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訓練耳朵,讓自己連「講很快黏在一起」的英文都聽得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固定的常用句子,往往講得又快又口齒不清,第一次來的人,尤其非母語者,很可能一下子反應不過來。怎麼解決呢?建議你採取主動,在事前先做好準備。
文:史嘉琳
你到了美國,才剛下飛機,肚子餓了。環視一下機場內的飲食店,發現只有速食可以用來充飢,所以你進到一家麥當勞點吉士漢堡。服務生問:「Furheerrurtuhgo?」你慌張地想,「她剛說什麼?」腦子裡還在處理這句話時,你注意到後面還排了不少客人,服務生臉上的表情好像也有點不耐煩,可是你還不知道該怎麼回應。所以你說,「Pardon me?」
服務生這時故意放慢速度說:「FOR – HERE – OR – TO – GO?」你想了一下以後就擠出一句「I eat here.」收錢時服務生是不是有點翻白眼?好像在想,這麼簡單的話還要聽兩遍?心裡雖然有點不快,好歹有東西吃了。
設想一下,服務生一天要問幾遍「內用還是外帶?」日積月累,他很自然地越講越快,直到變成糊糊不分字的一串話。是自己母語的話就沒差,你的靈敏度夠,常聽也聽得習慣,可是外語的話就完全不同了。一方面學校可能沒有教到這些日常用語,儘管教了,也不一定會放母語者用正常速度的音檔,給學生訓練耳朵。
明明學過這些字,到了現場卻措手不及
其實不只速食店,幾乎所有的為社會大眾服務的店家和單位,例如超市、美容院、學校註冊處等,你都有可能遇到一樣的問題:服務人員固定的常用句子,往往講得又快又口齒不清,第一次來的人,尤其非母語者,很可能一下子反應不過來。
怎麼解決呢?建議你採取主動,在事前先做好準備。
當進入到全英文環境時,你會發現,光用既有的英語聽講能力,很快就會碰到問題。有時候遇到的單字本身不一定很難,很多其實之前還學過。但若沒有養成每天練習英聽習慣的話,突然被迫聽母語者平常的講話速度和措詞,很可能會窮於應付。
比較長遠的解決方法,就是每天練聽力,例如每天做電視影集的回音法練習。可是當遠水救不了近火時,該怎麼辦?
出門前的準備是少不了的
首先,在出去買東西或辦事前,你先回想一下,如果在自己國家,你會怎樣用中文處理這件事,會用到哪些單字和句子?
在國際連鎖店,工作人員一般接受統一的職訓,所以當他們跟顧客互動時,使用的句子都大同小異。比如說,速食店店員一定會問「內用還是外帶?」超市店員會問「需要買袋子嗎?」(美國可能會問,「Plastic or paper?」)咖啡廳會問飲料的種類、大小、要不要加糖等問題。只要記得事先花點時間想好平常在台灣遇到的問題,直接把它變成英文版本即可。
不過,這裡就有點蹊蹺。不要直接「憑感覺」逐字翻成英文喔,因為一定會有很多習慣說法跟你想像的不一樣。舉例來說,在台灣,當外國人想表達對「甜度」的要求時,最好事先學好台灣的習慣用語,如「無糖」、「微糖」、「少糖」、「七分糖」、「全糖」等說法,如果光憑英文的「No sugar, please.」或「Less sugar, please.」是翻不出大家久已通用、精確的這些用法。
如何找到最道地的說法?
那,要怎樣找出最道地、最常用的說法呢?首先,不要太相信學校用的課本。教科書往往有這3種缺點:
- 用字用語過時。
- 內容太簡化、不是母語者真正的用法。
- 教科書通常偏保守,會選用比較「雅」的說法,不一定用最常用的說法
要找到最常用的說法,可以:
1. 偷聽別人怎麼說:其實這是最直接可靠的辦法
2. 上網搜尋,但記得留意這些陷阱:
- 這是哪一種英文:美式、英式、澳式等?還是非英語系國家的英文?非英語系國家版本有時並不可靠,建議使用要去的國家版本,因為美式、英式的用法有時差別還滿大的。
- 網頁品質:可靠性、實用性、拼字、格式、版面設計如何?拼字、格式等有問題時,內容極可能也會有問題,最好找別的網頁來參考。
- 音檔:有無音檔?是由英語母語者發音的嗎?哪一種腔的?有音檔聽當然是最好的,如果沒有,可以用裝置的文字轉語音(TTS text-to-speech)功能來聽。
3. 在YouTube做關鍵詞的搜尋
最好用的資源可能是YouTube。YouTube的優點是可以清楚地聽到句子的唸法和老師的評語,同時看到說話者的表情。有很多YouTube的英語老師會針對特定主題製作教學單元,這些影片通常語速比較慢、咬字清楚,單字句子也比較簡單。想進階的話,也有用正常速度和詞彙的影片。記得重複聽、跟著唸,來熟悉裡面的內容和句子。
下面舉幾個可能會遇到的情境:
- 入境美國代表影片:How to Answer Immigration Questions at the Airport。例句:Please face the camera. What is the purpose of your visit?
- 也有很簡單的如何在速食店點餐的影片
- 去美容院
- 申請美國駕照
- 別忘了學購物時的這句金言玉語:Just looking, thank you.
可以依需要來搜尋其他主題,例如:登機手續辦理、購物、辦SIM卡、打排球、找房子、看醫生、申請工作等等。要非常注意影片品質的優劣,先用自己最好的判斷能力來評斷,不確定時可以問母語者,或在英語學習討論區問大家對於某個影片的看法。
4. 善用手機(或平板)的Siri或Google Assistant的有聲翻譯功能
Siri(蘋果裝置已內建)和Google Assistant(要下載APP,蘋果、安卓皆可)是現代語言學習者的大福音。如果還沒有開始使用的話,請儘快上網看看如何設定啟用。
大家大概都知道Google Translate,可是這兩個應用程式還更厲害、更方便。如果作業系統語言設定為中文的話,只要開口說,「嘿Siri/Hey Google,『購物中心在那裡?』他會回答,“Where’s the shopping mall?”。個人經驗裡,Siri比較厲害,不過,Google Assistant也不遜,可以用來做平時的準備,在外面應急也非常好用。
私房技巧:用英文練習算數
不管你的外語能力多好,或者你是所謂「平衡雙語者」(= balanced bilingual,就是兩個語言都一樣棒的人),每個人在算數時,通常還是依賴母語、或最拿手的語言。因為這不但是算得最快最準的方式,也因為這是能減少大腦消耗能量的方式。
不過,當你需要訓練第二外語的反應和準確度時,演練加減乘除就是很好的方式。你可以找個練算數的網頁來練習,或用線上的「Random Integer Generator」幫你出若干多、若干大的數字,讓你練習唸出來。大數字尤其需要練熟。
Tags: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