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因為疫情而「中年負債」的旅宿主人:20萬的紓困補貼簡直是「杯水車薪」

因為疫情而「中年負債」的旅宿主人:20萬的紓困補貼簡直是「杯水車薪」
情境示意圖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旅宿主人Claude和Dave的屋子雖然位於不同城市,但為了符合法規,他們的老屋旅宿每棟都花了至少1000萬做整修。而當他們慢慢打出名號,將要開始回收初期的投資時,卻遇到疫情。這時,一間旅館最高20萬的紓困補助,Claude認為根本是「杯水車薪」。

(2020年5月17日 2:40更新,誤植「未能合法的民宿」數量,修改數字)

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疫情1月爆發以來,不僅導致台灣人不敢出遊,外國人入境限制也越來越嚴格,讓旅遊業迎來最寒冷的一季。

其中,在市區、由年輕人經營的老屋民宿,可能因為《民宿管理辦法》長期的不合時宜而無法申請交通部觀光局的補助。也有的旅宿,為了符合「旅館」的規範,花大錢投資硬體,卻在這正要開始回本的時期碰上疫情,不得不停業。(台灣提供短期住宿者,依法分為「旅館」、「觀光旅館」和「民宿」3種,文中通稱為「旅宿」)

人人自危的時代,必須共用空間的「青年旅館」最慘

在台北經營旅宿的Claude(化名)就說,雖然旅宿無論規模大小都受到疫情衝擊,但中小型旅宿,更難與「大肆殺價」的大飯店競爭,「你難得來台北、還願意出來玩,比如我去郊外,我就會想住老爺大飯店,平常住不起,但現在難得這麼便宜。」

而在這些中小型旅宿中,需要與他人共用空間的「青年旅館」旅客減少的狀況最嚴重。Claude在台北有2棟旅宿,其中一棟75%是有隔間的套房、只有25%是背包客床位,這棟旅宿到4月底仍有10%到20%的旅客,但另一棟旅宿背包客床位高達65%,則只剩大約1成旅客。

Claude說:「大家不太想住青旅,因為公共空間多、接觸比較頻繁,大家就會選擇一間一間分隔開的旅館。」

而另一位在台中經營旅宿的Frank(化名)或許可作為Claude的對照,Frank的營業狀況雖然也受疫情影響,但是因為他的旅宿只有一間房間,一次只收一組客人,來住的客人幾乎不會與其他陌生人接觸,所以4月底還有約5成的旅客。

他們租下老房,為了拿到合法登記,投資千萬

而這些開背包客棧、民宿的年輕人,許多是在3、4年前的旅遊熱潮後創業,租下老屋。為了合乎法令,花大錢改建,經過3、4年,現在正是要回本的時期,卻碰上疫情阻撓,甚至有的民宿已經撐不下去,關門大吉代表的不僅是失業,還有負債。

在南部市區經營套房旅宿的Dave(化名)解釋:「馬英九執政的後2年(2015、2016年),全台興起蓋旅館的熱朝。」部分受訪者也都是在那時候投入旅宿業經營。而Claude說,一般市區的老屋屋主都很想等都市更新,如果要租給年輕人開民宿,只願意簽8到10年的短期租約。【註1】

而大多數老房子都在都市區,根據《民宿管理辦法》,「都市計畫區」無法申請「民宿業」的登記,因此許多旅宿主人只能申請「旅館業」登記,但《旅館業管理規則》和內政部都對旅館都有許多消防安全、公共設施上的限制。

Dave就說,他租下的老屋,為了符合旅館法規,必須「全部重新來,沒有辦法留原本的東西。因為旅館也屬於公共建築物,一扇防火門就2、3萬塊,光門就30、40萬,走道寬度就要1.2米,樓梯的寬度、入口的寬度都有要求。」

Claude也提到:「青旅跟旅館來的人根本不同,旅館的是開車,你去青旅問一個月有多少人開車?但法令規定你要無障礙車位、要有電梯。蓋了電梯就算了,至少打掃還能用到,租了一個一樓車位,每天在那邊養花。很多的法令跟現實生活不一定一樣。」

Claude和Dave的雖然分屬不同城市,但同樣都必須面對嚴格的法規,兩人的旅宿每棟都花了至少1000萬改建。Claude感慨地說:「最近幾年我們好像理解到,做旅館好像是財團才能做的事。」Dave也說,在他開始經旅宿2年後,他所在的縣市終於將市區部分土地劃為「觀光區」,可以申請民宿登記,Dave感慨地說:「如果再晚個1、2年(開始),我就不會申請旅館執照,如果是民宿,那500萬就很夠用了。」

入境全面14天居家檢疫,市區「外國」觀光客全消失

而從他們開始做旅宿至今,8到10年的租約剛好過了一半,旅宿慢慢打出名號,將要開始回收初期的投資時,卻遇到疫情。

以Claude為例,他的2棟旅宿位在台北,國外旅客佔多數,中國、日本、韓國、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的旅客都有,大概各佔6%到20%,但台灣逐步限制入境,等於將他的客源封死。

指揮中心在1月禁止部分中港澳人士入境,Claude說,「過年期間大概下降10%」;2月,日本、韓國入境也遭限制,「2月上旬還剩5成,下旬大概3、4成」;3月,指揮中心的入境管制越來越嚴格,3月20日,全球入境者都需要居家檢疫14天,「整體鎖國,就只剩1成、2成」。

在台中市區經營旅宿的Frank也說,3月後國外旅客訂房全都取消,只剩國內旅客。

而在市區以外的觀光景點,雖然國內旅遊人潮略有增加,但住宿狀況各地都不同,有的地區住宿成長,有的地方則接不到客人。

在郊區觀光景點經營3、4棟獨棟民宿的Claude說,以往平日接待的多是國外遊客、假日多是國內遊客。外國入境管制後,平日幾乎沒有客人,不過假日時,台灣人還是會出來玩,「有時候往觀光景點的路上還會塞車」。

旅宿平台Dear b&b創辦人溫名秀就說,南投、東海岸的旅宿,「2、3月都還有7成住宿,有的甚至成長。因為雖然外國人進不來,但台灣人也出不去,因此國內旅遊反而增加。」不過這樣的狀況並不適用每個觀光景點,Claude就說,在他經營的區域,「大家還是會出來,但晚上就會離開,選擇住的人相對少。」

此外,大型群聚事件也會影響國內旅客的住房意願,Dave所在的縣市,位列敦睦艦隊成員出沒的11個縣市之一,他說:「敦睦艦隊的事情,就讓我們的住房趨近於零。」

「20萬的補助根本杯水車薪」:正要回收投資時,卻遇到疫情

在這樣的狀況下,政府給每間旅館最高20萬的紓困補助,Claude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