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在性別不友善的印度,非政府組織CREA如何積極培力女性?

在性別不友善的印度,非政府組織CREA如何積極培力女性?
Photo Credit: CREA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就算在性別平等意識較為普及的台灣,上述議題亦仍待持續努力。也因此我們可以看見,雖然女性在印度社會中受到較多限制與壓迫,但印度的非政府組織卻不為環境所限,仍能進一步針對較敏感的議題進行倡議,針對該國最迫切的人權和性別議題爭取進步空間。

就算在性別平等意識較為普及的台灣,上述議題亦仍待持續努力。也因此我們可以看見,雖然女性在印度社會中受到較多限制與壓迫,但印度的非政府組織卻不為環境所限,仍能進一步針對較敏感的議題進行倡議,針對該國最迫切的人權和性別議題爭取進步空間。

從地方到國際,推動具有南亞特色的性別倡議

南亞地區由於文化特色與社會環境特殊,所面臨的性別及人權議題相較於其他亞洲區域更需縝密應對。因此除了跨組織合作之外,印度性別平權非政府組織也積極進行跨國合作。以CREA為例,在專門提供資金贊助的公平社會基金會(Foundation for a Just Society)支持下,CREA成立了「新聲音、新領袖」(New Voices, New Leaders)的南南學習交換計畫(South-South Learning and Exchange Programme),培訓南亞與東南亞女性領導者,制訂性別平等和針對女性暴力(violence against women)相關方案與策略。此外,該計畫也建立南亞與東南亞各國運動者之間的聯繫網絡,戮力於女性主義領導、性別平等和針對女性暴力的政策與方案。

2005年起,CREA成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下「性權力倡議」(Sexual Rights Initiative)聯盟的成員。該聯盟除了致力於將性權利提升為各國際法案中的重要議題,也希望連結南方、北方和東方國家的不同觀點,根據夥伴組織的不同經驗,為性權利的議題提供全球化的多元面向。

從CREA我們可以發現,其工作與合作對象非常全面:從基層女性培力到非政府組織工作者培訓,賦予印度女性自信心,增加生育健康與身體自主權相關知識,並培養性別意識。此外更進一步針對性工作、身心障礙者性權利、人工流產等議題進行社會倡議,同時推動跨國合作,乃至加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下的聯盟,進行全球層次的倡議。

性別與人權:台灣非政府組織的未來合作契機與貢獻

長久以來,台灣社會大多僅看到印度等國家的性別歧視問題,而忽略這些國家的非政府組織所具有的充沛能量;相較於在國際社會中處於邊緣位置的台灣,這類非政府組織更易獲得國際組織的支持或建立跨國聯盟。印度非政府組織CREA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目前,台灣的性別平等狀況在亞洲已是名列前茅,而這些性平成果大多歸功於公民社會長久以來的努力,如《家庭暴力防治法》和《性侵害防治法》等法律皆為社福組織與倡議團體共同推動。此外,如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不斷推動性教育與同志教育等,致力於打造性別友善校園;勵馨基金會推動「亞洲女孩人權運動」,鼓勵發展中國家繼續投資與賦權女孩。而今年通過的同婚法案,同樣是公民團體共同努力的成果,使台灣成為亞洲性別平權和人權維護的代表。

台灣所推行的新南向政策,不僅著重在經濟、教育、醫衛等實質建設,更強調「軟實力」以及「以人為本」的精神。在此理念下,性別議題絕對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有鑑於台灣非政府組織在女性培力、性別平權等領域的活躍,建議政府可鼓勵這些非政府組織多與印度等新南向目標國的相關非政府組織進行深層交流,除了分享台灣在相關議題上的奮鬥經驗,也了解在地組織如何在該國社會脈絡中進行女性培力與性別倡議,並共同討論如何改善當地性別歧視的狀況。

以本文的印度為例,雖然與台灣的社會文化脈絡迥異,但藉由不同觀點的交流,更可能激發出有創意的培力與倡議策略。另外,政府也可協助相關社福團體進入新南向國家進行性平、女權相關計畫,讓作為亞洲性平領頭羊的台灣能在當地社群發揮影響力。最後,當南亞與東南亞國家的非政府組織組織串連時,台灣非政府組織亦可思考如何加入其中,一方面貢獻台灣經驗與能量,共同致力於亞洲地區的性別平等,另一方面也藉此讓台灣更加融入國際社群中。

參考資料:CREA官方網站“It’s My Body”計畫計畫參與者小故事

本文經辣台妹聊性別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