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發展了五年,現在是回台工作的好時機嗎?

在上海發展了五年,現在是回台工作的好時機嗎?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個朋友跑來找我喝咖啡,聊聊最近的處境。雖說也在上海發展了5年,但是以台灣的環境,這個經驗能夠對履歷加分有限。這次因為疫情的關係,雖然說之前偶爾有回台灣發展的念頭,可是這次特別強烈。

今(2020)年過年遇到武漢肺炎這件大事,很多在中國工作的朋友,甚至我在越南工作的客戶,都延後了回到工作崗位的時間,也因此和好幾個有碰到面。

我的不負責統計發現,如果是已經到中高階職位的,因為台灣能給的薪水差異太大,位子也很少,考慮回來的機率相對低。有家庭的好幾個就讓孩子先留在台灣遠距開學,自己回去復工。也有不少公司以在家工作的方式復工。最動搖的族群是那些還沒有成家,也還沒有到高階,30出頭歲的那群。除了保命考量外,的確遇到重大災害時,人會開始檢視自己的生活。

其中一個朋友跑來找我喝咖啡,聊聊最近的處境。她30出頭,名校畢業,外型等條件相當亮眼。但是這幾年中美貿易戰、中國去槓桿造成景氣明顯趨緩,公司的業務發展並不順利。雖說也在上海發展了五年,但是以台灣的環境,這個經驗能夠對履歷加分有限。這次因為疫情的關係,雖然說之前偶爾有回台灣發展的念頭,可是這次特別強烈。

畢竟對岸的醫療和台灣一比,台灣健保便宜又有效率;雖然工作是台資外派,有住房等補貼,但是隨著這幾年人民幣下跌近15%(以5跌到4.3來算的話),薪資差異也在縮減。我今天算才發現,如果我還在上海,薪水實拿人民幣3萬多扣掉每個月7500的房租(是說那時為了冰母奶加上作息難和他人配合,才住特別貴的,不然可以和人分租,均價約5000),5000的機票(兩週回台一次)再套入今天的匯率,已經和我去年在台灣的收入一樣。

尤其是未婚的人,住家裡給爸媽照顧省更多(我也是在家住到32歲嫁人前,常常吃家裡還不用拿錢回家)。比起一個人在生活物價節節高升的上海,留在台北反而比較輕鬆。

加上卡在30歲出頭,女生就會開始考慮婚姻問題。和在不同城市生活的陸籍男友也交往一陣子,要不要發展下去也似乎要做決定。

我給她的建議是:要先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當然頭腦聰明的人會以為自己可以什麼都掌握,我自己的認知是還是有優先順序的差異。

可以先想想如果現在什麼都不改變,10年後的自己會是怎麼樣子。比如說如果還是佛系經營感情,有時候就這樣拖過好幾年。尤其是想不想要小孩,有孩子後生活的改變我也提過,但是要生育的話,時間壓力多少會有。

如果最在意的是工作,大家既然是去對岸賺人民幣的,工作會是我們要不要留下去的最重要因素。而且又是和陸籍人士交往,考慮公司如果發展停滯,裁員機率大增,我建議要趕快開始找對岸的工作,這幾年非資訊相關產業的好工作越來越難找。或是如果真的非常想要回台灣,感情反正都是遠距離的話,也要趕快開始看台灣的工作。不然可以看哪邊先找到,就決定留在哪。當然台灣薪水就是低滿多的,加上在對岸的工作經驗不一定在台灣有加分,薪水打7到5折都有可能。

而且如果要考慮和陸籍人士結婚,對方的家庭狀況、要不要生孩子、生孩子的話在哪裡養、怎麼養的問題也很多,一定要先好溝通(台灣人之間結婚當然也都要考慮)。主要是兩岸的教養方式有很大的差異,要不要讓長輩幫忙、在對岸養孩子成本和教育方式和台灣差異很大。婚前溝通好,也能降低婚後吵架。

孩子教養問題,很容易造成夫妻之間和長輩之間關係緊張。比如我之前看上海台灣人開的托嬰中心,一個月要8000左右(匯率4.3就3萬4400元台幣,台灣我問到最貴平均一個月2萬7500元)。大一點國際學校,小學就要20萬(台幣就86萬)。我碰到兩岸聯姻的,比較多留在台灣養,除了便宜一點外,至少沒那麼競爭,教育方式也比較靈活。但是也有人覺得,從小就接軌國際,更有競爭力。

想要回來台灣,跟真的回來又有很遠一段路。必須說以我朋友的例子,對岸還是拉力大些。但是如果考慮進入婚姻,尤其有孩子的話,台灣人常常做的工作需要出差,是非常難兼顧家庭的。尤其孩子2歲前,照顧起來真的很辛苦,有長輩幫忙輕鬆很多。對岸給的薪水再高,孩子和夫妻、和自己父母的親情,有時也是過了也無法彌補的。

想想10年後,40出頭的我們又會在哪呢?工作給我自信和安全感,但以我來說也很擔心台灣10年後金融業的變化。以我來說孩子要進入叛逆期,公婆也80幾歲,正是蠟燭多頭燒的時候......但比起只有工作有很不錯的收入來說,責任和成就感,我選擇責任和親情多一些。

當然我的價值觀不代表其他人的,但就像是我給投資建議一樣,給了很多前提,大家可以想想自己的需求是什麼,來決定選擇哪個方案。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