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南華人也把華語稱為「國語」?這與國民政府的僑教政策有關

為什麼越南華人也把華語稱為「國語」?這與國民政府的僑教政策有關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麼越南華人也稱普通話為「國語」?因為早期越南的華校獲得中華民國支持,故對1970年代以前出生曾受中文教育的越南華人而言,華語就是ㄅㄆㄇㄈ注音符號的「國語」。

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不僅世界各國政府對此病毒防制措手不及,豈料也在人與人之間築起了一道防線。

近日在越南胡志明市的華人聚集區第五郡,一家中式餐館的門口張貼起一張紅紙告示,上頭寫著:「為著衛生安全起見,本餐廳在短期內,不能接待中國人客及講國語的人客,希望各界多多見諒。」此告示一出,隨即在當地華人社群掀起波瀾,雖然支持與抵制餐館作法的意見皆有,但最終餐館仍不敵輿論壓力撤下告示,並在唯一的官方華文報紙《西貢解放日報》登報道歉。

餐館告示2
Photo Credit:張書銘(取自網絡)
圖為在越南華人社群引起爭議的某餐廳告示。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名前,社會大眾多冠以病毒發源地而稱之為「武漢肺炎」,可以想見在這非常時期,各國政府與人民多數對中國人抱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告示中的「中國人客」較無疑義,指的就是具有中國國籍的客人,餐館短期之內無法接待來自中國的客人,此為合情合理之舉,也是為了保護本地客人。

令人好奇的是,何謂「講國語的人客」?排除前述的「中國人客」外,在越南講國語的人,可能的答案有二:一是越南華人;二是包含了來自歐美、東南亞、台灣等地講華語的華人。經筆者詢問幾位當地華人朋友後,得知該餐館老闆本身亦為土生土長的越南華人,家族中有海外成員。

餐館成立於1990年代,算是越南開放後少數菜色豐富與門面得體的餐館之一,近二十幾年來頗受越南本地華人喜愛,特別是陪同招待來自台灣、新馬、香港的經商友人。在1994年美國對越南解除經濟制裁之前,越南前三大投資地分別是:台灣、香港和新加坡,約占所有投資總額60%,可以說越南開放初期的經濟發展很大部分是由所謂的海外華人資本所支撐起的。當時,政府核准的投資案件計有1174件,進駐胡志明市周邊地區的外資就超過一半,這個海外華人資本群聚現象和西貢(胡志明市舊稱)堤岸華人密不可分。

據2014年統計,胡志明市有人口約716萬人,其中華人有41萬人,佔全市人口5.75%、全國華人人口半數。華人主要居住於第五郡、第六郡和第十一郡,其次是第八郡、第三郡、平新郡和新富郡;而第五郡即為舊稱的堤岸,是南部華人文化的凝聚地,有許多著名的華人會館、寺廟、宗祠、傳統店號、手工業和美食等。胡志明市的華人族群以廣東人最多(60%)、潮州人居次(30%),而福建、海南和客家三者屬於少數(10%)。因此,以筆者在第五郡的田野經驗來說,「廣東話」反倒是我最常聽到的華人日常生活用語,而非華語。現今的廣東話和福建話甚至被視為少數族群語言,因此獲得會館組織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

華語課本
Photo Credit:張書銘
越南教育部頒的華語教材

華語,對現今年輕的華人子弟而言,幾乎僅在上(華語)課與工作上才會使用得到。現今越南小學華語科目教材共十冊,為越南政府教育部所編,提供小學五個學年使用,中學以上華語教材則由各華語中心自行編寫;中文讀音為漢語拼音,書寫多以簡體字為主,偶有加註正體字。

然而,對1970年代以前出生曾受中文教育的越南華人而言,華語就是ㄅㄆㄇㄈ注音符號的「國語」。越南華僑學校開辦甚早,以1907年在堤岸開辦的閩彰學校為始,校舍即為今日的霞彰會館;1912年堤岸粵僑於穗城天后宮右鄰興建穗城學校;北越海防創辦時習學校;堤岸潮幫的義安學校、客幫的崇正學校、瓊幫的樂善學校等相繼成立。僑校小學分為初小四年、高小兩年,中學為初中和高中各三年;教學用語向來依各幫別而異,後逐漸改採國語。

當時僑校課程,原則上以中華民國教育部所頒課程標準辦理,但實際情況仍需視各僑校師資教材條件而定;1946年國民政府曾派員赴越視察僑校,針對課程依照部頒規章辦理予以指導。僑校中小學教本,採用中華民國教育部審定之教本,由各大書局供應。1949年中共建政後,越南中小僑校一律由台灣正中書局供應教本。根據《日內瓦協定》,1954年南北越分治,許多華人南遷致使堤岸僑校學生驟增,曾有少數僑校短暫實施二部制。加上,越南政府管制外匯促使教材書本取得成本大幅增加,正中書局遂派員商洽,決定以售價二五折供應僑校;至1956年止,正中書局銷售越南僑校教本已達18.4萬冊。據1957年的調查,除北越外,全越僑校數量共有中學25所、小學195所,學生人數逾六萬人。

國語會話
Photo Credit:張書銘
正中書局出版的國語會話教材

對老一輩的西貢堤岸華人而言,「國語」的習得過程就是一部僑校與僑教的發展史,然而在歷經政權更迭後,國語已成為了現今的「華語」,屬於外國語言之一。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什麼是「講國語的人客」?告示中所寫:「短期內不能接待,中國人客及講國語的人客」,明顯地就是指中國籍人士以及講華語的外國籍人士,並非是指本地華人!這些講華語的外國人,可能因為與中國人有著密切的工商經貿往來,被視為感染新冠肺炎的高危險群,因而被拒於門外;餐館原意也是為越南本地客人與疫情防制著想,實在無可厚非。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