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眼中盯】吳斯懷沒進「國防外交委員會」讓你鬆一口氣?別高興得太早

【關鍵眼中盯】吳斯懷沒進「國防外交委員會」讓你鬆一口氣?別高興得太早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法律規定中,並沒有禁止立法委員在非自己所屬委員會質詢或提案。不管吳斯懷最後進入哪個委員會,他都能針對國防議題質詢、提案、調資料,唯一的差別就是不能表決,以及不一定能參加「秘密會議」。

總統大選期間被外界稱為「親中」而受到非議的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吳斯懷,25日在黨內協調的過程中抽籤失敗,新的會期無法成為「國防外交委員會」的委員,叫好的人覺得命運之神在台灣的國防政策前面擋下什麼洪水猛獸,支持吳斯懷的人也同時感到惋惜。

事實上,過去許多新聞報導也充斥這樣的誤解,好像今天國防外交的委員才能管國防外交,不是社福衛環的委員就不能質詢衛生環境,甚至連部分剛上任的新科立委都有這樣的誤解,但這個認知其實是錯誤的。

確實,我國的立法院是「委員會」制度,各類議題在院會提案後,都會送到所屬的委員會去討論——經濟歸經濟、財政歸財政、國防歸國防,只有跨部會的議題才會需要「聯席」讓多個委員會一起審查。開議之前,每個立委也會進入所屬的委員會,依法每個委員會有13至15席立委,同一位立委也不能加入一個以上的委員會。單從這樣看起來,下個會期的國防外交事務好像真的和吳斯懷沒有關係。

然而,法律規定的立法院職權和議事規則中,皆沒有禁止立法委員在非自己所屬委員會質詢或提案。換句話說,立法委員不管是屬於哪個委員會,他都可以提出各個領域的法律修正案,也可以登記後在每個委員會質詢(問官員問題)和審查議案(二讀時協調法條細節)。每一屆的立法院,也都有努力用心、守備範圍大的立委每天在各個委員會穿梭發言。

這代表什麼意思?那就是不管吳斯懷最後進入哪一個委員會,他都可以針對台灣的國防議題提案,在國防外交委員會開會的時候列席質詢發言,向相關部會調閱資料。一般來說行政單位也會配合提供,畢竟立委是民意選出來的。主要的差別就是他不能參與委員會表決。

那些慶祝一半的人要渾身顫抖了,這麼一來,國家的機密資料不就都被看光光了嗎?

立法者當時也有想到這一點,所以〈立法院議事規則〉中有規定,在遇到審議國家機密相關的事務時,可以「由主席或出席委員提議改開秘密會議」。

前國防國安首長出席反滲透法草案公聽會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在秘密會議中,除了委員會的立法委員[註] 和「由主席指定之列席人員暨會場員工」之外,其他人皆不得入場開會,會議開始前會統併清點現場人員,所有秘密文件也都會由專人蓋印、固封,特別機敏的文件也會當場收回,所有人都不得攜出會場。在實務上,這樣的秘密會議場合別說是閒雜人等或媒體,甚至連立委助理或辦公室主任有時都不得其門而入。

這樣聽起來就滴水不漏了嗎?大致如此。不過正如立法院每個大大小小的會議,會議主席皆有極大的權力在秘密會議拒絕外人加入,當然也有指定人士列席的權力,只要能夠說出符合〈立法院秘密會議注意事項〉中「與會議直接有關」的理由。主席開了口,不是所屬委員會的立委同樣可以進場。

所以接下來國防外交委員會的觀戰重點,首先應該是會不會選出國民黨籍的召集委員,讓他在輪值的時候可以取得充分的會議掌控權(國民黨在這方面的籤運一向強旺),再者,相關人士想必也會在機敏的會議期間操作此一議題——一方要進,另一方不給進。

新會期媒體的鎂光燈可能不只會聚焦在議場的主席台,也會轉移到立法院紅樓301會議室的木門外頭。

註解

年久失修的〈立法院議事規則〉47條中講到「本院舉行秘密會議時,除立法委員及由主席指定之列席人員暨會場員工外,其他人員均不得入場」,雖然看似未特別指定需「所屬委員會的立法委員」,但《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第6條提到「各委員會會議須有各該委員會委員三分之一出席,方得開會」與相關法條,可解釋非所屬委員會立委為(可以發言和提案但不能表決的)列席者,立法院實務執行上秘密會議也多僅會讓委員會的委員參加,甚至曾有秘密會議主席驅逐非委員會立委的紀錄。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