些戰爭軼事,如超出範圍,前總統所能做的就有限——除非他重返政壇,覓得一份工作,如約翰・亞當斯當上國會議員,或塔虎脫(William Howard Taft,第二十七任總統)當上最高法院法官。柯立芝(Calvin Coolidge,第三十任總統)總統在一九三三年死前不久曾說,「人們似乎認為總統機器應該時時刻刻地轉動,即使它的電力已經被關掉。」
但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總統們比起以前更長壽,而且即使他們的權力已結束,他們的影響力仍在。杜魯門視胡佛為一個可怕的政治對手,但他也知道只有胡佛有足夠的經驗與威望去整頓行政部門,以應付核子時代的挑戰。由於他們的合作,「胡佛委員會」(Hoover Commission)這個國會創立、杜魯門批准、胡佛主持的單位誕生了。它也促成了歷史上總統職權的最大轉變:權力集中,並在往後催生了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成立於一九四六年)、中央情報局(根據一九四七年的《國家安全法》成立)、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成立於一九四七年)、總務署(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一九四九年)與一個統一的國防部等等。
每一個接任的總統都有理由感謝他們的前輩。艾森豪藉著一九五七年《國會法案》授與前總統們正式的特權:成員們接受一份津貼、一個辦公室、郵寄特權,以及一份年金。約翰・甘迺迪,二十世紀中最年輕的總統,深知總統俱樂部的政治妙用,只要一逮到機會就邀請他的三位前任到白宮來拍宣傳照。詹森則發現俱樂部對他個人的價值,在他歷經悲劇性的打擊、坐困白宮辦公室時,得以向其尋求建言和慰藉。
在甘迺迪被暗殺那晚,詹森對一向與之爭論不休的艾森豪說,「我現在比起以前更加需要你」,然後艾森豪駕車到華府的橢圓形辦公室,並在一張便條紙上寫下詹森在面對國會緊急聯席會議時該說什麼。詹森擴大所有前總統們的特勤保護,提供直升機,甚至為了讓他們在瓦特里德醫療中心(Walter Reed Medical Center,美國陸軍最好的醫院)看病時也能看白宮圖書館的電影,還配給他們一名電影放映師。當杜魯門在一九六四年打電話恭喜詹森壓倒性的勝利時,詹森的回答就像是換帖兄弟那樣。「我只是要你知道,」他告訴杜魯門,「只要我在那間辦公室一天,你也會在那一天,而沒有任何一個特權,沒有任何一個權力,沒有任何一個計劃你不能參與的,而且你的臥室就在那裡等著你,你的飛機就停在你的旁邊待命。」一年後,在越戰問題上艾森豪的私人建議變得極其重要,以致於詹森直接告訴他「你是我所曾擁有的最佳參謀長」。
尼克森,這個永遠渴望歸屬感的男人,真的在一棟與白宮隔著一條街的褐色砂石建築物裡創立了一間私人俱樂部會所,該建築由政府小心翼翼地在一九六九年購買供前總統們使用。它至今一直在運作。他和他的太太派翠.尼克森(Pat Nixon)籌辦了俱樂部的第一次重聚,他們找到了所有現存第一家庭的成員並邀請他們到白宮,包括柯立芝的兒子、克里夫蘭(Grover Cleveland,第二十二與二十四任總統)的孫子、羅斯福的家族成員,以及很多亞當斯的後代。尼克森有一特殊理由要在其第一任任期中安撫詹森,多年以來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充滿了同袍情誼,但也不乏陰謀以及黑函勒索。本書會討論到尼克森有虧職守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他得保護只有這兩位俱樂部成員知道的一些秘密。
與所有其他人相比,下台後的尼克森有漫長的贖罪之路要走。所以隨著雷根在一九八○年的當選,他努力讓即將上任的總統了解,一位前總統是多麼的千金難求:「當我在一九六八年當選後前往瓦特里德醫療中心拜訪艾森豪總統時,他對我說,『我任由你指揮』,」尼克森如此告訴雷根,「我現在要對你說相同的話」。老布希開始發行一種俱樂部郵報,把蓋上「機密」兩字的郵件寄給某幾位他的前任,還給他們架設了打往橢圓形辦公室的安全電話專線。柯林頓當選時他有五位前輩可資求教,他也逐漸發現卡特與尼克森可以作為他在外交政策上的左右手,而福特能在他的彈劾案中助他一臂之力。他的幕僚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觀察到,柯林頓理解「作為一位前總統是很重要的」。「但他的重要性在於得讓現任總統差遣。」
這些故事將按年代先後順序來講,但故事情節有時會稍有跳躍,因為俱樂部有它自身的生命脈動:每一位總統在不同的時刻裡發現俱樂部的價值所在,用不同的方式來利用它。而這也必須返回去理解「關係」是如何展現。艾森豪和杜魯門的不和在一九五○年代達到高潮,但只有當你了解當艾森豪仍是軍人時他們的合作有多緊密,你才能明白他們的衝突的箇中涵義。雷根和尼克森的邂逅不是開始於雷根在一九八○年的當選,而是在一九四七年,當時一位新科共和黨眾議員與一位民主黨電影明星坐在一起討論好萊塢的共產黨,而他們的通信延續半個世紀。當然,布希父子的故事在兩人進入橢圓形辦公室之前,已進行了四十三年之久。總統們自然對誰有一天會成為他們兄弟會的同伴有著強烈的好奇,因為即使是他們也無法控制誰能贏得下任大選。他們的行動有如挖掘人才的球探和保鏢,他們測試誓約,看誰能有一起做兄弟的本事。俱樂部是一個論資排輩的貴族階級,但未來的總統在它的演化上扮演吃重角色,所以這部分故事也需要予以交待。
你的煩惱我懂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