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延續《魔鬼終結者2》的水準,性別翻轉可能是本片最重要的價值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延續《魔鬼終結者2》的水準,性別翻轉可能是本片最重要的價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單就動作設計來看,《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可說是21世紀的動作片經典,但許多觀眾卻不這麼認為。而片中的性別翻轉,可能是本片的另一個亮點。

80至90年代,詹姆斯柯麥隆的《魔鬼終結者》系列,引領全球潮流。尤其以1991年的《魔鬼終結者2》震撼全球,成為世界焦點。而片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T-1000,運用當時最新的電腦合成技術,震撼全球影迷的視野。這個效果,直到四年後的《侏儸紀公園》才被打破。

而《魔鬼終結者2》之所以成功,不單只靠電影特效。它也建立在導演詹姆士柯麥隆擅長的商業賣座元素上。柯麥隆替這個系列電影創立了一套公式:「來自未來的機器人為了阻止救世主誕生,對其進行一系列的追殺」。這個公式之好用,足以讓系列中的第一到三集,以及最新的第六集,都按照這個脈絡進行。

這個設定,可以方便讓主角由平靜的生活進入逃亡狀態,而表現出隱藏的各種性格,這本身就具有戲劇性。而逃亡過程不管是對抗,或是飛車追逐,以及最後如何力克強敵,都是一個很好操作的元素。只要在過程中沒有出錯,通常可以做出相當成績。另外也可以是傳統動作片愛用的軸線。

但《魔鬼終結者2》除了讓一個震撼人心的T1000,構成影史最有魅力的反派之一,真正左右觀眾注意力的,是救世主約翰康納與母親莎拉康納的互動。國中生年紀的康納在被自己送回過去的T-800的協助下,救出莎拉,並在莎拉從抗拒T-800到認同這個機器人,最後聯手葬送T-1000。柯麥隆厲害的地方在於他能巧妙地掌握商業電影元素,將一般會拍得平淡、公式化的情節,透過人物動作與電影梗的鋪陳,讓觀眾認同主角。一旦觀眾認同主角,搭配當時最優秀的動作技術畫面加以呈現,讓他從終結者系列到《阿凡達》,都能寫下影史賣座紀錄。

MV5BZDdlMWJkMDgtNjIyYS00ZDU4LWFlZWUtNTg3
Photo Credit: 《魔鬼終結者2》 IMDb

當詹姆士柯麥隆不再執導後續劇集時,從第三集到第五集,片場只能以他所奠定的電影元素為基礎,將救世主約翰康納的故事加以延伸,雖然設定上大多不脫「天網從未來派出機器人狙殺約翰康納或莎拉康納」,但後續電影總達不到《魔鬼終結者2》的高度。

但系列的第六集《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由詹姆士回歸擔任監製,並參與故事創作,就做出耳目一新的電影,各方面來說可說延續了《魔鬼終結者2》的水準,成為最成功的續集。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的故事主軸,與《魔鬼終結者2》大同小異。來自未來的先進機器人Rev-9,具有金屬骨架跟液態形體,可分身行動。但特別的是約翰康納此時已死於另一個T-800刺客手下,所以Rev-9並非由天網所派來,且要追殺的是新的救世主丹妮拉拉莫斯。而未來的丹妮拉,也派出生化人葛雷斯來救自己。因緣際會下,莎拉康納與殺死約翰的T-800聯手保護丹妮拉,並與Rev-9展開一場大戰。

這個故事脈絡除了多一個生化人,以及莎拉康納的身分轉變外,其實路數完全與《魔鬼終結者2》相同。雖無法確定柯麥隆是否有意為之,但依循著過去的做法,Rev-9在現今的電影科技的技術下,展現了遠比T-1000更精采的追殺。無論是傳統的公路飛車追逐,或是一路打到軍營,在飛機上大戰,甚至是最後的水庫之戰,在動作場面上都遠比1991年的第二集宏大,無論是緊湊感、刺激度、節奏,都開創出新的格局。

就動作片來說,真正的要旨就是「動作戲」。電影《殺手47》改編自電玩,角色性格與背景設定極為薄弱,但電玩式的主觀動作場面,以及絕無冷場的對戰場面,使這部電影成為動作戲迷吹捧的佳作。90年代受限於電影技術,快速移動的追逐打鬥場面大多位於地面,以飛車追逐為主。而到了21世紀,數位技術發達,如《不可能的任務》系列的由地上打到空中,在飛機裡外進行緊張的武鬥,也所在多有。《玩命關頭》系列甚至還有戰鬥機與跑車互鬥的經典場景,更不用說《美國隊長2》(電影動作設計的本質偏向傳統動作戲,而非科幻)在空中戰艦上的對戰,能玩的花樣早就有人玩過。而《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的動作設計可說具有超越性。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緊咬著「機器人透過未來科技追殺救世主」的概念,一如《魔鬼終結者2》的情境,眾人只能以普通彈藥對抗未來機器人。因此不管是公路上的尬車,到運輸機上的打鬥,以及空投有降落傘的吉普車,過程中幾乎都無法擺脫先進的Rev-9。而一些戰鬥細節的設計,全都在如何能拖延未來機器人上面。這些動作畫面,可說做出了近幾年來沒人做過的設計。因為絕大部分的電影不是主角單方虐殺敵人,就是勢均力敵,少有主角處於落後,全片走向都以人類對抗機器人的劣勢。這就能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畫面感。

MV5BNDY0N2E1NzUtOWZlYi00NDNmLWJkZWMtNDdm
Photo Credit: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 IMDb

單就動作設計來看,《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可說是近年的動作片經典。但許多觀眾卻不這麼認為。

這個時代好萊塢電影有一個特性,就是欠缺原創性。由於許多故事情節能變的花樣,早就在一百年的電影史中被使用殆盡,很難做出新東西。而成長於80年代以來的觀眾群又見證了娛樂效果突飛猛進的狀況,所以對於過去的經典文本與元素,總是帶有懷舊感。而片場推出經典系列的續集,或是加以重製(例如《創:光速戰記》),總可以獲得絕佳票房。而《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就無法跳脫這個命題。系列作的第四集《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雖然加以創新,並拍出約翰康納在未來的狀況。但在漫威的英雄電影肆虐的時代,在經典設定下衍伸出新東西,又拍得沒漫威電影好看,口碑跟票房就差強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